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172】| 沟通的缘故

  • 《法华经》略说【172】| 沟通的缘故

音频在线听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两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两千人否。唯然,已见。】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这个“柔软”,放慢呼吸,让自己呼吸慢下来,什么都不想,把脑子放空,放松身体的肌肉,尤其是肩膀,让双肘自然下垂,感觉身体沉沉的,呼吸都感觉变沉重了,就像要陷下去一样,身体沉沉的,此时你是柔软的。

于后,就能理解“寂然清净”了。“寂”就是沉寂,“然”是助词, 没有实际意义,清净就是此时什么杂妄都没有落到心上。此时心念里什么其他想法念头都没有,只剩下一个念头,看着佛陀、跟随着佛陀讲法的节奏,这样的两千人被授记,他们当下的状态就是这样。

我们或许在追求实修的种种境界状态,其实那些并不能解决什么, 但对增加信心或许是有帮助的, 不过境界绝对是双刃剑, 可能出现自损的局面,比如那些顽空、冥空的人,难道他们感受到的空是假的吗?不能这样说,要尊重感受,好坏的感受都要尊重,但不代表这些感受就是好的, 就是棒棒哒。感受本身没有错, 所谓修行境界,不管是什么 ,一定是身口意上形成的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里,你是否契合佛菩萨的意图?是否能达到解脱的要求?这就非常复杂了,就像世人买买买,也会很快乐,贪心被短暂满足了,自然开心了, 这一刻或许境界非常好, 但这是好事吗?

所以,不是正路来的,不是清净的,是不善的,这些所谓境界,都可能问题很大。就像很多人喜欢跑庙,跑得不亦乐乎,我在很久前遇到一个人就是这样,听说哪个寺庙搞活动了,千里迢迢组团去,为的就是花点钱,凑个热闹,参与一下。俗气点说,人家要共沾法喜,放生花钱,供养花钱,各种仪式花钱,自己路上吃得很差,住得很差,就差住桥洞子,也要把钱省出来花在法事上。

古人不是说“灵山莫远求,只在汝心头”吗 ,舍近求远,只为参与一下,也实在是不能说什么 。如果为了解惑、为了求学, 千里迢迢,这是值得赞叹的,如善财童子那样半辈子都在求学的路上,这种行为就很了不得。

灵山在你心头,是什么意思?世尊就在灵鹫山恒常讲法,所以恒常有法契合,你就在灵山一会中,此时彼时他时。这也是我在某群常常发作业的缘故,不让你们发图片对付自己的缘故, 虽然我希望带你们进到慧眼层面,但还是太过杂乱,这很不容易。

因为也没有这样的模版可以效仿,各种案例里出现的虽然都很好,但几乎都是个体反应,想一个群体大范围进入,必然要分群。可是就有人各种求啊,软磨硬泡,以为进了其他群就如何了。 这就好像自己学习不怎么样,非要进最好的学校一样,进去了根本听不懂、搭不上节奏、回答不到点子上,进了那样的学校,对你是好事吗?但为了面子好看还是会绞尽脑汁想进去,却不想怎么学习好,提升自己的状态。这种投机心态很不好,用在世俗也就罢了,但用在学佛上,必然不会扎实学习,心浮气躁,浮皮潦草,以为自己会了,可能任何一个点都说不出四五六来,时间一长搭不上节奏,跟不上步子,惰性一起,麻烦就来了。

所以,才要清晰、清晰、再清晰:你为什么学佛?不是为了什么面子好看,不是为了什么求顺利、求发财。如那天做了一起沟通, 一个人那里来了几个众生,非要干扰他,不想让他继续学佛,问为什么啊?回答得很好,他家会遇到恶事,然后他会不信的,不如现在就别学了,反正早晚的事情。这理由或许站得住脚,或许也有这样的极大可能,但三心不可得,未来会发生什么,你若知道怎么会和我对话沟通?

你为什么学佛啊?不是因为要求顺利、求健康、求财富等等,而是因为人生必然生老病死,必然不顺波折,必然艰苦难忍,必然逼迫烦恼,正是因为如此才学佛。而不是学佛了,这些都没有了,这怎么可能?正因有这些逼迫,现在也好,过去也好,未来也好,必然会这样,那你遇到点不顺利,就把锅甩给佛法呗?难道你不学佛,这些就可能没有吗?这不就是颠倒吗?正因为人生多有不顺,所以才要学佛,走出轮回,获得解脱,而不是因为学佛才有不顺。好多人有一个误解, 也是让人非常无语的, 学佛了,念经了,念佛了,怎么不顺了,你不学或许更倒霉。但说这有啥用?抬杠而已,但事实不是这样吗?

如某同修某年冬天上班摔了一跤,那几天脑震荡很严重,但返回事发地一看, 这一下如果正常摔,一个尖石头正好在那里, 脑袋就不用震荡了,但他仅是脑震荡,那几天浑噩而已。这是找到对比了,知道缘故了,知道差异了, 但多少人找不到这个对比, 无法验证这种差异,那自然最容易说学佛了才不顺的,这样人还少吗?可能事情来了,你也会这样毫无阻拦就说出口,反正恐惧面前人噤若寒蝉、体若筛糠是正常的。甩锅、找人背黑锅、推卸责任,也是人类面临灾难最容易做的事情。所以要学会低头,也就是认账,这个认账不是什么糊涂账,我都埋单,而是我可以分辨是非,但不想计较,睁一眼闭一眼把事情解决就得了。

基于效率论来说,解决问题就好,中间扯出一大堆这这那那的,没有必要,但不代表我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所以既要低头认账,又要心里有一杆大称,我不欠你的,因果是平的,所谓你觉得我欠,不过是你知道的信息片面而已,所以我不和你计较。

如果大家都能掌握足够的信息, 在一个足够丰富的信息高度,就没有那么多废话了,说废话那都是逗着玩,吃撑了。这也是沟通的难点所在,我掌握的,可能你不理解,那么你怎么理解我?你掌握的众生不理解,你怎么让众生接受你的建议?沟通的双方都是这样,信息不对等,才是需要沟通的缘故,而如果信息相对对等,就应该默默无言,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71】| 要走大概率的路子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173】| 落实四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