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释疑临终

  • 释疑临终

音频在线听

 

同修:我想请教老师一点问题,琢磨了很久!前几天说到了《观无量寿经》中的九品往生。我特地找了经文看看,的确除了上品上生,其余都写的是:命欲终时,阿弥陀佛等来接引。平时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平时做超度究竟还有没有用呢?能不能真实送众生往生呢?
 

同修A:师兄您好。现在还没到老师的答疑时间。作为今天的值班管理员,我试着来简单回答一下您的问题,有不当之处请老师指正纠偏。

首先,你提到这几天也在看《观经》,咱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观经》的起因,韦提希在其子欲杀父弑母等等的前因中,苦不堪言,求于佛陀,佛在这样的前提下为她及其宫女讲了如此方法。也就是说《观经》的受众主要是针对人道,经中关于九品往生主要是讲给人众。这主要是佛根据当时的环境及讲法对象而来。如《地藏经》因为法会宏大,受众众多,针对六道,照顾各个层面,所讲内容上到人天、下到无间。

其次,我们再来说普门超度,简称超度。超度从产生之日起,一直都在强调机缘成熟的众生。那么,什么是机缘成熟?一是能进入佛光的机缘成熟,二是能接受超度的机缘成熟,三是能往生的机缘成熟。这三类机缘成熟的众生,针对了六道众生,包括了临命终的人(特例版超度)。

从2013年开始,针对水族、龙族等有情众生往生的沟通中,老师提出了规劝这类众生舍寿等内容。这是建立在正确引导往生、引导众生自己发愿的基础上,采取的一个促成手段。这一方面实现了促成前面所说的机缘成熟,同时也遵循了临命终对于往生极乐的基本条件。只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口舌和麻烦,这个手段并没有在对人的劝舍寿上使用。

基于此,超度适用于六道众生,为机缘成熟的众生真实地送达利益,而且这个利益是必达的。因为,这个超度的原理就是建立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十念必接的理念基础上的。

粗浅的理解,粗浅的表达,见谅。不当之处请老师指正!

 

老师:关于今天的问题,是否需要我再唠叨两句?

同修B:请老师再讲讲吧。

 

老师:之前管理员提到了劝水族、龙族舍寿的事,在彼时也和大家说过,事件还是很轰动的。只是这类内容还是太过敏感,不容易令人接受,同时也担心被用在人道上。

用在人道上就麻烦了:这人好好的,学学佛忽然死了,这就太麻烦。这类方法一经用出,必定会招黑,肯定会被攻击,也就不用混了,对此我们缄而不语。

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不建议大家再刺探内幕,这不是一件容易掌控的事。

那日说到普门超度的受众是九法界众生,当然包括人道。可就现在人道的状态,谁敢触碰这个?在世人眼里,“死”还是一个很避讳的事,虽然学佛人当视死如归,但现在这样的学佛人也少之又少了,更多是嘴上说说罢了。

因此,普门超度能不能覆盖九法界?受众能不能达到九法界?说实话:可以。但因人道的特殊,只能按“度”的本意来做解释和要求。亦如早些也发过某同修往生的文,此事提了几次,那日也被问及。大家就没有怀疑过:为什么放下功课的第二天就往生了?这个关联如此紧密,又是因为什么呢?

众生往生极乐是否一定要求必须临终?那日也回答过,不是必须的,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但也没有人继续深入询问:什么样的需要?什么样的不需要?面对这样的学习态度,若非今天又被问及,我也不想在这些细节上多废话。

 

各位知道,人道存在一种自杀行为,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某人因种种死亡了,可他本来的寿命还有些,不是命尽而死。这种在三曹范畴叫做枉死,也就是提前死了。

他为什么不可以提前往生极乐?中间有一个环节,只不过因为很多原因没有拿到大众面前罢了。

其他众生可以不可以?亦如,用本系统内容解决意外怀孕的事。这事从第一起成功案例到现在,成功的很多,虽然比例并没有达到很高。

第一例中,同修前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解决;后来有几天、十几天的案例,还有某外道的,有的是学某宗的,连我名字都说错的。那某外道的更厉害,母亲很虔诚,不肯读佛经,只有父亲勉勉强强读了那么一点,但也解决了意外怀孕。原先检查一切正常,到了约定时间,无胎心胎芽。

