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12】∣ 慎用盖语

  •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12】∣ 慎用盖语

音频在线听

 

【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树。高百二十里。枝叶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众病除愈。眼目精明。佛坐树下。时诸比丘。取果食之。

佛语阿难。吾观天地万物。各有宿缘。阿难即前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何等宿缘。此诸弟子。愿欲闻之。唯具演说。开化未闻。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若乐闻者。心善听。佛语阿难。夫人作福。譬如此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

在迦毗罗卫国和舍卫国之间有一尼拘类树,这棵树非常高大,高有一百二十里,枝叶伸展开覆盖方圆六十里,树上果实数量非常多,味道香甜。果实成熟后就会掉落在地,民众拾取食用,能有治疗各种病症的作用,尤其是对眼睛好。

佛陀坐在这棵大树下,随行的比丘们也取这个果子来吃。

佛对阿难说:我看这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前因宿缘。

阿难听到佛陀这样说,就走到佛前,礼毕后对佛说:是什么样的前因宿缘呢?其他随行的弟子也希望听闻这个内容,希望佛陀仔细地给我们说一说,帮助我们开解那些没有听闻过的东西。

佛对阿难说:很好很好,如果你们喜欢听,那就仔细听好。

佛对阿难说:人作下福业就如这尼拘类树一般,本来只是播种一个小小的果核,待树木渐渐长大,将收获的果实数量非常多,不可限量的。

尼拘类树是个什么树呢?据考证就是现在的印度榕树。

榕树大家都见过,本是一个主根,但枝杈会抛下气根,气根接触到土壤后就成为了一个新的根,和在南方常常见的榕树是类似的,是属于可以独木成林的。如果没有干扰,这一棵榕树可以长到占地近万平米。

这种树在印度是非常有标志特色的,因为树很高,离地很高的地方都没有叶子,几米高后就开始横向伸展像伞的形状,所以印度人多在这种树的阴凉处做买卖。往往一棵尼拘类树就是一个大的集市,所以印度商人的名词也是取自于尼拘类树。

此树的果实很多, 但果实的体积并不大,类似于我们的樱桃大小,也因为果实不大,果核自然就更小。所以尼拘类树也常常出现在因果的比喻说法中,比喻种子很小,但果实很丰富。这就像我们行做的业因可能小小不言,但随后形成的结果就可以非常巨大。

因为树比较高,又是属于浆果类,自然不合适去打,往往等果子成熟掉落了,在下面捡去食用就可以了。

佛陀走到这里坐在树下休息,看到比丘们吃野果,这正好是一个讲因果法的机会,所以佛陀也依然是不请自说,说了一句话为铺垫,方便讲因果法。

佛对阿难说:我看这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前因宿缘。这一句话理论上已经是句号了,也就是佛陀说完这句话,此部经文的主旨就已经说完了,随后讲了那么多具体案例,是在各个角度以各种实际例子阐述万事万物的各自因缘罢了。

但阿难是什么人啊,听到这样有意思的话题自然不能放过了,这句话勾起了阿难想继续听闻的意愿,随后就请佛陀讲一讲具体的部分。

但这里又展现出阿难的另一个特征,这也是在分享《楞严经》的时候提到过的,阿难总要拐带着其他人,他不说:我想听,我对此疑惑,我有不解。反而是:我们都想听,我们都有此疑惑,我们都有对此的不了解。

这也是在过去常常提到的,我们尽量不要用盖语,也就是不要用大包括、大涵盖、大范围的这种名词。比如都、全部、全都是、无一例外,这种就属于盖语了。你这一下把全部的都给囊括了,如果有例外呢?如果有不在被涵盖范围内的情况呢?所以这种盖语的使用要谨慎。

阿难就有这个习惯,有疑惑可以说“我有这个疑惑”,如果你看到其他人里有人也疑惑,你可以说“有的人也对此有疑惑”;但不能说“我们大家对此都有疑惑”。

盖语一用就很容易在描述上出问题。所以有的经文在序分上提到随佛听讲的比丘都是阿罗汉,但其中还有附录一条备注——唯除阿难,也就是说除了这个阿难不是阿罗汉以外,其他的比丘都是罗汉了。这种描述就更完整,也就补充了盖语的不足,这是非常谨慎的用法了。但有的经文可能觉得累赘就不这样备注了。

我们知道佛陀示现涅槃后,大迦叶在七叶窟集结经藏,那个时候阿难也想进去,但大迦叶不允许他进入,说:这里都是阿罗汉,你不是阿罗汉,你不能进。然后给阿难定了几条大罪,阿难说我是听佛讲法最多的,我也记的最好,我一定要进去。大迦叶就把洞口堵住不让他进,对他说:你什么时候证阿罗汉了,什么时候才有资格进来。

所以我们知道直到佛陀示现涅槃,阿难还都没达到4果阿罗汉的证悟水平,有的经文说都是阿罗汉,或者说都是大阿罗汉,这就是没备注阿难。

在本部经里各位看到阿难说的话,又展现出他拉帮结伙的这个习气了。你想知道是什么因缘,问就好了,佛陀不会因为只你一个人有疑惑而不讲,需要凑齐多少人才讲,佛不会这样做。但阿难说:此诸弟子愿欲闻之。这里他一方面拉帮结伙,可能其他弟子不想知道,可能其他弟子也没听到佛陀说的这个关于因缘的话,但都被阿难用这个2个盖语囊括其中了。

1是这些弟子;2是都想听。这2个盖语在描述上肯定会出现失察的,所以从这种说话方式很容易看得出他当时的状态。

若现在看来,这里面就涉及到妄语和妄想,更涉及到拐带他人、捆绑他人的嫌疑了。别人是否愿意听?是否现在就想听这个问题?那么是否他没有更重要的疑惑?是否不能询问其他的疑惑?在这2个盖语之下,把阿难的境界状态阐述无遗。

可能也是有王子的霸气,我就代表大家了,我是什么样,大家就什么样;我是怎么想的,大家都得这样想。

所以这类的盖语,诸位在以后使用时要谨慎注意。如果有特例那么就不要轻易有盖语,你不做备注,你的盖语就等同于妄语,因为你描述的不是真实的。

这个情况我们在经文里也会常常见到,当佛陀讲完一个部分,然后又补充一下,要注意特例情况。

我们思维问题,或者分析问题,常常有漏洞的原因,也多是因为没有把全部的信息含纳在思维分析里,也就是说你的信息采集有漏洞。这就像下棋一样,如果你全部信息都观察:观察自己的全部子力,又观察对方的全部子力,再观察局势形式优劣。这是需要很大精力投入的,但如果你观察的时候这丢两个信息,那丢两个信息,会因为失察漏洞而输掉。

信息采集出问题,后续的分析也一定会出问题。这就像做菜一样,这个调料没有了,你做的菜就失去了这个味道。如果信息采集丢的多,这菜就要么没放某某调料,要么就各种调料用混了,奇葩的黑暗料理就产生了。

上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11】∣不靠根修,靠识修
下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13】∣心善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