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1】|少的一个“求”字

  • 《法华经》略说【21】|少的一个“求”字

音频在线听

 

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这是对日月灯明如来为大众讲法的描述,次第依次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这段描述中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点,希望各位能注意并加以重视:一是“为求”二字;二是“应”字。

“为那些求声闻的受众,讲说对应他的四圣谛法,借此度生老病死的种种苦,获得涅槃乐;为那些求辟支佛的受众,说对应他的十二因缘法;为那些菩萨,说对应他们的六波罗密门,令他们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他们的一切种智。”

四圣谛是苦集灭道,我们也常常说;十二因缘法是从无明开始,到老死忧悲苦恼,其间共有十二个过程,分顺生和还灭的两个推演方向,我们不常说;六度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

佛教里提到的智慧称谓很多,分法也很多,比如一切智,就是理论上我知道这个事;道种智,是我在具体的道路上、具体的行走里获得的智慧;一切种智,就是前二者相结合的、更贴近真如的智慧,是理事双运的智慧,道理要懂,事情也要清晰明白,这也是佛陀十号里“明行足”的一个备注,也是“正遍知”的备注。

“明”就是道理上要明晰通透,行就是行做不缺乏,都俱足不缺了才行;“正知”是知道心生万物,这四个字很简单,但“心生万物”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当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事物,虽然我们分不出来、辨别不出个所以然,但要知道:这是由种种心生,才有种种法生,才有种种相生,才有种种万物生;“遍知”是普遍如此,从反向验证正知的正确性,也就是从具体的某个事情、某个事物里反向获得的知见,最后又和“心生万物”合一,但这就不是你知道“心生万物”的过程了,而是通过自己努力验证了“心生万物”的正确性。

日月灯明佛为求罗汉、求辟支佛的大众讲对应的法,为什么在对菩萨的时候,没有“为求菩萨者,说六波罗密” 这样的结构呢?是不是经文少了一个“求”字啊?少这一个字可是妙极了!

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密,少的这一个字是否代表佛对菩萨是不请自说?并不是这样,而是佛知道这位菩萨在最初发心时的种种,为此来讲对应他的六度,而不是面对此生此世的一个求愿。这就贴到了《法华经》的根本上了,原来菩萨的成就,任何一尊菩萨的成就都是久远劫来无尽努力下的结果,而不是你在这一尊佛前才受教受化而成的。这就应了随后长偈里的内容:“又见诸菩萨,行施忍辱等, 其数如恒沙,斯由佛光照。又见诸菩萨,深入诸禅定,身心寂不动,以求无上道。又见诸菩萨,知法寂灭相,各于其国土,说法求佛道。”

少了这一个“求”字,我们就可以得知:原来一尊菩萨的成长真如地藏菩萨所说:“长久以来,都是依靠佛陀的慈悲接引!”如果没有一尊又一尊佛陀的不断接引、不断引导、不断教化,哪个能野蛮生长自然成就菩萨呢?这才是“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的根本,为什么你简简单单念一句佛,你的佛道就已经形成了?不是你就成佛了,而是这一声圣号虽然不会马上形成什么,但随后无量无边漫长劫数里,因为你这一句佛号,会有佛陀不断地引导你、接引你,哪怕接引不成功,也会护念于你,最终帮助你走到终点。

这个过程在《法华经》里提了无数遍,比如随后授记部分提到的“供养无数佛”。为什么供养无数佛?其实就是无数佛在提携接手、在薪火相传地接引着你,直到某一刻彻底完成这个任务。这种极其长线的救度让人泪目,不忍直视。我们今天能学佛,能在这幻海迷局里,能轻而易举地听到《法华经》、听到经法教义,你知道承蒙多少佛菩萨不断接手、不断托付、不断接引才有的?

少的这一个“求”字,因为每尊菩萨的初发心不知道都是多久前的事情了,就算你自己已经忘记了,佛却知道,佛悯念不舍,佛提携接手,佛与佛不断地接力来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我们此一生能接触佛法,这是多少尊佛在无尽漫长的时间里不断接引下才有的结果呢?!

如今你学大乘,你当学大乘!你应该学大乘!不然你怎么报无量佛陀长久以来无尽悲悯的提携和辛劳?!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0】| 已无选择权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2】| 同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