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60】| 提婆达多品(15)

  • 《法华经》略说【260】| 提婆达多品(15)

音频在线听

 

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白多宝佛:当还本土。释迦牟尼佛告智积曰:善男子,且待须臾,此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可与相见,论说妙法,可还本土。

“佛陀说完清净心敬信、不生疑惑的利益后。多宝如来有一尊侍从菩萨名号叫做智积菩萨,在多宝佛塔下对多宝如来说:‘应该回去了。’释迦佛告诉智积菩萨说:‘你稍微等一会,这有一位菩萨叫做文殊师利,你们可以见一下,共同探讨一下,再回去也不迟。’”

这段经文表面上很普通,很直白,就是多宝如来的侍从菩萨提议要回去,而释迦佛拦了一下。我们知道,佛陀基本上不会阻拦各位菩萨的意图,各位菩萨想怎么做、要怎么做、愿意怎么做,往往都是依愿而行,最多就是劝慰罢了,没有阻拦过的。为什么释迦佛在此处直接拦住了智积菩萨?

本品的天王如来、龙女菩萨这两个例子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衬托、互相印证的。天王如来的例子是说: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只要肯回头、肯修行,也可以成佛,就算干了十恶不赦的事,也可以成佛,不过是早晚的事。这很难相信。随后,龙女菩萨的例子又从侧面提供了印证,说多少无量劫后成佛的事情,那么遥远,大家可能看不到、不相信,反正你一张嘴说那么遥远,谁知道是真是假?相信这种极其遥远未来的信息很不容易,但如果就在眼前,你信不信?

可这个事情还没有开始,智积菩萨中间插一杆子,要提前回去,这哪能行?好戏才开头就要回去,太扫兴了。如果没有智积菩萨的出现,文殊菩萨和龙女是否需要赶来凑这个热闹?可能也需要出现加以证明,但不会出现在《提婆达多品》,可能在诸菩萨品之前。

有人依法华迅速成佛,这是可喜可贺的大事,不可能对此隐瞒藏匿。对佛而言,有众生依法行走成就佛果了,这种证明那是难能可贵的,这机缘不好遇到的,借这波事情不搞一下促进信心的事情,都不是释迦佛的风格了。就以我来说,遇到点什么事情往往也都能啰嗦一堆,说一些废话,某种大案例跳出来了,却不把握、不借着搞一波,那太说不过去了。对佛菩萨来说,有人证明法的正确、精准、完全,这机缘是必须把握的。所以,就算没有智积菩萨的事,龙女也会出现在《法华经》里,不过是要滞后一些出场,借助龙女成佛掀起一波高峰,与会大众亲见亲闻了,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那是相当有重量的。

此时智积菩萨提议回去,他为什么在法会进行到此时提出这样的建议?按经文结构,宝塔出现到开宝塔,也只是前面那一品的事情,来了就是晃一下,诸佛分身聚好了,开门见一面,听两耳朵就可以回了。这两耳朵正好遇到给提婆达多授记,听到国王为法忘躯、不息身命。对智积菩萨来说,这些内容可能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多宝佛是相当久的古佛,智积菩萨伴随多宝塔满虚空法界听经,听得太多了,不过也就是这种内容,给这个授记,给那个授记,讲这个因缘,说那个和法华的缘故等等,这些内容对他来说习以为常了。

他为什么建议回去?各位要记得:此处的多宝佛是全身舍利,全身不散的一种状态,现在塔门大开,释迦佛又坐了半座,挨着多宝佛的舍利。作为一尊侍者菩萨,首要考虑的肯定是多宝佛的状态。多宝塔出现了,已经做了证明了;诸分身佛到齐,也开了塔门,见了面了,在作证明的事情上给足了面子;又让了半座,又对话了,已经很好了;而听闻的内容不过也是如此,早些回去,这很符合他侍者菩萨的身份。但此处释迦佛直接驳回,拦住去路,告诉他有文殊菩萨可以见面聊聊,完了再回去也不迟,对智积菩萨来说,见一面、聊几句,又能多久呢?这个理由很充分。

法华前后讲了共八年之久,最开始弥勒菩萨问文殊菩萨佛光东照一万八千国土是什么因缘。文殊菩萨在法会之前就参与了,这时候怎么跑了,不在会场呢?文殊菩萨干什么去了?后文会有交待,就是说法度众生去了,这是他懂了法华,去践行、落实了。我们有的时候读经,好像忽然明白了一点什么,但有的人害怕不恭敬,非要读完,结果再回头找,都不知道明白的地方在哪里了,这就错过了一个提升的机缘。

在过去,读经这个事情是一种修行手段,和念咒、念佛是类似的用法,也叫做“经行”,有的经文里常常会提到。这个方法怎么用?就是用来压制其他念头的,以诵经来以一代万,所有的念头、想法、妄想、颠倒,借由诵经的方式压制,和念佛强压念头是一样的路子。这个风气在某些体系里还能见到,所以他们不讲念经的方法等等,而是把念经和修禅一样理解,这种对读经的认识态度影响了学佛风尚许久。

虽然也会有人问:这个经文会不会有人信啊?亦如《金刚经》,佛陀说后五百年有人信。这话说得很凄惨了,大家千辛万苦流布一部经文,可能就是为了后五百年的那个人做机缘。他懂了这部经,这部经的存世意义已经得到彰显,价值已经被取用了,至于是否还需要流布,这都不好说了。

虽然经文等同于三千年前佛陀法会现场的重现,但能在其中获取价值的人在原先的读经模式里产出率太少。比如随后的二十三品《药王菩萨品》,这品多复杂、多深奥、多高妙吗?读来也没有觉得和其他品有本质差异,但这一品成就了一个宗门,因为有一个人读进去了,以他一人之力影响丰富了一个宗门。

在这种格局上,经文的存世价值和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若你能读懂哪怕一丢丢、一小块、一小点,也是很难得、很有价值、很值得高兴的。只是走这条路的人不多,古往今来都不多,可但凡走得通,那都不知道以后会形成什么了,六祖的例子是,智者大师也是。

亦如之前的问题:《地藏经》读懂了,用一句话应该怎么表达?很多人回答的都是经里的某段话、某句话、某个内容、某个案例。这只能表示你读了,或者说你熟悉了,但你懂了吗?懂就是真正明白了,你如果明白了会做什么?一定会在行为上有动作,而不是还停留在法理的辩驳上,不会停留在法理的陈诉、描述、总结、提炼上,或者喊口号,这是没懂。《地藏经》只是最基础的懂了,你就一定会对菩萨升起恭敬心来,赞叹他、礼拜他、模仿他、学习他、皈依他、供养他,所以最简单的标准答案就是:南无地藏王菩萨,也就是皈依于地藏王菩萨。

你皈依地藏王菩萨,这是懂了《地藏经》,如果还想着其他的东西,连向他学习、以他做榜样的行为念头都没有,怎么可能是懂了?有的人也会提到要向菩萨学习: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这是真懂了吗?这种大愿,若没有大机缘怎么促成?没有扎实坚固的大机缘,如何激发如此大的愿?我为什么不支持鼓励各位发大愿?是因为我们遭遇的事情不足够提供强烈动力;没有足够的动力,你的愿很高概率就是放空炮。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59】| 提婆达多品(14)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61】| 提婆达多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