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48】| 提婆达多品(3)

  • 《法华经》略说【248】| 提婆达多品(3)

音频在线听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莲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需,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当老国王发布宣令寻求大乘法后,有一位仙人应宣揭榜说:‘我有大乘法,叫做《妙法莲华经》,如果你不违逆我,可以给你讲。’

国王听闻仙人如此言辞非常激动,就舍弃一切跟随仙人,提供仙人需要的所有事物,打水、采果子、捡柴火、做饭,乃至以自己的身体给仙人当座位,就这样努力做了一千年,为了能听闻《法华经》的缘故,努力勤劳地服务于仙人,不让仙人有什么缺乏。”

后文我们很容易得知,这位仙人就是佛陀住世时的提婆达多,至于提婆达多这个人的种种暂不多说。

彼时国王发出邀请,仙人出现了,但有条件:法你可以听,我可以给你讲,但你不得违逆我。这个条件看上去也不算过分,但从后续老国王做的那些事情来看,这个事情就有点跑偏了。

为什么要不违逆?这一点要求,非常贴《法华经》的《法师品》。仙人也是熟悉《法华经》,起码知道讲说法华很殊胜,如果听法众违逆自己,对听法者来说是极大的损伤。为了避免这种损伤,提出一个不违逆的要求来。

彼时人寿很长,可能就是八万四千岁的状态,这样来说一千岁的侍奉供养虽然不算多长,也用掉很大一段生命了,已经是极其隆重了。对一个国王来说,舍下国家及所有,随仙人跑到深山野外,这种反差非常巨大:原先国王是被人服侍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却要事事躬亲,乃至仙人没有地方坐,自己趴在地上当座位。

种种反差十分巨大,这些是不是仙人要求他才如此做的?或许是,但起码他身心无倦,不管是被要求还是自己主动做的,内心没有因此而抱怨、后悔等等,这种为听闻法而躬行大舍的精神在此段一览无余。这只是世尊自说的一段经历,只是他勤求经法历程中的一小段,只不过是贴了《法华经》而已,或许为了听闻其他经法,也曾无数次、无量劫都在如此努力。

你为什么能听这部经,而不能听那部?为什么大乘提到善知识的几大标准里,有一条是要广泛涉猎大乘经文?因为,每部大乘经文的听闻机缘都不容易获得,若非长久努力、各种求愿,加之佛菩萨慈悲护世、不吝回向布施,只凭借你我自己累劫努力,是非常难获得听闻机会的。

亦如我们现在分享《法华经》,这机缘对我而言也十分殊胜。近十年来文字分享也只是第一次,能分享如此大部头经文也是很难下的决定。“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义广含藏”,仅是经文就小十万字,加上各种标点符号,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三言两语、轻拿轻放的事情,加上我废话太多、跑题严重,这版本分享下来也不知道要几百万字了,那就需要几年的持续分享,所以这个决定很难。

分享、挖掘、解析,深了浅了,怎么拿捏各种格局?深了,你们受益否?浅了,能落脚着力否?如此大部头的分享,是否有福报跟随整篇?这也都不容易。当然,我也不可能要求你们不违逆我,虽然《法华经》有这格局,有这基本需要,但现在是网络虚拟的分享,这平台、这模式、这个状态等等都更为无常,我们能坚持下去都不容易。

不违逆,在彼时,这是仙人提的唯一条件,可见彼时听闻《法华经》的机缘、乃至听大乘法的机缘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为什么彼时面对这个人寿无量时的国王,仙人要提这样一个要求?人寿长有长的毛病,人寿短有短的毛病,这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事,不是长就一定好、短就一定差,是各有利弊罢了。比如说,天人在这些年给我留下的印象真是一言难尽:说好吧,起码人家不给你捣乱,也不会有事没事来搅合一下、干扰一通、给你设个难题、摆你一道;说不好吧,这些年里,我们救度的天人其数众多,但我们成就的天人其数极少。

我解决问题的大方向就两个:左手方是成就路,右手方是解脱路。你寻求解脱,只要业力不是极重、极其顽固的,都可以轻松获得,这效果并不困难,毕竟这套系统的功能在这,但也要你是真寻求解脱,而不是当电灯泡来指手划脚;如果寻求成就,这自然也很好,但在这条路上,努力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不肯努力、不愿努力、不能付出辛苦,想在这个系统里获得成就是不可能的。这效果对活人是,对众生也依然如此。

谁不想成就自己?若只是想,而没有配套的行动、配套的内容,也就只是想想,只靠想是得不到的,尤其成就这等利益,更不行。我们看经文里佛菩萨的成就路,哪个是轻松容易的?他们的大乘路都是鲜血铺就,对比之下我们已经是轻松、容易、简单、快速、安全、高效了。可能越是这样接地气,越让人看不懂,怎么能有这样的大乘呢?这样怎么能叫做大乘、能契合大乘呢?

过去强调无数遍:法无大小乘之别,法本身也没有教内和外道之分,要看具体行作的种种,因法彰显的效果而有差异,有大乘、小乘、内道、外道法的种种差异。就算我提供给各位的是大乘法,你做得到与否,这才是关键。做得到,自然知道我所言不虚;做不到,我就很容易成为被诽谤的对象。

我虽然没有什么功德,没有什么身份地位,但你诽谤我,也是不理智的表现。你千辛万苦来学习了,没学到东西、没拿到利益,如果离开了这个持续熏染的环境,肯定会出现转头诽谤诬蔑之事,因为你学习佛法没有见效,你会污蔑佛法,顺带脚把我带上了而已。我们的手段方法那么多,常常有立竿见影的案例,在这样的平台下都拿不到客观可见的利益,要在什么样的平台模式下拿利益呢?就像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都做不好,非常困难的事情你能做得多漂亮呢?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47】| 提婆达多品(2)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49】| 提婆达多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