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从《百年虚云》话学佛

  • 从《百年虚云》话学佛

音频在线听

 

同修:电视剧《百年虚云》我看过一点点。虚云抛弃两房老婆和父母家人,自己躲山里去了。最后父亲郁郁而终,而且他家断后了,这是孝吗?

老师:对!这行为,应该拉出来枪毙五分钟。

同修:然后呢?

老师:你的意思,再枪毙10分钟?

同修:我以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了。感觉佛法与世间法,还是有点区别。说错勿怪哈,就是刚刚突然冒出的想法,可能我理解还不透吧。

老师:那你猜猜,为什么有两房漂亮的老婆还逃婚,避开父母的寻找,躲在深山野林,即使衣食难继,也不回那软玉温乡?他为什么?为什么得知父母去世,发愿拜五台山,一去数年,乃至疾病缠身、死亡逼迫,也不肯退转一步?

同修:我也是很纳闷这个事情。在世的时候,不好好孝养父母,待父母去世后,又这样折腾为哪般?

老师:我们可以理解释迦佛的行为,但不大容易理解虚云的行为,因为什么呢?因为从释迦佛的履历可以看出,后来发生了琉璃王子灭释迦族的事情。释迦一族除了那些跟随他学佛的以外,全部殒命。所以我们知道,释迦佛当时很努力救度自己的族亲,随后就有验证。而虚云长老的故事,后人并不得知。

如果释迦佛不努力成就,释迦一族也会很快被连根拔起,乃至很可能后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族姓曾经存在过,辉煌过,繁盛过。所以释迦佛的努力,抛国弃家有了更崇高的意义和现世价值。但这效果,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也不是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如以后的学佛人,也依然很难想明白。

 

学佛了,知道了世间孝和出世间孝的差异区别,可是仅凭“你知道”就能把父母眷属送出轮回吗?如很多学佛人说自己想去极乐,可是怎么去都不知道,能指望他把父母亲人也送去极乐吗?

学佛不是比喊口号、比拍胸脯、比说大话的,事要扎实的做出来才好。怎么叫做“扎实”呢?比如说,我们知道某条路是可以走通的,并知道会遇到什么,会到达什么地方。如果我们只是知道,而没有亲自行走或验证,就不知道这条路到底会遇到什么突发不测。所以,就算自己不能亲身行走,也要想办法验证,通过大量的案例证明,才能弥补自身没有亲历的缺陷。而如果自己不去,也不想验证,只是拿着谁谁谁说了什么什么,这不确定因素就太大了。

怎么验证呢?怎么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虽然自己没在其中,但也能获得真实反馈从而获得验证,从而让自己能绝无迟疑地相信并推及于他呢?这就像判断一条道路是否能走通,虽然自己没走过,但从来往繁盛的行人、商旅就可以推断出这条路是通畅的。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三位配合”?是不是获得回馈验证的重要保障呢?如果都是看到别人的案例,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回馈,那么你的路子是否就一定对?别人的效果,只能说是别人获得的,而不代表你也能获得。所以要拿到属于自己的体会、感受和回馈,才能立体地明晰自己的路和方法是否对症。

 

至于谁做了什么,你理解不了,最好不要轻易置喙。

“置喙”这词就已经很不客气了,土话说:多嘴。“喙”是鸟类的那种嘴,各位知道“置喙”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说,别人的事情,你理解不了,不要去参与,更不要去妄下评论,别把自己弄到畜生禽兽一般,何必往自己身上泼粪呢?实在没必要自取其辱的。

尤其是对出家僧人,对三宝更是如此。僧人有什么对不对的,轮不到我们置喙,轮不到我们插手,轮不到我们说三道四,这是最起码的居士的行持素养。就算作为一个略有素质的人,也要懂得什么可以参与,什么不能参与,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应说。

如面对是一位圣人,你知道轻易的一个点评,都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这不是圣人心量小和你计较,而是你点评的是以此人为代表的一大群,乃至整个圣人群体,这岂是一个小小不言的错误?因此,这个错误的影响会非常严重。

同修:嗯嗯,老师,我知道错了,我忏悔。以后我看看就好,不明白的自己琢磨,不多说话了。我忏悔!

老师:你应该说,如果你不说,不知道你内心如此计较多久,那岂不是造作更多的业力?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这就好。而不是讳疾忌医,那就久病沉疴,最后只能宣告不治了。

有很多人害怕错,不敢说。你不说,你就不错啦?开玩笑!那岂不是把嘴缝上,大家都没有业力了?有错不怕,怕的是不知道是错。所以你不说,他不说,大家都不说,表面上装出一分所谓学佛人的和谐,有什么用?互相坑害罢了。

过去我常常说:在圣人位面,一地不知二地事。就算登地的菩萨,一地菩萨也不知道二地菩萨为什么这样做。各位想一想,我们作为凡夫,怎么可能把每阶位菩萨的事情都能理解?这显然是浩大且又不现实的工程。就算把这个事情弄明白了,对自己的解脱又有什么实在的影响呢?

 

所以我们的路子,只能是走走,发现走错了,那就及时改,及时修正,这样才能偏得不太严重,负面影响不太深远,也不会太耗费成本,是属于走捷径的法子。

而有的人,非要把各种情况都弄明白。我说这是吃撑了的表现,或者说就是苦没吃够,不知道自己只是从地狱放风的囚犯,所以一点也不急。别人的路,是别人的;你的路,因为你的缘故,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特殊性,这是和其他众生不共同的情况,那就要解决你专属的问题,而不是只寻着别人的路子走。自己遇到问题,都按别人的方法解决,这就像你渴了,但是看别人的经验,他要吃块饼干,于是你也来一款饼干吗?

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因为路上只是自己在走,所以一切都是有可能是专属的,而非共性。借鉴别人的经验,只能是在他人的专属情况里找共性,如果找不到共性,这个学习是失败的。学习佛法,也依然是找佛菩萨的共性,而不是找专属。如果找专属,释迦佛彼时为供养燃灯佛,泥发布地,你现在也要去试试在哪个泥坑里趴一会吗?大家知道不能学趴泥坑,为什么还要学佛?就是要学习那种舍弃一切的供养,舍弃全部自我的付出,如《法华经》里的龙女菩萨供养龙珠一样!这才是共性,才是所有佛菩萨都在如此落实、如此践行、如此学习、如此遵循的根本,这就是学习了佛法,而不是学着趴泥坑。

你的专属是趴泥坑,他的专属就可能是摔杯子,另个人的专属可能就是掉底的水桶等等。每个人的专属情况是随他自己的机缘而来,不能照搬照抄的,所以才要学习共性。在共性的指导下,遇到专属机缘,把共性用在其中,成就专属,兼顾共性,从而才能验证佛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性中有个性,个性中含共性;才能是“百草头上祖师意”;才能是“见山还是山”。

各位思维。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19.6.27

上一篇:一花绵延,如灯染海
下一篇:三问净土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