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71】| 提婆达多品(26)

  • 《法华经》略说【271】| 提婆达多品(26)

音频在线听

 

【文殊师利言:有裟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佛经很多,相对释迦佛宣讲的诸法,这些也只是九牛一毛,还有很多很多经藏在龙宫里伏藏着,在天王手里看护着,人间的经文已经是少的了。就算已经很少了,我们多久能看完呢?是否看一遍就能了达通透呢?这显然也不是八年就能搞定的。而龙女这是对接了诸佛秘法,这些内容以八年来说也实在是时间不够用,就算全在禅定境界里,把时间拉得极长,诸佛秘法也不是吃一颗豆子那么简单。

然后就是三不退转、四无碍辩才。得三不退转正常流程最起码要两个无央数劫,也就是要经过两个阿僧祇劫才能到达七地菩萨位,得了真实三不退转的受用。当然,往生极乐就瞬间获得了,这往生模式是新的,和传统模式不同,不要混淆视之。

从后续的内容来看,文殊菩萨也没有如普贤菩萨导善财归极乐那样,自然龙女的三不退转不是靠往生极乐获得的。

靠实修,八年能不能达到不退转七地菩萨位?这显然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虽然这是成佛法华,但种种境界格局状态却不是凭空可得,不是瞬息就可以完全拥有的。亦如四无碍辩才:法无碍、义无碍、言辞无碍、乐说无碍,哪一个容易获得?哪个是几年就一定可以拿到的?对比之下只能说:咱们的根性差太多,投生带来的家底太薄太差,或许我们投生还背着债务来的呢。

总有些人心气很高,但有那样的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公主的身子,丫鬟的命”。根性不够就得务实点,如六祖和神秀一样,你根性利,听闻一句可以言下大悟,我不如你,那我只能勤拂拭。能找到契合自己的路,能认可此路,能奉行坚持此路,这才是对的;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成了邯郸学步。佛教是务实的,效果说话,别扯其他,扯效果以外的任何都是废话,都是找借口,都是逃避现实。

文殊菩萨在海里教化如此,事实胜于雄辩,你再如何认为海里众生是畜生、是动物、是恶道众生、种种恶浊,面对如此强大教学效果,你就得放弃这种固执,反思自己对众生的认知太肤浅、尖刻、吝啬。

既然法华的重要部分是一佛乘,那么一切众生都堪成就,一切众生在能成就为佛的这个事情上是平等的。你多努力一点,你在正路上,就快点到达;你不在正路上,就算再努力,也不能帮助到达。学佛的路可以是千万条,可以是无量无边的入口,但到法华的状态就只剩下一条路。在这条路上,你走不上来,就不在这条道上;既然不在这条道上,再多努力,不南辕北辙就不错了。

走上这条道了,到达的快慢只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多寡。这条道的开端就是发菩提心,成为新发意菩萨,不管是空降兵的新发意,还是土生土长的新发意,你只要真实、坚实、扎实走上菩提路,成就菩提的结果是必定的,是可以预见的,早晚不过是随努力有差别而已。

亦如今天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那么我们不管多想着利益父母、佛欢喜日、供养僧宝,更要想着这也是十五,众生会多些。这些众生在你的周遭,他们难道是和你没有半点缘分的吗?就算走路捡到的众生,你能捡到也必须有可以捡到的缘分;若没有这个前缘在,你想捡也捡不到。这个前缘是什么?只要推演足够多,一定会观察到你们间亲厚非常的那段前缘,因为生死本是歧路各别的,纵然此生相逢,若经来世,一定是随业流转进了其他道,生死磨砺之下,二者的差距可能一日千里,可能天地之别。所以,就算再相逢,身相、状态、根基、格局等等差别很大,这是情理之中,很自然、很正常、很普遍、很常见。

随着轮回,我们戴着各种有色眼镜,亦如智积菩萨戴了好几层眼镜,所见种种不是由根性表达,而是先由着习气做主,客尘做了主人,拿着各种有色眼镜看这个、瞧那个、挑剔这个、不服那个,遇到一个亲眷也不会回溯前缘的亲厚,只是挑剔他穿着、样貌、状态、教养、出身、家庭等等,这眼镜戴着能舒服自在吗?所以,“众生,非众生,名众生。”所谓众生,不是真正纯粹的众生,只是这样叫着,这样称呼称谓而已。

你遇到的,你周遭的,投奔于你的,寻向于你的,纵然现在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咱们能否把有色眼镜放下,真诚接待,哪怕真诚问候呢?不要想着通过欺骗去蒙蔽谁,更不要认为能利益他就可以蒙蔽他,不真诚只是因为不知道关系曾经亲厚;但若欺骗他就是妄语,你以为能骗得了他就是妄想。打着妄想、说着妄语,这菩提路怎么可能是对的?

亦如我们想解决什么问题,虽然群里说了很多次,如何沟通、如何解决,方法路线说了许多,但很多人具体操作下还是变味了。不是因为你有了问题才想着用这套方法解决,你这样用,就好像拿着这套内容在欺负对方、在驱赶他、在轰撵他,这本身就已经是把双方按在对立角度上了,能好好处理余下事情吗?

我们说,把这些情况当成一种提醒。所谓提醒不分好坏,没有好坏之别,就像门铃、闹铃、电话铃,你能及时听到就是好的;听到了没有任何反应,就不是好的。所谓提醒,你接受到了,能及时意识到,这就是好的,不管对方用了什么形式。就像闹铃,还得让自己听着悦耳,你不得睡死过去?能起到唤醒的作用吗?我们能及时发现提醒,知道是什么原因了,然后该沟通的沟通、该送的送、该回向的回向、该如何解决就如何后续解决,这不就好了吗?何必非要你死我活,把彼此弄得水火不容?我们也不是没有方法善后,何必要闹得如此僵?

只不过两个方向上用得不好,总是想解决问题才用这些方法,把这个格局用得狭小、卑劣、自私、傲慢。见效,固然可以是系统方法的加持,但也不能总在错误的心态下走这条路吧?所以,当成提醒,各种情况能当成提醒,随后能记得去对应安置处理,这就好了。

提醒而已,不裹挟是非、对错、善恶、厚薄,就算是债主屯门,就是提醒而已,能这样处理解决,不顽固地把对方摁在债主这个座位上,自然不会针锋相对在聊天,自然不需要剑拔弩张去解决,这多愉快!

当余生无数次遭遇提醒,当知:

此一身本为酬业,不因贪图享乐而来;

此一身业垢非常,不求游戏生死而来;

此一身诸缘集结,不为追求洒脱不羁而来;

此一身重愿加身,不是逃避消极而来。

此一生要消了诸业,要清洗诸垢,要随顺诸缘、圆满诸愿。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70】| 提婆达多品(25)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72】| 提婆达多品(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