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27】|如母爱子

  •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27】|如母爱子

音频在线听

 

【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阿难白佛。云何为慈。佛语阿难。一慈众生。如母爱子。二悲世间。欲令解脱道意。三心常欢喜。四为能护念。一切不犯。是为慈心者也。】

为人健康没有痛苦也很少有病,这是因为慈心的缘故。本经文里列出4条慈的细项,我们一一展开来说。

第一条:如母亲疼爱孩子一样地对待众生,这就是慈。

这一条细项很容易理解,毕竟和世人的角色关系很紧密,作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对待,有最好的也都想给他,不想让他受一点苦、遭一点罪。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里提到母有十恩,其中一个“回干就湿恩”,哪怕自己处在潮湿的地方,也要把干爽的地方让给孩子,这就是母爱。

所以佛菩萨他们对众生的慈爱也是相同的,宁可自己承受无量的痛苦、不解、寂寞、压力、非议,也不希望众生受苦;就算自己有了再多的苦楚,在面对众生时,依然希望把最好的都给他。

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看的、好玩的都想给他,但这种慈是属世间的慈,还是小范围的,很难推广到如佛菩萨那样的大慈。

此句经文提到的就是大慈,没有界限范围,面对一切众生都平等地给与慈爱。

做善的能得到佛的慈爱,做恶的也能得到佛菩萨的慈爱,这是没任何问题的。只是每个受众在获得福利的过程中,是否能顺畅地拿到手,在这上就会有差距,你行善,善缘深厚,你获得善利就很顺畅;如果你行恶,你的恶缘深厚,你获得恶果就很容易,你想获得善果就不容易。

所以不是佛菩萨不加持行恶众生,而是众生自己的缘分更合适恶果形成,不合适善果形成。

于是佛菩萨敦促众生要行善止恶,因为你这样做,恶果才有机会减少,你的善果更有机会显现,并不是佛菩萨的加持以你善恶而有分别。所以有的人总说佛菩萨不灵,那是你没断恶行善,给自己一段时间断恶行善,再看看佛菩萨灵不灵?

为什么有的人在学佛的过程中顺风顺水,解决问题立竿见影,好像是被佛菩萨护在手心里一样的?你如果也想,那你就断恶行善,先做下去,不是佛菩萨要求你必须这样,而是你想获得善利,你的善恶缘分是很重要的基础。

不会断恶行善怎么办?拿这第一条来用“如母爱子”一般,你面对这个人,他就像你最疼爱的孩子一样,你会对他恶言、恶语、恶心、恶行吗?你希望他好,你愿意他好,你乐见他好,他开心你快乐,他顺畅你才不索眉头嘛。

如果这样对他,他不开心、不愉快、不舒服、他烦恼、他郁闷、他难过,如果他是你最疼爱的那个孩子,你会这样对他吗?所以不希望他遭遇丁点恶,这就是等心予慈,也就是扩大慈心,推演慈心,贯彻慈心,落实慈心。

于是从身口意三个角度,你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的,对他会如何?

但这种慈心裹挟了愚慈在其中,也就是只为他短期的好,而可能丧失他长期的利益,就是被人说“慈悲出祸害”的那个慈心了。你希望他好,你希望他奔跑如飞,你希望他展翅九天,你希望他迅猛提升快速成长,那么你就必须要选择对应的取舍,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是取世间层面的小慈小爱,还是选择出世间的大慈大爱?

这就涉及到第俩条慈的细项,借由道义帮助世间都能获得解脱,而不是盘桓在小恩、小惠、小慈、小爱的层面了,你要考虑他的长期利益,要考虑他的终极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大爱。

上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26】|持戒,把戒律做好
下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28】|是为慈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