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53】| 提婆达多品(8)

  • 《法华经》略说【253】| 提婆达多品(8)

音频在线听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善知识最难契合的标准就是需要相当证量。

“证量”这个词我也很少提,什么是证量?简单粗暴解释:证,就是你通过自己的行持努力去验证了;量,就是多寡的意思。证量就等于说:你通过自己努力,验证了多少法理的正确无误。扪心自问:多少法理是你我现在证明无误的了?比如因果法,理解还行,接受也不难,但真证明了吗?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证明此法是真实正确的,你对这个法的信心是从哪里来?连对法的信心都迷之自信,让谁也迷之自信地听你建议?

为什么我们和别人介绍佛法很难?厚脸皮战胜怯懦心,倒没什么,强求攀缘也可以存在,但效果可能就很差了。你需要有世名、需要善名,他听闻过你、认识你、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知道你不会骗自己,在这样的善缘加持下,勉勉强强听一耳朵,不会太起逆反乃至诽谤。然后,需要深厚的法理支撑,如果说的都是大白话、大土话、世间废话、八卦龙门阵的闲话级别,就算他对你有基础信心,因没有及时铺进教法,这个信心随后会慢慢变化乃至消亡。

因此,善知识需要相当证量,这个证量不是要命的,“相当”二字才是要命的。善知识需要的不是一点点的证量,而是能覆盖他人情况的证量,这太难了,需要的太多!我们现在获取一两个对法理的证见都很难,还要覆盖别人的宽度,你没有宽度怎么做善知识?没有深度你也做不到相应证量。对活人而言,善知识这个称谓太重了,不是一般般、随随便便就拿得到手、戴得住的大帽子。

虚云长老说自己也不是善知识,禅宗五支法脉集一身的近代大德尚且不敢承认自己是善知识,你我谁敢认?这不是胆量的问题,确实没有那个水平能力。六祖之后禅宗分出五支,千年后虚云长老一肩承担,又将五支法脉集在自己身上,是正统的佛教衣钵传人,是彼时佛教界领袖,他都不敢自认是善知识,我们的证量能比得过他?我们对教法的理解涉猎能比得过他?他带弟子那是真要背经文的,三部大经必须有一部要背诵下来,有的要求三部大经都要能背诵。《楞严经》十卷,《法华经》七卷,《华严经》八十卷,自己摸摸脑袋,怎么比啊?在各个善知识的标准上都不达标,然后自称是善知识,这是闹着玩了,也很类似乞人自称国王的例子,是作死一般了。

活人中的善知识不好找,或者可能有,但太稀少了。我们怎么办?等他出世、等他证悟、等他阅读大乘经典?等他持戒、等他善行丰厚、等他善名流布、等他威仪不缺、等他慢慢向你走来?这事或许可以有,但不能寄希望啊,可遇不可求。

我们想不走偏,大乘经文要自己读,要自己广泛涉猎,要自己去获取对应的听闻、对应的思维、对应的验证,从而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你想遇到善知识,你想接受善知识的帮助,你要向那个方向努力,纵然可能多少世都无法达到标准,但解脱自己、成就自己,这不是和他人比的,不需要和别人较劲。

这些事情理顺后,关键的技术点又落到了如何学会解读经文上。自身所有的种种修为境界都可以自己调整、拿捏、获取,但技术需要学习、需要练习、需要掌握、需要运用。古人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唱歌的还得吊嗓子呢,那些什么努力都不做只拼天赋的能走多远呢?不努力,技艺不会长在你身上;同样,不努力,一个方法也不是说会就能会的。

在过去,读经方法没有如系统提供给大家那样的方便丰富,这是前无古人的,几千年来没有过的,之前无量劫中也没有过的。过去诸圣常驻、常临,现在或许也有,但在没有遇到圣位善知识前,我们的路还是要自己走。都知道坐飞机可以更快到达,谁叫咱们没有那个福报呢?临渊羡鱼,还要自己努力,有丰厚的外缘帮扶,这自然好;若没有,路还得靠自己走。所以,经文解读还得靠自己练,学习佛法还得靠自己敦促,落实奉行还得靠自己勤勉。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52】| 提婆达多品(7)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54】| 提婆达多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