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72】| 提婆达多品(27)

  • 《法华经》略说【272】| 提婆达多品(27)

音频在线听

 

【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文殊菩萨给龙女的评价是——能至菩提,他并没有直面肯定回复智积菩萨的问话,如果是正面回答,应该是“有位龙女能迅速成佛”,但文殊菩萨并没有这样回复,反而用了个“能至”,这中间是有差距的。后文我们看到龙女确实转身示现成就,既印证了文殊菩萨的“能至”,也回应了智积菩萨的迅速成佛。

迅速成佛,这是智积菩萨很期盼看到的,而文殊回答“能至”,却不说肯定迅速成佛、马上成佛,反而留了一丝,没有把话说尽。为什么?文殊菩萨这样说,是因为成佛与否还是要遵循本人意愿,而不是外界强迫、逼迫的。如果外界各种催促让你成佛,你就能成佛吗?这显然是不对的。所以,文殊菩萨说能至,只是正面回应了她可以做到,但并没有说必须做到、马上做到,留了这一丝毫的余地,是给龙女菩萨自己拿捏的——龙女菩萨自己可以决定去留,这就尽显人性化了,她愿意如何就如何,没有谁强迫催促。

成佛需要什么?我们看文殊对龙女整段的描述,前面是自然状态、修行境界、格局等等,后面提到了慈悲殷殷。这些是成佛的关键吗?都是成佛所必须的,却不是最关键的那个,最关键的是她本人愿意成佛,亦如地藏菩萨成佛的愿不是首要的愿,他首要的愿是救度众生,不是成佛。

这一大段内容描述的种种状态境界是菩萨要达到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想成佛,就可以摇身一转示现成佛。到了这个状态的菩萨可以说非常多,但不是都急着成佛,原因之前也有说过:成佛必须要完成第五分法身的内容,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法身,解脱知见要圆满。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个大的部分中的戒定慧有描述,龙女菩萨的解脱和解脱知见并没有描述,她怎么解脱的?她的解脱知见又是如何?这些虽然都没有描述,但后文龙女转身成佛,就足以说明她的解脱和解脱知见都圆满了。

各位菩萨忙于菩萨道,往往是在解脱知见上还有企图。

什么叫解脱知见呢?粗暴解释就是:对于解脱的看法和做法,也就是对于怎么解脱大众的部分有自己的见地,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做法。阿弥陀佛的解脱知见就区别于其他佛,释迦佛的解脱知见也区别于其他佛,他们对众生解脱的事情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做法,释迦佛跑到娑婆五浊恶世示现成佛,阿弥陀佛允诺接引诸业众生往生净土,这都是他们区别于其他佛的解脱知见。

在戒、定、慧、解脱这四分法身上,诸佛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在解脱知见上可以有区别,有人取愿净土成就,有人取愿秽土成就,这就是解脱知见的展现了。怎么救护众生、怎么教导众生、如何做等细节,佛国状态、环境等自然属性,在菩萨道时这些都要进行谋划,这都是在解脱知见上的差异。如果这些内容都没有涉及到,没有进入到具体谋划的细节操作环节,发再大的愿也仅是菩提愿,是属于菩萨的愿,而不属于佛的愿。

我们看诸大菩萨的愿就知道了,他们并不是依靠这样的愿去做佛的,亦如普贤菩萨的愿: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众生界尽,我愿乃尽。“我愿尽了,要成佛了,我的佛国应该什么样的”,没有描述,所以他的愿就是菩萨愿,不涉及成佛的部分。有的菩萨愿中涉及到要成就无上菩提、要圆满所有,他随后就要补充自己成佛时的国土状态等等,这也是《无量寿经》里出现两次法藏比丘发愿的缘故。如果只是发愿我要成就无上菩提,这也可以,但没有细节,靠这样的愿可以成为菩萨,可以行走菩萨道,但不足以依此成佛,这就是佛愿和菩萨愿的区别。