这是为什么啊?法理很深,事却不那么难——劝胎儿放弃投生为人的机会,选择往生极乐。话是很直白,内容也不复杂,为什么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这就不是拿本抠字所能理解的事了;如果拿本抠字,这些东西三转两转之下肯定是八杆子打不到的。用心毛躁的人,也不可能迅速找到法理支撑。

意外怀孕的事很多,用佛法解决,被菩萨接走的也不少。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是秉承普门超度的“效果普遍”,依然推荐往生极乐,且有大量事实为证,虽然路程艰难,但这条路是可以走通的。

这些成功的案例中包括了跟随许久的,有两、三年的,有没进群的,还有外道的,可以说效果确实普遍,是泛存效果。只不过能搜到我们的人还是少数,这确实需要善根福德因缘,差点意思,当然不行了。

之前总有人在想:这么好的系统为什么不大力推荐呢?我也多次强调了原因。这两天的辩论大家也有目共睹,就算学佛人也难以敞开心胸接受系统的种种细节。这就像做英文版超度时强调的那样:“不管你信仰什么、奉行什么真理,不管你学了什么、执持什么心行,你做这些不外乎是想寻求离苦得乐,不外乎是想寻求真正的答案、真正的解脱。那么,我们就可以抛弃一切形式上的桎梏,回归到目标本身。你如果想获取这样的目标,不要管我用什么手段,令你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好了、就完毕了。”辩论那么许多废话,这是多不想达到目标呢?!

活人难劝,再有点顽固知见、有点先入为主,往往很难回归到学佛的初衷。多在其中被搅乱,跟着情绪跑了,跟着所谓什么跑了,其实就是四个依止没有做好。

人的所谓活,是真的假的呢?佛教的正经解释是:人的存活状态是相续不断的状态。
       什么叫相续不断呢?

就像我们看电影,一秒钟二十四格底片迅速闪过。影带上只是一格又一格图片,但因为连续播放,我们就看到连续动作了,看不到一卡一卡的图片。这一格又一格的存在,叫做“乍现”;格与格前后滑过,这叫做“相续”;因为前后改变的差异不大,所以叫做“不断”,若前后差异很大,就断了。就像电影,这一大段都是风景,忽然变成其他图像了,这就是断了。在人道,这就是出大事了,可能就是死了。

生命存在的本相就是:假象的相续不断。

生命由外在和内在组成,外在的是这个身躯,内在的叫做灵魂,当然佛教不承认灵魂,佛教称谓“神识”。一个正常人的生命状态,是有其对应的身体形态和神识状态的。

身体状态是念念迁讹的,是变化的,是通过代谢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如果有一天这个平衡被打破了,就一定是这个身体出问题了,或者出大问题了,或者身体机能的衰竭死亡。代谢的动态平衡,就是相续不断的。因为相续,佛问生死的问题,有人说这说那,最后说生死在一呼吸间,一息不来,那世去了。

这种相续是稳定的吗?这种不断是稳定的吗?不稳定,很无常。谁说这个人能活到多少岁,就一定会活到多少岁呢?可能早死,也可能晚死。

早些某同修的亲人病重临终,他在身边念圣号,结果就发现阴差拿人受影响。只要一念,阴差的铁链就扣不到病人的脖子上,病人就继续倒那么一口气,残活那么一息。后来问我怎么办!能怎么办?你出去,离远点。结果他一出门,里面人咽气了。

如果不出去,一群人在那念,能不能续命?这就看功夫了。可是吊着这种命又有什么意义呢?早晚如此的事,那么辛苦挣扎几下,也是于事无补。

“命”这个东西,真的那么坚固吗?

 

对人道而言,“命终”这个提法是需要的,但谁又能很确定自己的命终不终呢?在什么时候终呢?这本身就是一个死无对证的说法。

佛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想往生极乐,这三个要具备。前两个不多说了,什么叫“因缘”啊?正常理解是:往生的因和往生的缘匹配在一起,形成往生极乐的先决条件,就是往生极乐的各种条件、要素都具备了。

临命终时,这个“临”是非常神奇的字眼。既然是临终,那么是终了,还是没终?如果是终了,为什么要用“临”来强调?一息不来就是终了,这一息尚存就还没终,就可以是临终。

谁知道自己下一刻一定会如何呢?把临终当成咽气,事是这个事,话也如此,但还是临咽气。这“临”就可以长一点,也可以短一点。长又多长?短又能多短呢?

要理解相续不断,就理解“临终”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样子。

废话多了点,各位自取。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1.6.26

上一篇:十条标准辨真伪
下一篇:舍寿和自在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