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54】| 法僧差别名

  • 《法华经》略说【54】| 法僧差别名

音频在线听

 

【舍利弗当知, 我闻圣师子, 深净微妙音, 喜称南无佛。 

复作如是念, 我出浊恶世, 如诸佛所说, 我亦随顺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趋波罗奈, 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为五比丘说。 是名转法轮,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 从久远劫来, 赞是涅槃法, 

生死苦永尽, 我常如是说。舍利弗当知, 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 方便所说法。 我即作是念, 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 今正是其时。】

“舍利弗你应该知道,我听闻到诸佛如此说,非常欢喜地说‘南无佛’,想我既然出现恶世了,也应如诸佛一般做。想完就前往鹿野苑去找五比丘,以三乘的方便开始讲解法义。

这就是释迦佛描述自己初转时的心路历程了,当五比丘听闻完三转四圣谛,就有人获得阿罗汉果,至此佛法僧的名相也就完全建立起来了。每个众生都是久远劫以来赞叹涅槃,为求永尽生死苦恼的,我常常这样说。

舍利弗,我见各位佛弟子们,志心追求成佛道的,无量百千亿那么多,都以恭敬的心情来到佛前,他们也曾经在过去,经历过很多佛或佛所说的方便法。所以我才想,如来应现于世间,目的是为大众宣说佛的智慧,现在时机正好。”

这里有一句经文各位要注意:佛陀也常常说,那些志求佛道的人啊,也都是曾经经历很多佛或者佛法的,才能有恭敬心,才能千里迢迢来到佛前恭敬听闻、欢喜赞叹。有的人为什么赞叹、欢喜、恭敬、奉行?这都是长久劫来在佛前所种之结果。如果没有长久的努力和坚持,怎么可能见到下一尊佛,或者听到某佛的法?就算遇到了、听到了,为什么有的不信受,有的疑惑、诽谤、忤逆、恶怼?这些心念行为上的差别,都是因为宿世行做不同的结果。

这就是佛的高度在看众生了,佛不慈悲大众吗?很慈悲,所以佛没选择马上入涅槃;但大众有的不信、疑惑,乃至恶怼、攻击、诋毁,佛也知道,所以前面摄受出去五千人,不合适听,就不给他讲,他们在场的时候,就说些枝枝蔓蔓、弯弯绕绕的,他们出去了,才捞干货说,这也是慈悲。

我们或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有时候觉得,让他们学佛吧,学佛多好,可是他们不一定需要啊,就算被痛苦逼迫,不觉得我现在需要学佛,所以佛法不是他能理解的刚需,不是他最紧迫、最需要、最渴求的。这是啥原因啊?宿世在佛及佛法中的熏染不够,也就是宿世的善根佛缘不厚。所以当我们面对某个人,试探着说两句,就会发现他的佛缘是否可以。有的人就是不搭茬,就是不回应,或者回应不在点子上,跟不上节奏,这就是他的缘分不够深厚,就不应该强求他、不应该攀缘他,虽然应该慈悲他,但不代表你就能带领他、引导他、度化他、解脱他。

所以过去说这个人学佛的机缘不成熟有两个原因:一是福报不够厚,二是苦难没吃够。就如我们这些年面对的众生,最容易救的往往是地狱众生,哪有什么废话?来了就求往生,说什么都拦不住,他们苦的太多了。而动物道的、鬼道的那些就明显不这样了,动物道的还有各种贪恋,还有各种执着嗔恨,我就要如何如何,当这六道是你家小卖店,你一手遮天、呼风唤雨咯,那你就先吃瘪受苦,什么时候吃苦吃够够的,一点杂七杂八的想法念头都没有了,那时才算是吃苦到位了;如果那时候还有幸能遇到佛法,就很容易解脱了,没那么多废话了,不会在中间横生各种枝节了。

此段提到“法僧差别名”,就是三宝格局的建立,佛法僧是一个有机复合体,就像铁三角一样的关系,是有一就有三的。比如一个僧人出现在世间,虽然他可能不知道法是什么,虽然他只是穿了一领僧衣,显了一个出家人的相,但就算这样,别人看到了,也能想起佛、想起佛法。至于别人看到他,想起了什么法,想起了什么样的内容,这就随所见之人的不同而有差别了。

有的人挑剔这,审判那的,看不顺眼这个,瞧不惯那个,他看到的僧相也会种种计较、矫情、分别和沾染。你看到的一个相,哪怕如前文偈里提到的:“但以指爪甲,画沙做佛塔,或以散乱心,入诸佛塔庙,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他画得可以很差,他念得可以很乱,他的礼敬可以就是一低头、一抬手,但你在其中能解读出什么样的法义?这就是你的功夫、水平、素养的问题了。你解读不出东西来,那只能说是自己的素养有待提高,自己的水平能力还得加强,但不影响他示现做演,乃至究竟解脱。

所以见了一个什么相,僧相也好,我们是否能解读出法来?是否能忆念到佛菩萨上?这都是你自己的素养问题,也就是你会不会学佛、会不会修行、会不会护念、会不会奉行的问题。会了,世间万物皆是法音宣流;不会,佛法和垃圾也没什么两样。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53】| 得道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55】| 喜称南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