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30】|把握机缘

  •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30】|把握机缘

音频在线听

 

【佛语阿难。为人长大。恭敬人故。为人短小。轻慢人故。】

众生在轮回里生死起灭,到底为了什么?为的是一个机会、一个破迷开悟的机会、一个舍邪归正的机会、一个重归正途的机会、一个觉醒反省的机会,这个机会可能转瞬即至、也可能转瞬即失,我们遭遇的种种可能会触发我们觉醒、反省,从而借助这个机会转归正路,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但发生的时候却可以是电光火石刹那间就转化完毕。

生命的每个刹那都是珍贵的,因为每个刹那都足够你转化归正,就算这个众生现在是众生,如果他把握住机会,可以很快转身成为菩萨。

婆罗门女当时是众生、是凡夫,但他转化了,一个“悟此事已”就转身成为广义的菩萨,就这样简单;光目女当时是众生,是一个善恶不分的凡夫,听闻母亲描述地狱苦因,为救母亲而发大愿,此愿虽有不妥,但凭借此一瞬间的心念转化,成就了广义的菩萨。

转化的确是一瞬间的事,你能遇到,那是你的福分;你若遇不到,那是你没会用心,浪费了机会,没把握住机缘。

古德说:“百草头上祖师意,溪水无非广长舌。”在平常的各种花草间,在潺潺的溪水上,都有你体悟转化的机会,可以说一把一把、一堆一堆的机会,会用,百草都广含妙义;不会用,百草也只是草。

因为这个转化可能就是一瞬间完成的,所以就算在此之前,再如何混账、再如何不堪、再如何恶浊、再如何凡夫,把握住一次机会就足够转换,转凡成圣也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佛法的妙。

众生名众生,就是这样叫叫,你要是真把众生当众生了,你才真是众生,你是棒槌了,《维摩诘经》对此的论述更精辟——“众生皆是有疾菩萨”,所有的众生都是有病的菩萨,没有真正意义上纯粹的众生,所谓的众生只不过是现在有病,病好了,就都是菩萨了。

病怎么才能好?求医用药,你愚痴就用治疗愚痴的药,你嗔恚就用治疗嗔恚的药,你贪心就用治疗贪心的药,药用对了,病就痊愈了,没有病的众生就是菩萨了。

我们来做一个反推:菩萨做什么呢?

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有病的凡夫没做这样的事情,如果病的事情不去管,我们就去落实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直接做了没病的菩萨要做的事情,这个病对我们的影响就为零;如果我们能扎实地落实大乘菩萨要做的事情,病不病的就根本无所谓了,反正对我也没影响,我何必多费唇舌去解决它?这是不是就少走了一个弯路呢?直接跨越了千辛万苦求医问药的治病过程。

诸位思维明白了,也知道要做什么了,如果你能奉行不辍,你还需要解决凡夫的什么病吗?我们是这样的,借由学佛更容易获得这样的转换机会,众生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因为业缘、福报、根性等等的问题,遇到的机会要少一点,但如果抓住一次机会,他就鸟枪换炮了、咸鱼翻身了、鲤跃龙门了,待那时他还是凡夫吗?

我们要如何面对自己遭遇到的所有众生呢?敢不恭敬?众生来的时候是各种各样的,但随着修学,人家很快成了菩萨,咱们还在这蹲着呢,等我们蹲得有点累了,人家成摩诃萨的菩萨了,怎么面对他们?如果知道转换是那么轻松容易,我们面对的任何众生都有机会获得。

这个自觉和觉他就很妙了,你明白了这个道理,面对众生时就很容易生起恭敬心,也就没办法傲慢、轻慢他了。

如果懂了这一层,哪里真有凡夫,哪个又真是众生呢?只在一迷一悟间,身份境界就转换了。

促使觉悟的机缘非常关键,这个机缘怎么获得?

来学佛了,所谓学佛法了,读了那么多经文,听了那么多故事,看了那么多讲解,我们的觉悟机缘又是什么?

以我为例,那年出车祸,事故发生后,见到一车所谓学佛人在面临生死考验上哭爹喊娘,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感慨于佛教的表面金碧辉煌、内里却衰弱不堪,由此思维:我能为此做些什么?这一念就是我的机缘。

之后,投入答案的寻求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所谓学佛,却执迷于生死、受困于贪恋、被囚禁于爱恨?

答案很简单:学佛的目的不清晰,也就是学佛的愿望动力和佛教提倡指导的有出入,佛教要指导我们出轮回,但我们的愿望不是要出轮回,这就尴尬了。

我们迷路了,问人:此地怎么走?

对方说:我只是在告诉你离苦得乐的地方。

我们却说:好的,谢谢!但我不要去那里,我想去吃点苦受点罪的地方。

指路的人能把你绑着架到离苦得乐的地方吗?

最后还是要随你自己,你按自己的意愿在走,走到一个真可以吃苦的地方,悔不当初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还能遇到他,他指的路还是那个方向,你如果还有一点不贴合的心思意愿,你依然不可能受教奉行。

对有的人来说,他可能就是一个想法:我想如何如何,凭借这样一个愿念,获得了触碰觉悟的机会,把握住,鲤跃龙门,这就是佛法的神奇。

你到底为什么来学佛?

我在群里问了无数遍,我不想知道答案,你自己要明白清晰,才能在学佛上得到动力、获得支撑、达到觉悟的饱和点,你的觉悟就可以在花间、草叶、晨风、夜露中,也可以在杯、水、茶、酒、诗、词、章、句里,更可以在一颦、一笑、一饮、一啄间了。

上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29】|为什么要恭敬他人?
下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31】|人为什么会有嗔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