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22】|禅定

  •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22】|禅定

音频在线听

 

【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

有的人表现的安静祥和,言语行动都很缜密,这是因为之前修禅定而来。

禅定这词也解释很多次了,音译叫做禅那,汉译就叫做静虑,又叫做静思维,也就是说禅这个词的本意是“静悄悄地思考人生”。

因为禅又有很多的内容和对应的方法等等,所以符合了几不翻的标准,就是意思很丰富的不翻译,按音译来叫禅那,再省略一下就变成了禅。就像佛陀这个词有的咒语里叫做“佛陀耶”,后来省略简化为佛了。

能静静地思考人生,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从本句经文里看出两条特征来:一是这个人安静祥和;二是他的言行谨慎。

当然佛教里的禅可不只是思考人生范畴能涵盖的了,佛教研究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范围,叫做世界也好,叫做法界也好,叫做虚空也好,叫做某村、某城、某国也好,就是一个范围。

人生就是要研究生命在这个范围里的各种经历。

真相就是各种生命形态在宇宙范畴内的经历的真实样貌。

这一下就复杂了,佛教提出的生命形态最基础从投生模式上说有十二种,人是属于胎生这类的。但胎生的众生种类非常多,虽然人是胎生,但也并不了解其他胎生种类。所以宇宙人生真相的提法针对人道就变得狭窄了,可能你的宇宙就是那个村、城、国而已。

狭窄的解读人生,也可能局促到只是你的生命历程;而不能说我要研究一下别人的生命历程。

如果有一个体系是教育我们认识自己,并认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那么这个教育体系是迷信可以冠名的吗?

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人生:我们从哪里来?这很重要吗?我不觉得很重要,不论你从哪里来,你不还是在这里了吗?我到底在过去做下了什么,才让我现在如此种种?通过观察现在承受的种种,能大致推演出过去自己干过什么了。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对现在的观察,去推演出未来的自己会走向哪里。这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为什么要读《地藏经》,为什么要做为课本一样去没完没了的读?你读不明白自己要去哪里,你就还是没把《地藏经》读明白。

把《地藏经》读明白了,也就知道自己会去哪里了,读得越明白,就越清晰地知道自己会去哪里。所以很多学佛人悠游自在的,佛油子佛混子的样子,《地藏经》没读好的缘故啊。

这也是我们借由《地藏经》开启往生极乐愿的原因。你读明白了,一脑袋白毛汗,吓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时候你还不想着往极乐跑,那你想啥呢?

能静静深入地思维,这个人就很安静,不闹腾,不喜欢闹腾,不喜欢那种嘈杂纷扰,能更多以祥和,接人待物很平和,因为他过去修禅定,喜欢安静使然。

也因为能深入思维,所以言语行动上就会很谨慎,因为他的思维细致,能体现的错误漏洞就会更少,这是修行的好处。

人人都会犯错,但如果在最基础层面就能达到心行谨慎,这是一层重要的保障了。

“思维”这个词,各位脑补一个画面:注意力投放在一个区域,就像一块田、一个范畴,或者一个问题上;然后慢慢观察,观察足够仔细,会发现其中的脉络;会发现其中有隐藏的线索连贯着,就像有细细的绳索从这个区域延伸到外面。

但随着观察就会发现有的绳索会和其他的绳索打成结儿,有的绳索走向会发生偏转,被其他的绳索干扰影响了。于是基础的观察只是看着这块地,这片区域,这一个问题点,但如果继续深入观察,就要发现其中隐藏的各种线索,再深入观察就会发现线索与线索的干扰。

再深入观察,线索就会突破最先开始观察的范畴;要突破范畴,当冲出范畴后,发现其他范畴、其他区域、其他问题也有类似的情况;再把相类似的部分归类整理,这个思维就快推演到极致了。

当思维被推演到极致后,可以借此成果返回到任何你想观察的范畴,因为能掌握他们的共性,所以可以一通百通,可以举一反三,可以触类旁通;但如果观察得不够仔细,这种举一反三就很难,就算勉强举一反三了,也会发现很蹩脚,很不顺畅,乃至很容易被驳倒,这就是我们在思维推演里没有更扎实全面导致的。

禅定走通波罗密门也就是借助思维推演到极致,了解到了万事万物的规律,那么生所从来,死所归去,也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

上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21】|四正勤
下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23】|以经文对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