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探秘《净行品》的核心

  • 探秘《净行品》的核心

音频在线听

 

同修:老师晚上好,可以讲一讲《净行品》里“善用其心”的原理吗?以及《净行品》与“普门救度系统”的关系?老师以前曾说“中阶佛法是对六根既防且用”,《净行品》是否达到这个层面呢?最近老师文章看到,佛法中期是在万事万物中学法,看到佛菩萨于万事万物中的表法,我想这应该是建立在初期对经文的足够熟悉和认真挖掘的基础上,才能看到外界事物就能迅速联想到某佛、某菩萨以及他们的教诲,那是否这时,万事万物就都可成为我们与佛菩萨链接的端口呢?而不仅仅限于看到佛像佛经才会联想到了。

 

老师:这个问题很复杂,我试着说说,或许会跑题啥的,你就适当忍受吧。

 

同修:没关系,老师,我很愿意听。

 

老师:上次提完《净行品 》,可能有人也看了,发现好像和我说的不一样,都是走在什么路上、看到什么东西、用什么东西、当愿众生如何如何等等这样的内容。

“当愿众生”这个提法很重要吗?其实这个提法不重要。走大道啊,求解脱啊,心行柔软啊,这些“当愿”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走在路上,见路坑坑洼洼,能想到修行的路也是漫长坎坷;看到分出岔路来了,能想到修行的路也会出现岔路,希望自己不要跑偏!这其实就是《净行品》的具体运用,不过是和文殊菩萨的那种提法表面上不一样,但实际上根本意图是一致的。都是借由生活的点点滴滴,对照自己的正念,激发自己的善念乃至菩提心。

但这种“当愿”,我们直接用会有点辛苦,这个辛苦在哪呢?因为文殊菩萨的当愿众生如何如何,他可以做到,他是神出鬼没的,我们比不了,如果我们也说“当愿众生如何如何”,就类似于大愿,这个事情有点麻烦。

世人多看到《净行品》那种“当愿众生如何如何”类似于愿了,所以说是《普贤行愿品》的姊妹篇,上下铺的关系。但那是《净行品》的核心吗?《净行品》的核心是“净行”,怎么走在犄角旮旯也能升起正念、保持清净行持,这是核心,对不对?所以,关键根本不在于发了个什么样的愿,而是在于借由遭遇的种种提醒自己正念保持、净行保持,这才是其核心价值,也是为什么取了这个名字为经题,没有换成《文殊菩萨净行宏愿品》。

《净行品》的价值是帮助修行人在世间种种遭遇里、人事物的见闻中、各种穿搭吃喝里,都能升起正念并保持净行。能做到的人确实如经文说: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伸展于空,是人中芬陀利华。

 

“普门救度系统”是不是也如此呢?是不是也在帮助大家建立一种习惯:你遭遇到的各种人事物、听闻见闻触碰到的任何事物,要怎么想问题呢?要如何思维?如何面对呢?只是我们比不了菩萨那么自在,类似那种“当愿众生如何如何”的愿,我们也不好这样说,就算模仿也心里不落地、不踏实,因为应该知道,我们很可能除了帮助众生往生、回向众生机缘成熟,其他的部分都很难触及、很难染指的。类似“愿众生升起正念”的话,对我们是说不出口的。

 

 

《净行品》如果理解到这,发现我们好像不能很直接、直白地套用,那就得换个方便。既然那样的愿不能发,不能替众生发,我们能发什么样的心念,能发个什么样的是不跑偏,又是自己能做到,又可以不妄语呢?

这就合在“小回向”里了。所有众生刚性需求不过就是离苦得乐,小的离苦得乐是从这个坑爬出来,至于随后掉其他坑,那也是他离苦得乐了。显然,这种有巨大漏洞的离苦得乐不是一个很好的事,虽然当下那一瞬间还行,可是这些利益漏尽,马上又要掉坑里,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中。真正的离苦得乐一定是要以出轮回做基础,不能出轮回的离苦得乐都是耍流氓!

我们回向众生“早日离苦得乐”,这没毛病吧?也不能说,回向两句佛号,就唰一下实现了离苦得乐了,这就贼傲慢了。所以,我水平不行,给你一次两次的回向可能不够用,但这些回向可以堆积出一个离苦得乐机缘的成熟,只不过需要持续回向,但每次的回向都会拉近这个距离,实现了“早日”离苦得乐的效果。在其中,没有妄语,没有贪功德相,没有起回向多少能捞众生的妄想,也没有回向两句你就破迷开悟的傲慢。

 

我们用什么来总领这个效果,用以窥探《净行品》的核心?就是用大乘的那个——我希望利益你、帮助你、送你去极乐的心念为根本。

任何众生找到我们,不过就在我们的三类众生范围里,就算路上捡的众生,出车祸的、吊在红绿灯上的,或者那些游荡的婴灵,我的基础愿念如此,你们找到我,我乐意如此践行。但我能力有限,不能说你一来,我马上就唰一下给你送到极乐。你想离苦得乐,那就接受回向,或者自己也念一点,自己的利益要自己求嘛!终究佛教还是要告诉你“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不修就不得”,我的回向只是少之又少的力量,你自己也愿如此,才是你能不能早日解脱乃至往生极乐的关键。

