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74】| 提婆达多品(29)

  • 《法华经》略说【274】| 提婆达多品(29)

音频在线听

 

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智积菩萨表示不相信龙女可以迅速成佛,这话还没有说完,就看到龙女忽然出现在大众前面,礼敬完毕退到一边,用偈赞说道:‘深入通达罪业和福报的真相,慈悲智慧遍照十方,微妙清净法身圆满,具足了三十二相,用八十种好为法身庄严,诸天及人众敬仰爱戴,龙族及诸神都恭敬,一切众生没有不追随效法奉行的。还有听闻成就菩提的事情,这只有佛才能证明和知道,我阐述大乘教法,度脱苦难众生。’”

龙女没有等他们把话说完就出来了,为什么?再说也只能是不信、不理解、不乐意听闻;如果言辞稍微差点,心性稍微差点,状态稍微差点,在不信的基础上继续让对方接受,只能造成逆反,后续会引发一些没有必要的废话,乃至互相捆绑业力,这都是不明智的。所以,龙女迅速现身,其实她确实如赞偈所言:只有佛能证知,我何必那么急着证明呢?不过也是因为慈悲这位叫做智积的菩萨。

说到这,各位要知道,佛法的种种,他人所能证明的只能是他所覆盖的部分,这是全部和部分的关系、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你找人做证明,也只能证明一小部分,而不能证明全部。所以佛菩萨不需要给谁证明什么,不需要为什么事情而证明什么,因为外人不在这个状态,就算证明也只是堵了他人废话的嘴,并不能因为简单证明而信受奉行的,尤其是根性越来越差的时代,有时越证明越麻烦,如世间说的越描越黑。因为他不信的、疑惑的、怀疑的、否定的、诽谤的点很多,很复杂,可能是复合型的,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解得开。面对这种疑惑只做证明不行,只做解释不行,做简单交流沟通也不行。

我们知道五利使里面有一个“戒禁取见”,就是在错误的基础上形成更为错误的见解,必然会错上加错。而如果只解决上层建筑的那个错,下层基础的错误没有修正,依然还会继续萌发类似的错。

凡夫的无明有四十一层,也就是有四十一层颠倒。比如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这是一层;东西南北方向是对调的,这是二层;上下也是颠倒的,这是三层。只三层无明颠倒,我们还能找到方向吗?我们还能驾驭自己去到目标吗?为什么很多人向着目标走,却越走越远?就是因为无明颠倒导致类似局面的。不只有外在的颠倒,还有内在的颠倒。如果内外的颠倒全部叠加上,四十一层的结果就是昏天暗地、颠三倒四、南北不辨、善恶不分、好歹不知了。我们身边类似的人众少吗?我们又有多少时间是颠倒少、无明少的呢?

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没有系统扎实的学习,没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想依靠简单的解释、简单的证明、简单的拉拢利诱,对方或许可以移驾两步,但想以此引导对方走长久路线是不现实的。因此,引导他人学佛不能以虚假方式、虚假内容、虚假情感,那是不行的。诚然,对方能不能走下去是他的善根、福报、机缘问题,但你做不好,你就在浪费他的福报。

因为凡夫有这些无明颠倒,引导凡夫学佛的难度就非常大;而且人寿短促,没有太多时间给你稳扎稳打地教导带动,再加上凡夫的根性、格局、心量、眼界等等都处在凡夫的状态,想利益这样的人众,最初、也是最普遍的利益方式是接洽善缘,给点小恩小惠,投其所好地说好话等等,这种模式是法界一贯的做法,是诸位菩萨一直在贯彻努力的。但就算这样,凡夫的难救度还要加上他的业力、障碍、恶缘等,这些种种也是菩萨很少发愿秽土成佛的原因,确实太难。

早些看过一部经文,佛陀在讲饮酒的坏处,年前我们也发了《饮酒的三十六失》。在彼经文讲解时,就有位国王站起来,说自己通过饮酒缓解了朝堂官员的矛盾等等。这话听着好像是对的,他通过饮酒解决了这个麻烦,但他也证明了,没有听懂佛说的话,起码连面子上的听懂都没有做到。

面对的人众就有这种:已经明晃晃说不可以、不行、不能的,非要反着做。这类人怎么教,怎么引导,怎么学习,怎么走啊?一次听不懂,可以理解;话说那么直白明朗了,还听不懂,是真心不想懂了。这种人怎么教?这次听不懂,下次不想懂,再下次为什么要懂?反正已经不懂那么多次了,不差这一回两回,忍忍就习以为常了。

面对这样的人在学佛,谁带得动?这就像拖车机头和大挂车厢的关系,配合好姑且还可以;如果配合不好,不翻车、不掉道、不出事吗?配合,这还是方向一致、劲往一处用的情况,如果机车头和挂车的方向不一致,一瞬间就分崩离析。人世间的关系为什么那么脆弱?随便一个什么事情也可能把很牢靠的关系打破?就是因为人心不齐,各怀鬼胎。

你要去哪里,你要做什么,你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我们多次提到过这些问题,因为这很重要,关乎到我们是否方向一致,是否能通力协作配合完成。如果这些都不能看齐,你做你的,他做他的,必然一盘散沙。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73】| 提婆达多品(28)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75】| 提婆达多品(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