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323】| 安乐行品(26)

  • 《法华经》略说【323】| 安乐行品(26)

音频在线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不轻蔑于人,亦不戏论法,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是佛子说法,常柔和能忍,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十方大菩萨,愍众故行道,应生恭敬心,是则我大师。于诸佛世尊,生无上父想,破于憍慢心,说法无障碍,第三法如是,智者应守护,一心安乐行,无量众所敬。】

 

 

这段偈里描述了好多错误心念、状态,可能我们都有,多多少少厚薄不同。但每个错误状态怎么对治呢?如何对治呢?你没有方法,拿不到具体有效的方法,这些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话,价值几何呢?后面也是这样:要恒常修持忍辱柔和。怎么修啊?要慈悲于一切,一切是个啥?包括啥?都有啥?怎么慈悲?如何慈悲?如何是真慈悲?如何是假慈悲?这就是会读经,经文是说了一句,但其背后可能藏了十万句。不会读经,或者只是知道字面意思了,背后的东西挖不出来,就等于把这半截当成全部了。这种隐微术在彼时没有什么毛病,毕竟那时的听众跟随仏陀几十年了,确实不需要再细致讲解对应方法;但对此时的我们,无疑是零基础。

这些被隐藏的、被无视的、被省略的细节方法等等,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障碍。如本段偈强调的这些态度,随便任何一个都不好拿,这个效果都不容易拿到手。如恭敬十方诸大菩萨,我们连菩萨长几个脑袋都不知道,见到了和看到一条狗都没有区别,怎么恭敬呢?这样临摹下来,只能在心里有一个大略的印象,但实际的东西没有扎实握在手里。

亦如你为什么要尊重众生?之前常常说:“大乘分水岭的问题就是:你和众生是什么关系?”弄明白了,你可以步入大乘;弄不明白,你的大乘不扎实。和众生什么关系,弄不明白,你怎么恭敬?怎么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态度?

按《金刚经》的格局来说:“众生,非众生,名众生。”我们做到了这个事,比如来个众生干扰障碍,此时他是众生,劝解、沟通、回向、超度……一套下来,成功送趣生极乐了,他去极乐了,此时他还是众生吗?此时的众生非彼时的众生,只是现在这样叫叫而已,你当真,就傻了。他到极乐,一天可以供养十万亿仏,我们在这还叭叭聊仏法呢,人家已经到诸仏如来面前咨询、求教、受教去了。我们死透了,他们又会是什么,还是那时干扰障碍你的那个众生吗?

众生,非众生,名众生;菩萨,非菩萨,名菩萨。此时,他是众生,你送走他了,他障碍干扰你,你能顺利解决,验证了法真实有效,他就是你的菩萨;此时他以众生的样子,却做了一个开启你正路的菩萨,那么彼时他是众生,还是菩萨呢?

之前和大家说:“你们要把众生当成自己的财富来看待。”众生来了,“哎呀,烦人,好愁,讨厌,烦得要死!”恨不得撵出几百里地去,你和钱有仇啊?送上门的你都不赚,不会赚,还嫌弃,活该穷命。做个超度能难死你吗?送到嘴边就差嚼碎喂你了,这种学仏态度,这种面对众生的态度,早晚饿死,这是不会觅食,就算饭端到嘴边了也不吃。绝大多数学仏人尚且这样的状态,说什么发展,说什么长远规划?什么发展规划,都是那些倒霉人做的,反正和自己没有关系,那么仏教要你做啥呢?你为仏教做啥了,除了在这里求这、求那、里挑外撅,你还干啥了?

众生非众生,他现在是众生,但不代表随后还是,不代表经过一番机缘还是众生。可能我们那时没有任何改变,但他们一转身已经金光乍现、宝莲承足、十方虚空应念而至了。所以,做人谦虚低调点没毛病,因为你不知道眼前的那个众生转身之后会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和不可思议的飞跃。

我见过最快上品趣生极乐的众生,从来的那天到上品上生,人家就用了七天,这速度吓人!之前再怎么快也还得月余的,这位才几天。为什么他可以几天就上品上生?还是人家更努力,在对的路上更为精进,自然速度可以飞快。那么面对那样的众生,应以什么心呢?如果只是坚固地认为对方是一个众生,此时他怎么可能成为菩萨呢?

我们面对的各种众生,虽然此时表现的种种都是众生的样子,都和众生一般无二,此时虽然不能称谓菩萨,毕竟他没有做菩萨的事,不应滥施恭敬,但他随后可以成为菩萨,随后可以成仏。面对一个可能是仇人的众生,可能是菩萨的众生,可能是仏的众生,我们要如何呢?随随便便应付两句,简单做点什么打发一下?这都不合适。

保妥起见,我们应以这样的心态面对众生:能劝能送的,我们都要尽力送,就算很难,也要付出极大的耐心。毕竟送趣生极乐一个,就多了一位极乐的圣众,少了一个娑婆的罪人;就多了一丝圣缘,少了一笔孽债;多了一位坚固法侣,少了一分干扰遮蔽……众生就是你的财富,不管穿挂了什么样的衣服,你给弄明白了,送得走了,他送钱的本质就暴露无遗;但如果弄不明白,就劝他两句,你还没有说明白,自己先急了,然后上手段,或者哪来轰哪去,大爷不伺候了,众生没有借此转身成为菩萨,你能借此法门转身入圣吗?

所谓仏法,一雨所润,诸法无我,谁做谁得。你做你得,他做他得,作为众生,他这样做了,他趣生极乐,这是仏法;作为人,我们做到了,我们也循此趣生极乐,这是仏法。对一切受众不捡择,不说你必须迈过多少高大的门槛,不给你预设多少艰难困苦的条件要求,这是净土的大慈悲本怀。有这样便利手段,能化解无量劫冤仇,利益无量生眷属亲人,帮助无量有缘,可谓尽仁、尽义、尽慈、尽孝。对仏陀而言,算是尽忠了;对诸菩萨而言,算是尽心了;对自己无量劫奔波游走而言,算尽力了。

经文说的事,言辞上可以很高大上;我们做的事,虽然看着矮挫丑,可如果你明白了这其中的关联和内核,就知道这矮挫丑才是真正的高大上,这是无量劫来难遇的机缘。

逢阿弥陀仏慈悲、释迦仏慈悲,二土如来携手救护的机缘;逢普门救度系统上求下化,连带左右,将整盘激活,完成自渡渡他,实现自利利他,这就是大乘的核心。不管你当下是什么境界,你在做自渡渡他的事,这不就是大乘的事吗?

方法不难,各位还需要精细学习,把方法抓握住,借此得利无量无边。现在学仏大风气不好,不方便广说,但有无量众生替我们探路,有不少已经回身报喜了,你还疑惑什么呢?他们能做到,虽然这事略有难度,但也总比在地狱里牢底坐穿要强。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322】| 安乐行品(25)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324】| 安乐行品(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