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311】| 安乐行品(14)

  • 《法华经》略说【311】| 安乐行品(14)

音频在线听

 

【又复不行,上中下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亦不分别,是男是女,不得诸法,不知不见,是则名为,菩萨行处。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无有常住,亦无起灭,是名智者,所亲近处。颠倒分别,诸法有无,是实非实,是生非生。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

法没有高下,没有所谓几级的,能达到效果都一样,就像划船过河、开船过河、走桥过河、趴盆上、踩芦苇……你能过去,这工具就妥妥没毛病;你过不去,船修饰再精美,桥雕刻再奢华,盆是谁的法宝,芦苇是谁家的祖传,这就都不好使,没有达到对应效果,这些都是垃圾;能达到效果,垃圾也是宝贝。这就是法无高下、效果为王,若没有效果,把某法吹嘘得再奢华,也是什么用不顶。所以,省点力气,研究一下怎么启用某法,要借用某法实现某效果,这个法的使用环境条件,研究这些是正经事;若在那计较:哪个法是不是大乘、是不是究竟、是不是白净,是吃撑了没事干,干点正经事不好吗?

法无所谓生灭变异,这些可以用来描述法的效果,但法本身不动摇、不退转。理论上,法的效果是恒常一定的,只不过激发使用的环境条件有差异,法的效果才会出现差异,亦如很多人感慨命运啊、人生啊、狗血剧情啊,为什么那么多差异,那么多天不遂人愿,那么多爱恨离别,那么多恩仇旧怨?这就是法的使用条件有差异了。

同样是一尊仏菩萨圣像,同样一部经文典籍,同样一片寺院道场,千千万万人纷至沓来,条件可以说相对稳定了,为什么还有差异?是人心、人性有差异。亦如各种经文,现在的各种版本差异不大,固定版本下,千万人读诵,是否大家都会得到相同的感悟体会?同样的经文,在人心、人性、根基等众多差异下,依然如万花筒一般。

这是强调第二个梳理的地方。你想某法产生效果,对自己不做梳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不清楚自己的斤两,只研究了某法的使用条件,不研究受众的状态要求,这法的效果也依然变幻莫测。

但法本身没有变化,就像一个铁三角的关系:法是不变的;法需要受众落实,受众会变化;法需要具体环境条件配合,但这些也会变化,这就导致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中,只有一个角是既定恒常的,其他两个角都变来变去。因此,我们做“相似三角形”,所谓相似三角形就是模仿仏菩萨的行持,虽然大事上模仿不了,但方向上可以学习。若能贯彻好,这个受众一角就相对稳定了,在三角形里两个角都稳定了,整个结构就稳定了。余下不过是边长差异,这些要忍受的,仏菩萨做那样的事情,我做不来,我做这样的,但大方向一样,数量、状态、差距只不过是边长的差异,对大格局来说影响不大。

因此,当我们思维某法时,可以引入三角形概念:法居一角,自己受众状态居一角,条件环境居一角,就可以把法产生效果与否,产生多大效果,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有个大致了解。能明白这个效果会怎么样,自然也就方便我们取用、拿捏、调整了。

法不生灭、不变异、不动摇、恒常、空性。想让这个法发挥效果,我们就要构建法产生效果的环境条件,要驱使身口意贴近对受众的要求,从而完成相似三角形,实现一个较为稳定的效果。因此,法无所谓实不实、虚不虚、生不生的,研究这些是没有价值的。

能拿到法的效果,这就是见证了法的真实恒常性;若没有拿到效果,这种看不到、摸不着、抽象的、无法具体描述和理解的东西,实在也是不能让人信受并依靠的。如之前说:“趣生极乐的愿是阶段性的愿,若趣生极乐了,就不能再秉承这样的愿了。这个愿只适用于没有趣生极乐之前,就像筏喻一般,过河的工具如此,过了河,这个工具就要放下,要丢弃,不能说到了极乐还发愿趣生极乐,这是脑袋抽筋了。”亦如普门超度,在2018年前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还是在引领众生发愿念仏时说:“你们跟随我一起发愿念仏。”就这一句导致普门超度的整个格局上不来,2018年初发现并调整了这句,改为:“你们跟随我的引导发愿念仏求生极乐。”这就可以把主法者普遍做到真正普遍,而不会涉及到主法者发愿不真,或主法者已经趣生极乐不能再带超度的问题。

