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44】|见宝塔品(23)

  • 《法华经》略说【244】|见宝塔品(23)

音频在线听

 

诸佛子等,谁能护法,当发大愿,令得久住。其有能护,此经法者, 则为供养,我及多宝。

这两句偈从字面上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第一句是条件,第二句是结果,在各句里也依然有条件、有结果。

佛陀对诸弟子喊话:“谁乐意干这个事情,就自己说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就像很多人会说:学佛是心的事情,在心地上直下承担就很好。为什么要当众说呢?理论上,你发了什么样的心,诸佛如来是悉知悉见的,佛不需要谁站起来对大众说自己要如何如何,这对佛而言没有实在意义。

那么,为什么佛还要这样喊话?我们还原一下场景,各位试着思忖:

释迦佛坐在多宝佛塔,与多宝佛同坐一座,周边是与会大众,再外围就是释迦佛无量无边的分身佛。说是分身佛,我们不能按分身去理解,还是要按一尊又一尊的如来去理解,就是说,此时法会当下,不仅有过去涅槃许久的多宝佛,还有释迦佛及数量极其宏大的释迦佛的分身如来。

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下,如果哪个站起来说:我愿如此,愿佛无忧。那么彼一刻,这个站起来的绝对是幸运儿,因为他得到了来自如此众多如来的赞许和认可。在释迦佛所有讲经法会中,这种加持和庇佑也是绝无仅有的。如《阿弥陀经》里十方诸佛出广长舌做证明,释迦佛说极乐的种种是不虚的,是如此众多的如来护念这样的人,这个情况和此处类似,但还差一截。《阿弥陀经》里佛陀点提的十方如来也只是佛陀说一下、提一嘴,不是与会大众当下可见的;而此时法华会上的大众,正在释迦佛三净其土安坐其中的、无量无边的如来目光注视之下。

过去说授记,佛陀要为这个弟子保任此事,真因如此,若得授记,等于直接获得了来自佛陀全部力量的维护和促成,被授记之事就是板上钉钉没跑了,这尚且是一尊佛陀的能力,若得无量无边如来的保任,那么多佛陀为你担保,这又何等?!这一块内容佛陀说了两回,为什么啊?一看释迦佛绝对护犊子。这时候哪个若站起来说自己愿意做,他所获得的利益保障明显是占大便宜了。在这样的场景下,释迦佛加以利用了,只是没有人在彼时那么应景地站起来,这就如佛陀暗戳戳地想给大家利益,但是没人起来接着,所以才说了又说。

这是啥?国土之别、徒众之差、生源太差。释迦佛此次教导行走四十余年,所成就的还多是阿罗汉,大阿罗汉也有,但凭借此次而成就菩萨的教学效果还是不理想。

若此徒众中有那种菩萨,当站起为佛分忧、为佛安隐、为佛宽心。这事对菩萨而言有什么难度吗?菩萨就干两件事,这就是其中一件,这是本分之事,如《地藏经》里依本愿力护持、流布,这是菩萨的家事,不管乐不乐意干,你若是菩萨都得干,没有退缩的余地。护持经法教义,这是不管什么级别的菩萨必须要干的事情,还需要佛陀点名、需要佛陀交付吗?所以,菩萨自然冥冥中就领受奉行了,佛陀这样说,菩萨一听:这事我现在就在干,没有什么难度,我正在做呢。但他们没有站起来,没有带节奏,导致那些罗汉们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其他那些与会大众更是摸不着头脑,这一下就冷场了,气氛就有点尴尬了。这类似于《阿弥陀经》里佛陀再三劝说“当发愿求生极乐”,舍利弗也好,其他与会的阿罗汉也好,没有一个人应声,没有一个人说乐意,这场面就诡异了。

本处佛陀想让徒众拿大利益,但没有人站起来接茬,所以他又提了一遍,从这就可以看出,佛陀当初不想讲《法华经》是对的。果真是法眼圆照、丝毫不差。与会大众的水平实在是接不住《法华经》的盘子,就算佛陀明里暗里这顿提醒,还是没有人接茬,就在那看热闹了,讲了有什么意义?

《法华经》那么殊胜尊贵,结果没有人接茬,这尴尬气氛还得文殊菩萨来打扫战场,还得借助龙女菩萨的示现。与会这些人众合适听法华吗?根性不够,不过佛陀慈悲大众,福报是够了,善根跟不上,他们不在状态。但我们还不如他们,我们连听闻见思的机会都没有福报获得。

熟悉《法华经》后我们会发现,下一品的后面出现了多少人获得什么利益、多少人得什么境界的部分,为什么之前没有?之前大家都忙着抢着授记,心都飘在这上面了,还没有沉下来思维自己应该做什么,就算前面《法师品》说了那么多,大家还没有缓过来,这也表现出了跟不上节奏。

怎么才能跟上节奏?佛陀说到什么地方,就跟着思维到什么地方;佛陀怎么说了,就想到什么部分,这就是跟上了;而不是还沉浸在过去的什么什么利乐里,或者如我们沉浸在过去的什么什么烦恼里。

“在烦恼里出不来”和“在利乐里出不来”,有什么本质区别?这就是荣辱皆忘了。听法是不是应该这样呢?随着进程而喜,随着进程而悲,随着进程而努力,随着进程而思维,这就是当时佛陀授课,大众有收获的很重要的基础保障。

虽然我们没有那样的机会,我们可以随文入观。随文入观需要熟悉经文,经文不熟悉很麻烦,一会儿这个字不认识,一会儿那个词不理解,这就没办法随文入观,总在随文的进程里卡壳跳戏,就不能很好地贴合跟随。亦如看电影,“沉浸在剧情里”与“挑三拣四当评论员”会有什么差别?不沉浸其中,观感会很好吗?想沉浸其中,起码要有绝对的信心。亦如看电影,你可以悲喜交加、不需掩饰,但如果人身安全都受威胁了,你能多沉浸在别的事情里?

这就如学佛一样,什么叫定力?什么叫禅定?我看这个电影,不管多烂,能沉浸其中,做其他事情也能沉浸其中、全情投入,这是定力、这是禅定、这是三昧,不会沉浸其中,不会全情投入,你怎么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念经也念不出佛菩萨的喜怒哀乐,怎么贴、怎么随?自然飘在外了,因为不理解佛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四大天王为什么哭,摩耶夫人为什么愁?你不理解他为什么哭,你怎么理解地藏菩萨为什么哭?这些都不知道,你念的经文莫不是机关枪突突突,扫射完毕就心满意足了,拿不到东西还心满意足,那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能如此做,就是在供养诸佛了。这利益大不大?就算说到这了,还没有人站起来,很诡异。刨除小乘卑劣心不敢承担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众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不主动、不乐于、不甘心。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43】|见宝塔品(22)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45】|见宝塔品(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