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触光安乐愿”略说

  • “触光安乐愿”略说

音频在线听

 

同修:“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三、光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

请问老师,群里之前有案例见佛光了,但不知道什么情况,也没发愿就没走的,为啥有的发愿了也没走成呢?是否要到寿终,或者要主动舍寿?或者这里“来生我国”的“来”有暗含的条件?

 

老师:哦。

“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拆分一下,看看这其中的条件和过程,也就是要有对应的基础和门槛。

1、若有众生,见我光明;

2、照触其身,莫不安乐;

3、慈心作善;

4、来生我国;

5、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有众生”,这里没有强调是什么众生,但和4的“来生我国 ”对照,这个“来生”的提法应该对谁更为贴合呢?这里没有强调愿生我国,“愿生”还是基于主观意愿层面,我想、我乐意、我高兴、我希望这样;但“来生”的提法和“愿生”不一样,这个“来”字表达了一种往生极乐是很容易的状态,只是强调行为上,也就是信愿行里“信”和“愿”都没有提,只提了“行”,你“来到”我的极乐国土。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一个语境和状态?

往生极乐这个事情上,阿弥陀佛对谁的要求是“你来就行”,也不需要研究你的信不信,也不需要强调你的愿不愿,这个“来生”的提法,明显把“若有众生”的暗指门槛条件给说明白了。

弄明白了这个“来生我国”,就等于弄明白了极乐对谁是敞开大门的。

这显然不是那种还需要舍寿的众生,也不是那种还得强调“你得信啊”这种水平的众生,还没有强调你需要“乐生”我国。

这里的“若有众生”是指那些主观意愿层面的信愿都是满足极乐标准的,他只需要决定来或不来。

我们六道众生能不能达到这个状态?对六道众生而言,在往生这个事上,还有些非常麻烦的事,业力的问题、诽谤五逆的问题、自己愿不愿、信不信、求不求的问题。

显然,此愿里都没有要求。所以此处的“若有众生”根本就不是对六道众生说的,但佛却这样说“若有众生”,翻捡后,只有大道众生更为满足标准,也就是行走于各个世界的菩萨,不是如你我这样学两天佛法,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的凡夫。

 

1的“有众生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了”,那么这个“见我光明”又在说啥事呢?换而言之,就算很多世界都有很多菩萨在行走,但他们是否有缘见到佛的光明?虽然佛有愿“光明无量,一切彻照”,但就算虚空法界都充满了阿弥陀佛的光明,也不见得所有菩萨都见得到阿弥陀佛的佛光。此处不强调佛的光明,到底是身光、顶光、圆光、毫光,暂时不去分别这些,但见到这些源自阿弥陀佛的各种光,这个事是容易的吗?

佛不强加任何观念给任何众生,在这样位面的教化,会不会要求:你必须信我;不信的话你就各种挂,走路挂,开车挂,睡觉挂,吃饭挂?佛教可没有这样邪恶。

此处就已经是两个门槛了:你是那种需要往生,就可以往生的众生,这水平也得贼高、贼溜才行的;你还得见到来自佛的光明,这需要很多因素促成,不是你我想见就可以见的。当然,这事对那些大道众生、对那些果地菩萨简单许多,可对我们来说门槛就高了。

 

2中这些光明照到身体上了,触碰到身体上了,这是条件、门槛、要求,对应的结果、对应的反馈是“安乐”了。如果照到身上连个安乐都没有生起、没有获取、没有觉察感受到,此条佛光照触的对象就不是“若有众生”这个范畴的了。

如果佛光照下来,咱们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连安乐的边都没有摸到,随后的“来生我国”,是对咱们说的吗?显然,此处说话时,眼光就没有落在你我这种凡夫众生身上,而是在瞅着那些菩萨了。

我们可以往里面挤一挤,过去在佛光里没有获取安乐,还被各种烦恼裹挟,那以后抓紧点、努力点、麻利点,把那些拉拉杂杂的破事迅速解决了,在佛光里安乐了,不管多大的事、多大的麻烦、多大的烦恼,“一入佛光,万念顿销”,这就好了呗。

前面这些门槛都完毕了,第二个效果出现了:被佛光照触到的安乐了,然后很开心的行善去了。

这些对应众生还有行善的空间和条件,说明这些众生所处的环境起码是有善有恶,不然说什么“慈心做善”呢?

这些众生既是在有善有恶的环境,又需要是大道众生,还能见到佛光,受用于佛光照触,平静心绪,抛诸烦恼,慈心安乐,又能开心去做善事,这一大堆要求下来、步骤下来、次第下来,是对谁说的?

这条往生极乐的愿可以挂靠在接引愿里,虽然没提接引部分。这条愿和我们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怎么才能契合到这条愿里?如果没有,我们怎么办?

因第五条的部分,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了,这些愿都圆满了,没有欠缺,有能力落实这样效果,所以他才成佛的。因此,这些众生到底怎么往生极乐的?以什么手段方法往生极乐的?