本经文里并没有直接描述龙女的愿,只在只言片语的语境里略有那么点味道。比如,念众生如赤子,一般菩萨不这样提,如《普贤菩萨行愿品》里怎么说的?众生和菩萨是根和枝叶的关系,在普贤菩萨看来众生是菩萨的父母;亦如《地藏经》婆罗门女发愿,她凭借救度自己的母亲一事,后悟此事发大愿,她能说悟到的事情是“我是众生的父母吗”?依然还是众生是我父母。菩萨基本不这样提,是基于对众生的恭敬,也方便后学能摒除傲慢,虽然大家都知道众生平等。但佛不一样,佛有的时候说是众生父母,有的时候说众生是自己父母,怎么说都对。

文殊菩萨这样说,直接把龙女放在了怜念众生如子的高度了。这个态度我们套用一下,能套上吗?你看到各种众生,你能以“这都是我孩子”的心态面对吗?佛可以,菩萨或许也可以,但菩萨基本不这样做,那么我们随随便便就“你们都是我孩子”?这口气太大,你能照顾帮扶吗?你有能力为你的这些孩子铺设救度机缘吗?就像现在,我们周围的亲人,我们能不能铺设救度机缘?能确保在自己的帮助下,对方就能如何如何收获成就?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蒙着眼走路的事情,哪敢如此说?

菩萨不这样说是为了避免后学滋生傲慢,我们要有或长或短的一段路学习菩萨,菩萨都不说是众生父母,我们怎么能升起这样的心念?如果念念间都激发无尽傲慢,这路不用走了,障难横生,解脱都做不到,别说成就了。菩萨不懂吗?还是菩萨不能?这些大菩萨都是从佛位退下来的,佛拥有的所有,他们都曾经证明过了,难道他们没有面对众生如赤子的心态吗?有,但为避免我们的麻烦,菩萨慈悲我们,不这样说。

怎么才能至菩提?怎么才能成佛?这不算是什么太复杂的话题,走上菩提路了,走到底就成佛了。为什么菩提路走到底是成佛,而不是一直在菩萨位呆着?只有成佛才有最大的资源用于救度众生。亦如释迦佛成佛,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成佛机缘,招感我们这群恶浊众生来到娑婆受他法化;若他不成佛,只是以菩萨状态,就没有条件如此大面积招感有缘众生来到身边。阿弥陀佛也是这样,如果他不成佛,就算在某世界是代理佛,也不能破坏先佛的机制,不能违背先佛的种种,虽然可以允许你做这做那,你想如何都可以允许,但终究还是受限。

所以,菩萨救度众生往往是跑到众生身边去,而佛是把众生吸到身边来。这样,菩萨的救度众生必定是劳碌、奔忙、辛苦异常,菩萨的救度众生必定是小面积地、一撮一撮地解决,不能是把所有众生都招感过来,然后慢条斯理地教导引领。

菩萨救度众生还是客观条件受限,但佛就不一样:环境是按我意图设计,社会结构、众生结构等等都是按我意图来做的,就算众生比例也是按设计而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细节,方便次第推进,这也是菩萨不具备的条件。所以,菩提路走到底一定是成佛,只有成佛才具有最为弘大的教学资源和条件用于救度众生。

成佛也如昙花一剎,需要酝酿许久才能开放所有资源。而龙女之前已经有谋划,在本经中并没有提及,从后文龙女去到无垢世界教化众生的描述来看,她是早早就已经铺垫完毕了,自己的佛国世界、有缘众生等等都已经准备妥当了,不过是在娑婆走个过场、演一趟、示现一把,借此为我们增添信心,为法做大证明。

这就是佛菩萨救度众生的方便:借由各种事件都能用在救度众生上,生老病死的示现、无常因果的示现,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好的坏的,都可以用在教学上。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71】| 提婆达多品(26)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73】| 提婆达多品(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