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328】| 安乐行品(31)

  • 《法华经》略说【328】| 安乐行品(31)

音频在线听

 

【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不为多说。】

“面对一切受众要平等讲说诸法,因能随顺法的本貌而不做增减,就算遇到那些对法极其痴迷深喜的人,也不应为他讲说超过法本身的事。”

这里提到了顺法。法是什么样的,就要遵循其本貌,而不要增减,随意增减这个情况确实很令人费解的。如早些遇到一个人,在群里学了一阵子,觉得很有感觉,然后自己把我们的内容发在一个平台,如果只是发这些倒也无所谓,他还夹杂了其他的东西。后来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和我说自己在普门超度里加了七仏名号。我问:“加七仏名号是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对方回答我:“七仏有愿,持彼圣号可得相好庄严。”我这一听,哎呀~可谓是五内杂陈。

我当然希望有人能对普门超度做出合理化、具象化、可操作性的建议,但也要在不影响大方向的前提下,不负面影响超度效果。能对超度有帮助,这是我乐见的,但在超度里帮助众生相貌好,实在是让我不能接受的。我不希望众生相貌好吗?在超度众生的过程中,相貌好坏这事重要吗?加入的这种内容表达出他对超度十分不了解,对极乐十分不了解,这样水平的人都敢对超度做出修改添加,何况其他呢?!众生趣生极乐后,样貌和阿弥陀仏是一样的,没有好丑之别,你在超度里加上这个设置,纯粹是画蛇添足,根本没有必要。

再者,进入仏光参与超度的众生,此一刻最应该关心他们信愿与否,是否肯发心、乐愿趣生极乐,这时就要解决他的各种牵挂、各种痴迷、各种执念、各种拎不清,给众生弄明白了,他知道极乐好,知道娑婆恶,想通过趣生极乐实现离苦得乐了,这个超度就可以简单实现趣生极乐的效果。

但在这时,加了一个相貌好看,无疑给众生添加了一条不确定因素。我们不知道哪个不开眼的众生就会贪恋自己好看的样子,因此而放弃趣生极乐,这种做法不是和众生有仇吗?横添枝节!

对众生是什么样的,不了解;对极乐是什么样的,不了解;对当下这个方法还不了解,这种水平的人,也敢在其中随意添加修改设置,枉顾此方法本貌。这个修改的发心和结果就会裹挟更多错讹,这又是和自己有仇了。一个好的方法,你可以研究不明白,能扎实用好、用出效果也可以,但如果自己各种添加修改,模糊了方法产生效果的链条,不知道效果在哪里、怎么产生的,自己在其中会得什么利益吗?除了一厢情愿以外。

顺法就是要顺应法的相关种种,不是要法来顺应你的。我们学仏就是要把法学明白,用明白,拿到效果。

学明白,这要求很高,想研究明白一个教下的法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如古德强调:这要下钝功夫,不要偷奸耍滑、耍小聪明;用明白,这要求就低了点,你能用明白,起码要对这个法足够了解,才可以在其中略做分解组合。

最低,你也要拿到使用效果,起码证明了你如说修行;如果效果拿不到,要么方法有问题,要么你自己有问题。因为,法是无动、无起、无伤、无别的,不会因为你做就和别人有大的效果差距。若法可以见效,见到很多案例做证明了,虽然我们研究不明白教理层面的事,处于对效果的信受,也应信受此方法,并扎实落实好方法,不要丢头落尾的,不要用错。

既然法的部分暂时可以相信,法没有问题,别人见效了,我没有见效,这个效果差异就是我和他的差异,也就是我和他做的事不一样。他见效了,我没有效果,我一定是错过了什么,漏项了,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操作错了,或者使用错了,或者忽略了什么,一定是我在此有什么问题。比如,那日和大家说到“天王盖地虎观法”,其中提到使用环境、在什么情况下用,结果就有人问我:能不能每天都做一做?听到这种问题,有种要打人的冲动。强调过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就是那样的,有说可以纳入到每日的行做里、成为你功课的一部分吗?

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深了就不说了,因为说了你们也不懂,不知道这其中的义理有多深邃,但起码你要知道这个方法应该怎么用,在什么环境下用,应对什么情况用,怎么扎实用出来,而不是一厢情愿:“我看了,这很简单,我知道了。”做的时候却丢东落西、残缺不全,还在那纠结:“老师,我怎么用了没效果?”你这样用能有效果你是老师。对法而言,要顺法,就是要明白法到底怎么用,需要什么配置等等,你用错了能见效吗?

我们知道,仏说八万四千法门,是因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这话可能大家听过很多遍,因为众生有各种烦恼,所以仏法里有各种法门,一一烦恼有一一法门对治,这话说得不清楚吗?为什么一一法门要对治一一烦恼?不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法门可以万能地解决所有烦恼吗?!不然,仏给你说一大堆法门做啥呢?

因此,一个方法可以具有特殊性,具有不贯性,具有不共性,具有唯一性。我们学习某方法后,一定要清晰明白这个方法要解决什么,要用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什么条件下,怎么具体操作使用,需要什么配合达到最佳效果,这些都不知道,这方法给你都白瞎了。

亦如去南方吃到花生芽菜,北方没见过,北方有绿豆芽菜。生发芽菜的原理没有差别,你能发出豆芽,就可以发出花生芽。但豆芽应该有豆芽的标准要求、最合适的条件状态等等,这些方法本质可以和发花生芽是共同的,但细节可以是不共同的。发花生芽也应该有最适宜的条件状态,这些都是基于发芽菜的基本方法而来,在使用上随差异做调整就可以了。

这就叫顺法,根植于方法的原貌,运用条件调整各个因素,实现具体的效果。亦如市场上有一种压面条的机器,可以很大、可以不大的设备。它的使用原理就是挤压凹槽处的面团,迫使面团顺既定的漏眼流出,形成对应粗细、形状的面条、面片、粉条等等。你填的是和好的玉米面,挤出来的就是玉米面条;你放荞麦面,挤出来的就是荞麦面条;放什么材质,挤出来什么材质的;放什么漏眼,用什么模具,开出来的就是对应的状态,这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个方法。

我们学仏也是一样,和面条机器压面条没有二致。你要明白这个机器的使用范围,用在什么上是合适的,需要什么样的状态是合适的,你不能直接放面粉,然后就想马上压出面条来。

如《无量寿经》里,关于趣生极乐的方法提供了许多大方向上的不同,你想寻求趣生极乐,你想依靠净土解脱生死,你想依此成就菩提,连这些方法都不清晰,你玩啥呢?不会被现实打脸吗?就拿最简单、最基础、最容易的“信愿持名”来说,如果问其他学仏人:求生极乐的方法是什么?具体怎么做能趣生?对方的答案和这四个字是矛盾的,他学的净土很可能什么都不是。固然,我们可以寻求更好、更高级别的趣生模式,但最基础的信愿持名必须要清晰准确,这是最低保障,这是步步为营、旱涝保收的基础。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327】| 安乐行品(30)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329】| 安乐行品(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