本段偈提到“颠倒分别”。“颠倒”这个词官方解读也不复杂,什么是不颠倒?明白这个问题,就懂得颠倒是什么了,亦如想知道贪嗔痴是什么,做到不贪嗔痴就可以了;如十恶是如此,不做十恶就是十善了。

仏教里提到涅槃的四德“常乐我净”,背离四德的就是四颠倒,也就是不常乐我净,这四层颠倒了。以此标准来看,只要没有达到真正的常乐我净,世人都颠倒,是人都颠倒,众生都颠倒,轮回都颠倒。这三界里有一个算一个都颠倒,只不过有轻有重,有的病轻点,有的病就重了。

把不恒常的当成恒常的,必然痛苦。得到时快乐,这得到是虚妄的,快乐更是虚妄上的虚妄;失去时痛苦、烦恼、抑郁、煎熬,本就不恒常的,哪能不失去?为了必然的事烦恼纠结,这是脑袋进水了,这就是颠倒。没得到时各种谋划、各种绞尽脑汁、各种搜刮计较,结果挠扯了一个寂寞!这些努力也必然徒劳、必须徒劳、必定徒劳。亦如生死本就无常,就不是恒常的,在生死里谋求了再多的种种,终是变灭无常的。因此,要寻求恒常的生命,而不是陷在无常的生死里出不来、执着于此。

六道众生有一个算一个,看得破这个事,出轮回也就有希望了。早看明白的,早解脱了;现在看明白的,在努力解脱;以后看明白的,那就以后解脱。亦如鬼道众生贪各种爱、执各种形、著各种相,不得解脱,千万年日月轮转,终究守尸鬼一个,看不破、想不开、理不顺。难道鬼这样,人不这样吗?难道其他四道,好到哪里去了吗?都一样。所以,才守着六道出不去,守的就是这个无常;所以,六道亦无常,守着无常的东西,能得到恒常的结果吗?自然要寻求恒常的。如娑婆是不恒常的,极乐恒常,要舍娑婆的无常,求极乐的恒常。

把不乐的事情当成乐事,裹挟了各种习气、欲望、贪爱,执着各种毛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亦如天道众生很难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快乐,但天寿有上限,天寿没了,天人也要进入轮回,失去天道的受用,其他五道都是痛苦污浊。人道被列在三善道里,只是相较于三恶道确实还好一点,但人道也是苦乐相伴的,人道的乐就像刀头舔蜜,稍不注意就受伤了。

把假我当成是真我,千辛万苦维护了一个假相。被说了、被看不起了、被如何对待了,不开心、不高兴,那是真的我吗?既然不是真我,被如何对待又何必计较呢?但就是想不开,以假为真、认假为真、执假为真!

把不净当成净,就像有的人说自己学仏了,然后怎么怎么舒服啊,愉快啊,开心啊,这些受用都可以承认,但现在得到的这些种种是真的吗?依然还是变灭无常的,是不可执、不可靠、不可取、不可深究的。

三界、六道众生皆在这四重颠倒下昏昏然、茫茫然、恍兮、惚兮、不知真假、不辩善恶、不知好赖、不识敌我,在四重颠倒的层层覆盖影射下,我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态度也裹挟了或轻或重的颠倒,而自己还不知道。

若不学仏,绝对不会怀疑自己;学仏了,你可以努力怀疑自己了,因为自己的所有种种都是由各种颠倒而来,不学习,自然不知道什么是颠倒,不知道颠在哪、倒在哪、错在哪、谬在哪了。所以,学仏是会纠正三观的。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310】| 安乐行品(13)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312】| 安乐行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