各位超度也没少了做,佛光每次都有请,一遍超度两次请佛光。超度里第二束佛光是替众生请的,如果没有第一束佛光、只有第二束,我们在佛光外,众生在佛光里,我们只有见佛光的份,而没有照触佛光的份。

比如有时提醒大家请佛光,把自己罩好,这是啥意思?请阿弥陀佛来当保镖,当打手吗?如果我以这个角度在想问题,也不可能有这个系统的诞生了!你请佛光照好,你在佛光里,不是为了隔绝众生,而是你要提醒自己“我在佛光里”,这个念是二念契合的意思。

佛有意愿“光照十方,上下无量,遍彻无碍”,我自然也在这个区间,是可以接受到来自阿弥陀佛的佛光的,而我也升起这样的念了,这样就“我在念佛,佛在念我”,只是这个念不是拿嘴在嘚吧嘚吧地念名号了,不是持名了。

你在佛光里,首先你要得二力的受用,也就是“我在念佛,佛在念我”,此时如果你的心念飘得严重、跑得邪乎、邪得无耻,就算你念佛,佛也在念你,能获得对应的受用吗?比如安乐的受用?显然这就不现实了。

若请佛光照我,对应的身口意、对应的信愿行、对应的闻思修都挂在这一个念头上了,那么我做不到即刻获得安乐,这就是我自己有问题了。如果有情绪了、被干扰了、被影响了,我升起念头请“佛光照我”,不是要隔绝众生,让众生滚蛋,而是在这一刻,我要二念契合,完成一个对自己的清洗和整理。在这样的一个手段方法下,如果自己没有整理好,自然还会情绪纵横、妄念翻飞、恶意驰骋。

 

 

所以,如果有各种情况,想不起请佛光,这就和遇到困难想不起依靠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是一样的,这是没有基础的修行素养。强调一句,不是遇到什么事都求菩萨眷顾,这不对。要衡量这个事,你能做多少努力去影响,如果确实已经不是人力可为了,交给菩萨这自然没有错;如果这个事,你还有努力余地,你要把自己的那点剩余精力砸进去,起码你尽力了,可以心无旁骛、毫无忌惮地求佛菩萨眷顾。

 

在佛光里你们获得安乐了吗?是否还是冷飕飕的,各种酸麻、胀痛、沉重、昏聩呢?如果还是这样,你理解的佛光一定是有问题的。

如果在超度里,没有请来佛光,这事对外面的人来说很可能,但借由超度的缘故,第二束佛光好请,所以第一束自然也好请,起码在超度的框架模式里,我们是容易被佛光照的特殊群体受众。

我强调了“第二束好请的话,第一束就好请”,这是什么意思?第二束是替众生请的,这个“替”字你们要仔细品、细细品,不是你“给”众生请的,当然有时候可能说话不会太考虑这些细节。如果你的第二束佛光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你的第一束也就很可能是同样的待遇。

在超度里,如果没有请到佛光,等于说你根本没有想帮助众生往生、没有想超度众生、没有想利益众生、没有想和众生释解冤仇,你根本没有在处理和众生的关系,所以你不在乎佛光到不到场,不在乎接不接众生;你只是在乎,佛光也好,超度也好,能不能把众生撵走、吓退,解决自己的困扰,这种心念请不来佛光很正常。

如果在超度里都请不来佛光,你走在大街上忽然感觉背后一凉,想佛光照触,想佛光照好自己,你就做得来吗?获得佛光的受用,这事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如果脾气上来了,情绪上来了,佛光一起一落罩在身周,你那些火爆的、执着的、顽固的念头一点都没有消,所谓柔软、安乐啥啥都没有拿到,那你的佛光也好、佛号也好、念佛也好、信佛也好、依靠佛也好,这些可能存在问题,或一或二、或全部都可能有问题。

 

若安乐不能获得,怎么会“慈心作善”呢?这个前后关系要注意,你想升起慈悲心去落实善念、善心、善行,心要安定祥和;如果内心野马纵横、恶念炽盛,能去慈谁呢?

虽然“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一个词,但却是四大块的内容。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你都不乐,别人怎么可能在你的帮助下获得乐?安乐是一个能慈心的前提,你想帮助谁,你的心得整得差不多,如果内心还各种计较、各种顽固、各种执念,你帮谁,谁就中毒了,因为你没有乐,你传递的也是这些贪嗔痴慢的毒。

 

所以,请佛光啊,佛光照好啊,或者想起念佛菩萨圣号啊,不是驱赶众生,而是要提醒你自己、整理你自己,或者说你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

时间关系,就不总结收尾了,应该已经把这个事简陋说完了。各位自取。

 

人间天 于幻海迷局

2021.4.18

上一篇:回向会改变因果吗?
下一篇:探秘《净行品》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