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76】| 提婆达多品(31)

  • 《法华经》略说【276】| 提婆达多品(31)

音频在线听

 

【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这是龙女赞佛偈的后几句。

“宗”这个字是跟随学习的意思,宗教、宗门、宗法、宗师等等都有追随、跟随学习的意思。宗也是个量词,是大量的意思。宗门的意思也可以分出几个流派,宗比派要大许多。

宗教里的宗是取祭祀之意,这个“示”字,还有示字旁组成的字,多有祭祀的意思。比如,“神”这个字就是示字旁加个申,意思是通过祭祀、祷告这类的形式向上传达意图,能做到上下传达人与天之意的就是神,就是神在办的事情。

从组字的本意来说,宗是在房屋里祭祀、祭拜、祭奠,就像很多家族的祠堂一样。宗教的定义本身就偏于这个方向,所有宗教基本上都是有祭祀、祷告等等这类形式内容,向上传递自己求愿。把这些意愿传递给谁呢?在每个教派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神祇接受祭拜、接受祷告、接受供养,比如我们传统里的灶神也是接受方,不过被国人玩成投机倒把、弄虚作假的了,妄想拿两块黏糊糊的糖让神仙张不开嘴,这样就不会告自己的叼状了。

宗教的基础定义是要有一个接受祭拜、祷告的神格为主体,或者有一套抽象理论让人信奉。私认为,佛教是属于后者。佛教传到中国后,确实与民间信仰发生了各种融合,导致了佛菩萨从原来的教导、教师、教授,变成了接受祷告的主体,但佛教不承认唯一神,不承认创世论,佛教是教育体系,佛菩萨是老师,学佛就是学习老师的过程,讲法就是讲课的过程。

对于成佛的事情,只有佛与佛才能互相证明知晓。对龙女而言,她做什么事情是可以被佛证知、可以做佛呢?其中一个行作标准就是:阐述大乘教法,借此度脱苦难众生。阐述大乘教法,这是行为,也就是做了这样的事情;度脱苦众生是目的,通过阐教来度脱众生。

这个话题我们过去也没少了说:佛菩萨救度众生的唯一手段、根本手段、一贯手段、从上至下的根本方法手段就只有一个,这个根本就是讲法,其他的种种多是衍生品。这个事情各位需要足够认识。

我们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乃至理解错,或者错误认知佛菩萨呢?就是因为不懂得佛菩萨救度众生的唯一手段就是讲法!因此,不明白自己要听法、要学法、要贯彻法,这就导致所谓学佛变成了南辕北辙。自己也想获得利益,但却闷头祈求,不懂得遵循对应的法来获得,这是佛教和其他教派差异很大的地方。你可以不知道要向谁祈请礼拜,你也可以循法成就,因为法在佛教里的地位是崇高的,是诸佛因此成就的。一般佛堂安置,佛菩萨像的上方是不能放其他杂物的,但放经文却是可以的,这就表示法的尊贵更甚于佛。

诸佛菩萨因法成就。若无法,则无菩萨的成就,更是没有佛的圆满。所以,法是法则,是准则,是游戏规则;佛菩萨是法则的发现者,而不是发明者。佛菩萨是遵循法而成就的,不是佛菩萨发明了什么法。因此,所谓的法门也不是佛菩萨的专利,而佛菩萨是发现者、证明者、经道者、行道者、用道者。

佛菩萨以讲法作为救度众生的根本手段,我们想被救度就要听法。听不是目的,听明白了能奉行落实,从而走到对应状态,这就是被度的过程。如果说点什么一摇头,讲点什么就否定,让做点什么更是不情愿、不甘心、不乐意,这个所谓救度、所谓解脱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为什么诸佛菩萨都以讲法为度众生的根本?因为我们本性和佛的本性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自己不情愿,自己内在不能理顺,就会形成内耗,自己左手打右手、左右互搏,谁胜谁败?在这种情况下,胜败都是一种自耗,本来的能量巨大,却在内耗下显示不出来,或者显示出的状态一般般了。

佛教是平等的。你的贪嗔痴、妄想、执着都是依赖自性而有,所以大众的贪嗔痴理论上是以佛的高度在执行,自然外力是不可能破除的。我们祈请外在的谁破除自己的贪嗔痴,这都是缘木求鱼、钻冰取火,这是不对路的。在佛教里来说,这种行为就是属于外道法,心外求法了。

因此,你为什么会放弃贪嗔痴?你为什么会选择远离贪嗔痴、觉察贪嗔痴、割舍贪嗔痴?贪嗔痴不香吗?香!但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你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你会选用一个什么手段方法遏制贪嗔痴吗?你不知道贪嗔痴的危害、恶果、凄惨下场,你会噤若寒蝉、严防死守吗?自然也不会心心念念要除之而后快了。

你所知道的这些前因后果、善恶报应哪里来的?是自己一拍脑袋就冒出来的吗?当然还是来自于听闻,不是从这,就是从那,反正不是自己冒出来的。这些听闻的源头就必然要有人讲说,把这些道理法则传递给他人,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你听到了,你敦促自己身口意,完成信愿行的调整,从而获得对应利益,乃至获得解脱,这就是在他人讲述里获得自己解脱的效果,而这个解脱还是自己遵循了对应的法则。所以,佛说自己没有度一个众生,因为众生都是自己度了自己,佛在其中不过是指路人。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75】| 提婆达多品(30)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77】| 提婆达多品(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