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84】| 提婆达多品(39)

  • 《法华经》略说【284】| 提婆达多品(39)

音频在线听

 

【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遥见彼佛普为讲法,无量众生获法利,娑婆世界有三千众生因此而到达七地菩萨位,得不退转;三千众生发出菩提心来,借此而被授记。此时的智积菩萨、舍利弗及一切众会都默不作声地信受。”

这是《提婆达多品》的最后一部分,此段之后就是十三品了。

龙女成佛对无量众生的利益是直观可见的,对娑婆的六千众生也依然是有直观利益,但其他与会大众就没有获得明显利益了,这里包括舍利弗和智积菩萨在内。

为什么会出现默然信受?而不是欢喜信受,或者依教奉行?这“默然”二字十分精妙。

首先,智积菩萨对龙女成佛之事先有疑惑,后来舍利弗参与进来,也对此有疑惑。这些疑惑如果慢慢开解,或许都不算什么事,理论上不应该形成阻碍,不至于形成以后信受上的障碍。但智积菩萨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他急着看成佛,看龙女成佛了,大家忙着礼拜,满足于这种喜闻乐见,却没有心情再来细细盘点自己的疑惑不解,这个问题就失去了及时解决的机会,带着疑惑全程观看了龙女的成佛,乃至到无垢世界讲法度众。

此时,龙女宣讲的法就不再是他们自己疑惑的部分了,彼佛不会讲到这些;释迦佛也不好插嘴说话,因为大家在观看新佛的种种,这种生动的教学对与会大众更为重要、更为难得;多宝佛也更不能插嘴;其他分身佛不做讲法主,还是不能插嘴;其他大菩萨见闻如此,心情贴在其上,不在此类疑惑中,自然不可能站起来带一波节奏。这个疑惑受成佛之事冲击,失去了及时解决的机会。这就导致智积菩萨和舍利弗的疑惑只有龙女成佛的案例来支持,只是获得了事信,而理信却没有机会获得,因此他们的信受很默然。虽说默然,不如说茫然,不如说木然,不如说愕然,因为这些复杂情绪他们都有。

为什么可以迅速成佛?舍利弗不解。为什么龙身、女身、八岁身可以成佛?智积菩萨也不解。虽然龙女示现了,但这其中的道理没有讲明白,因此他们在龙女成佛的案例里一头雾水。

我们返观六千众生得利,为什么舍利弗和智积菩萨不在其列?其中有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被授记,也就是有三千众生看着这些事情发出菩提心来了,然后被授记了。对智积菩萨来说,他发不出来菩提心,因为他的愿不在这上;对舍利弗来说,阿罗汉也很难发出菩提心来,尤其道理上没有理顺,作为阿罗汉的舍利弗更难在一个成佛案例里有巨大促动,加上他已经被授记了,也不急于求证成佛了,不再日夜惦念这个事情了,因此他也很难发菩提心。

菩提心包括两大类内容:

一大类是成佛的部分,比如我们看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其中包括很多是“我如果做佛要这样、那样,不如此愿,不取佛果”,这类的愿是直接成佛的。

另一大类的菩提心是如地藏菩萨那样的“我要如何如何救度众生”,他只是救度众生,而不把成佛的事情列在其中。

不管是包括哪类,或者两类全包括,都是菩提心。因此,菩提心就是大乘起步的关键心态,或者是为度众生而努力,或者是为成佛而努力,不管哪种都对;若没有这类内容,所谓菩提心是有问题的。

粗暴说,菩提就是觉,是从最初的上路到最后成佛的全过程,如果不研究怎么救护众生,不研究怎么成佛,这就不在菩提路上。

对舍利弗和智积菩萨来说,菩提心都是起不来的,智积菩萨的愿只是卫护多宝佛及宝塔;舍利弗因为前面被授记了,志得意满,虽然惦念成佛,佛陀授记给他了,他此时自然不再需要发菩提心。

另三千众生住不退地,到了七地,得三不退转了,这就是心念不动摇、行为不动摇、愿念不动摇了。龙女成佛的事情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效果非常好,坚定了他们在菩提路上的心念、行为、愿念。这三千众生在龙女的案例里看到了什么?龙女是怎么成佛的?是一献宝珠、一转身就成佛的吗?他们看到的龙女成佛依然是循着大乘的路,在救护大众的路上宣讲、奔忙。如文殊菩萨说龙女是“慈念众生,犹如赤子”,龙女自己说:“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这些都是在告诉大众:龙女的成佛不是凭空出现的,也是循着讲法度众的路子而得。

过去佛是如此成就,诸大菩萨是如此行做,龙女又是如此示现,成佛后马上又给十方众生讲法,从而度脱无量,这就是成佛的大路,佛就是这样成就的。环顾周遭无量无边释迦佛的分身佛,多宝佛、释迦佛、龙女、文殊的成就,不都是如此吗?见成就菩提之因如此,如诸佛教敕,如世尊教敕,如龙女示现教敕,如文殊教敕,这三千众生自己走的路就是如此,自然对此信心百倍。尤其新佛示现,为做证明,自然欢喜无量,因为龙女正是循此成就,若自己能坚持如此,必当克果。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83】| 提婆达多品(38)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85】| 提婆达多品(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