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388】| 从地涌出品(35)

  • 《法华经》略说【388】| 从地涌出品(35)

音频在线听

 

【即白佛言:世尊,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世尊,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弥勒菩萨随后对仏说:‘世尊,如来做太子时,从释迦族的王宫出家,后来到了伽耶城不远的尼连河边安坐道场,最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从那时候到现在也就过了四十多年,世尊怎么能在如此少的时间里做如此广大的仏事?是借由仏的势力威德,还是由仏的无尽功德,教化如此无量无边大众成就大菩萨,并且以后他们都会成就无上?’”

在这段经文里,弥勒菩萨发出了第一波灵魂拷问,主要有两个疑点:一是弥勒菩萨知道释迦仏的示现过程,全程到法华这时也才成仏四十多年,怎么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那么巨大的工作的;二是基于上一个错误认知,形成了两个更为错误的推论,用短时间大做仏事是因为仏的威势,还是因为仏的功德呢?

这段经文弥勒菩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很吓人的过程,是非常危险、非常恐怖的部分,可以说细思极恐。

首先,他见释迦仏出王宫坐道场、开始布道到此时,可谓全程观摩中,也才四十多年。弥勒菩萨对这个知见毫无疑惑、全盘接受,而且先入为主,“我见释迦仏成仏到现在也才四十多年”,所以,就固化认为释迦仏只是用这四十多年大做仏事。这样一来,这些地涌菩萨数量巨大,且境界不低,仏是怎么完成的?于是,他自己推寻了两个方向,来解决自己的疑惑。

为什么这个过程很吓人、很危险?之前和大家分享过“知识的诅咒”。所谓诅咒,不过就是信息不对等,双方的知识库不同,导致在某个部分上不能平等对话。如此时弥勒菩萨见到的释迦仏成仏也才四十多年,而释迦仏知道自己成仏的时间多漫长,在这样巨大差异下,弥勒菩萨没有能力理解释迦仏怎么实现的大做仏事,理解不了怎么教化这些地涌菩萨们的。

这时,他因为疑惑推论两个答案:一是借由仏陀的威德势力,二是借由仏陀的功德,这又形成了更为新鲜且更偏颇的思维。弥勒菩萨的这两个推论很难理解,因为对仏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没有什么见闻,如《华严经》里最常出现的局面是:释迦仏出现在忉利天宫,此时借由仏的威德势力,让所有娑婆世界的小世界的忉利天同时发生——仏在忉利天,也就是一百亿个忉利天中,各自都看到释迦仏在自己的天宫中讲法。借由仏的威德势力,有菩萨来咨询求教,也同时出现在一百亿个分会场里,相当于这个法会虽然有人看到仏陀就在自己眼前,但却同时发生在一百亿个分会场,且每个分会场里的人都相信自己是主场,自己亲自参与其中了。这就是仏的威德的一种使用效果。

如此来说,弥勒菩萨这样推论是基于对仏能力的了解和充分的相信,但也正是这种相信,蒙蔽了最基础的问题:到底释迦仏成仏多久?虽然可能弥勒菩萨眼看着成仏才四十多年,但这个眼见也不真,因为只看到了一个片段,而不是全部。随后《功德品》提到六根功德,眼功德八百、耳功德一千二,为什么眼功德只有八百?就是所谓的眼见是有偏差的,不能全方位无死角。

弥勒菩萨作为一尊妙觉菩萨,眼看就要成仏了,在此处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也是大家最容易犯、最容易无视的,就是先入为主,以为自己看到了,以为这就是真的,以为自己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对的,这是断见、常见的邪见了。也就是弥勒菩萨此时邪见了,以片面代全局地看待了释迦仏成仏的过程,以为这一段就是全部,以偏盖全了,他对此根本没有一丁点的怀疑。各位就知道,一尊大菩萨虽然已经如此高大了,只要这个事情不是他能力范围内的,邪见很容易犯的,很容易就冒头并把自己拐带跑偏了。好在彼时有仏陀在,能继续解答;且他对仏的信心也在,还有幸听闻解答。若此事发生在现在,这无疑会形成巨大的沟壑、无边的障碍、无尽的烦恼。

刚刚说这个过程非常危险,释迦仏带弥勒尚且如此,我们现在随便跑偏一个什么念头,谁替你扶正,谁帮你把关,谁又能告诉你这错了呢?恐怕这都不能寄予希望的,那么我们靠什么学仏?说靠这个那个,其实很多人学仏靠运气。诚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没有实力也拿不到这种运气,可这种靠运气学仏,不知道哪个阴沟就翻船了。

什么是断见?就像某些低级的影视剧一样: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是一路大直线,开头是坏蛋,中间还是坏蛋,最后依然是坏蛋,从坏蛋开头到坏蛋结束一点改变没有,这种作品就是非常低劣的。人固然可以一生秉承一条路走到底,但各种机缘之下会被某个环节促动,形成改变,只不过改变大小、多少、厚薄不同而已。开头是坏蛋,结束还是坏蛋,设定他一直都是坏蛋,就是邪见里的常见,因为拿一点判断全局了。开头是坏蛋,不用看结尾,就铁定他肯定以后也坏蛋,这就是邪见里的断见,不管你会不会改变,完全不管因缘、无常等等促成改变的可能。

如果生命没有改变的机会,还活个什么劲?这种无视各种改变、各种可能的状态,也是我们常犯的,就像《金刚经》里说:“众生非众生,名众生。”但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教义?亦如《地藏经》里的主命鬼王,却后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此时他是鬼王,就一直是鬼王,就一直是黑黢黢的普通众生吗?如果不理解众生名众生,把众生当成一个坚固状态了,这就是邪见了。

弥勒菩萨先入为主地认为释迦仏只是成仏四十多年,若没有仏在,这个认知恐怕不知道会形成多大的麻烦。在《悲华经》里记录了释迦仏做梵志时,引导无量大众发菩提心、求无上道的过程,且用的方法非常巧妙,可谓奢华又低调;且在彼时,梵志引导的一波众生里就有轮王及其千子,彼时的轮王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仏,彼时的千子现在有很多已经在他方做仏,有很多还在大菩萨位面,比如观音、文殊、普贤、大势至。可以说:彼时若没有释迦仏的引导,就没有现在的阿弥陀仏及这千子的后续成就了。

那么,彼时梵志虽然没有成仏,他没有做仏事吗?以现在回溯的视角来看,那时他已经大做仏事了,虽然没有示现成仏,虽然没有以仏身行走,但却用梵志身度了无量大众。彼时的梵志,我们还应该以梵志来看待吗?彼时没有示现仏身,也没有耽误他大做仏事,没有耽误他度无量众生、引导无量众生、成就无量众生,这无量众生中就包括现在的阿弥陀仏和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等。

小学时有个课文叫《刻舟求剑》,说以不变的眼光看事物,环境已经变了,他不寻求跟随改变,只是盯着剑掉下去的船舷位置,船停了之后,还要从这个地方下水捞剑。小时候,没有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课文也没讲明白,还以为这个古人用了什么先进技术。弥勒菩萨此时犯的毛病就等同于刻舟求剑:我看你成仏四十多年,那么你教化大众就这么点时间,你成仏后才带的这些地涌菩萨,且这些菩萨是跟仏才开始发的道心,那么这四十年来,你怎么完成这个事的?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387】| 从地涌出品(34)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389】| 从地涌出品(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