 

以这种心念为核心,遇到的所有众生不外是我的三类众生中的,在我的回向范围里,但很抱歉回向的量少一点。可是我们还有超度呢,但凡他机缘成熟,超度能跟随着、配合着,他就可以快速往生极乐,这事就把整个局面盘活了。只要“三位配合”不丢,每天都有功课做,你就可以有回向,少一点也是那个意思,总比啥也不做要强;然后还有超度跟着,这事就挺完美。

在这样的一个基础格局很完美的状态下,如果只是满足于此,就有点格局小了。我们也借由各种各样的路子、方法、模式来扩大自己的有缘众生的范畴。

比如说吃饭要施食,喝水、吃水果也可以啊;身体有感受了,要沟通的,没有神通,不能双向沟通,就用单向沟通;感觉有众生了,要分流、要安置,锻炼自己的敏感度……

包括各种念佛的方法,或者时间非常紧张,可以散念啊。虽然我们不提念佛功夫的事,不追求“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但也不放弃追求念佛质量,因为有质量的圣号用以回向更好些。

还有没“满岁”的情绪拆分,站在一个更为源头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没有必要承受那些情绪,有情绪了抓紧处理。发现是自己的情绪,就用方法解决掉;外在传递来的情绪,那就拆分完,对应解决,从而避免负面情绪沉底着床,不给它机会。

这都是干啥呢?如果有敏感度了,行走于外,遭遇到种种众生,感受到种种信息,我们就是活在其中的一分子。说没有,那是你感受不到而已;不承认,这只是知识的诅咒,你没有对应知识认知罢了。我们在其中穿针引线,帮助众生往生极乐,想各种方法、提供各种方便、寻求各种手段,目的就是如此,这和《净行品》的任何事都“当愿众生”又有什么本质差异?

只不过我们这套系统有手段、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有保障、有能力、有效果,可以实现这样的事。只要我们在其中没有误判,能把信息清晰准确传递到位,一般的众生都会明白这个意图,知道真是为了他们好,这事在巨大的往生极乐的利益下,也就没有什么实质的困难可言。对于那些债主,还有沟通劝解的部分,还有“因果是平的”等等,最后还是要帮助他们往生。

我们站在一个更为贴合大乘核心的位置,在做的事和“当愿众生”有差异。如之前说,我们不搞那些虚无缥缈的慈悲心、菩提心,不提这玩意,不推荐这玩意,为什么呢?不是这些不对,而是我们在落实菩提行,是慈悲心、菩提心的上层建筑。你有慈悲心,没有慈悲的对应行动,这个心也只是一个发心,因为没有行动配合,发心还需要以后找机会配合行为去圆满,这无疑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因此不提倡,不推崇。“菩提心”不也是这样吗?你需要对应的行为来让菩提心转换为救度的效果,如果没有对应行为的配合,菩提心也是坑。各位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当然,外面可能就没有人这样说了,不过只是发了一个空愿,早晚都要找机会填补上的,这辈子不行,那就某辈子、某劫后的某一生。这类的空愿就等于是牵引生死的业力,我们才不那样发,反正在幻海迷局的群,我是不建议你们这样玩的。

我们的大乘不提慈悲心、菩提心,你要干,上来就是菩提行,直接是那个收口、包圆、打扫战场的事,别整那些默默叨叨迁延生死、无尽轮回的事。

这样我们才敢喊“尽此一生,仅此一生,只此一生”,把无量劫要干的活,就这一生干个七七八八,余下不管了,移交后撤退,彻底和轮回告别,把这个再入轮回的门给彻底关死,永绝后患。

这个格局高度不是《净行品》的那种“当愿众生”,也不是“行愿品”的那种分出十类的具体项目。我们就一类,没有第二类的目标。这一类目标完全统合十类目标,你赞叹如来、供养佛、请佛住世、常修各种各样的事,目的是啥?目的也就是:众生解脱,自我解脱,自渡渡他。

系统等于说站在金字塔的尖上了,当然这只是格局架构如此,不代表各位能马上得到。想做到,还得自己努力。任何佛教里的利益,没有一个是可以无门槛,轻飘飘地就拿到手的。

所以,在这里的基础行持就是“三位配合”,你不落实三位配合,这些种种都是无法踢开的,没有基础、没有条件展开,后面这些就都是废话。可是很多人连做个功课都像是要他命一样的,分不出个好赖啊,也是可怜人。

 

今天发群关于读经的文,对你后面的问题给出了回答,就不啰嗦赘述了。

想达到万事万物都和佛法能链接上,这也需要过程,需要练习,需要方法支撑。

之前说,很多麻烦其实是可以通过调高格局直接突破的,也就是说,格局提升了,可能原先的一些麻烦就瓦解消亡了。提升格局这事,就像降维打击一样,站在更高位面解决低位面的事,没有什么难度。但各位的格局,还得自己建立、自己支撑,各种各样的经文教义才是格局的柱石根基。想提升格局、扩大格局,你对应的教义支撑必须到位。

就到这吧,瞎聊而已。 

 

人间天 于幻海迷局

2021.4.22

上一篇:“触光安乐愿”略说
下一篇:狗粑粑上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