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02】| 《法师品》(24)

  • 《法华经》略说【202】| 《法师品》(24)

音频在线听

 

【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前文提到听闻《法华经》是近于菩提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切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是从本经获得的,《法华经》广开方便之门,示现真实样貌。但法华的义理埋藏很深、义趣悠长、道理难明,所以没有人能靠自己就做到,现在佛陀教化大众成就为菩萨,因此才开方便门、示真实路。”

这一段并不很难理解,因为很多经文也有类似赞叹本经的部分,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点:学佛到底是学什么?

这段提到方便,提到真实样貌,学佛好像是学这些,但并不是,而是学如何成就为菩萨!也就是说,只有学习如何成就为菩萨,经文提及的一切利益你都可得;而如果直接奔着成佛去了,这方向也没错,却因为差距太大,很难得力。什么叫差距大?如本段说到:法华之藏太深、固、幽、远!各位注意这四个字,佛说法自然希望把教义浅显直白,方便让我们学会,但因为差距大,就算佛用了种种方便,对我们而言这些内容依然是埋藏太深。如挖井一样,水在很深的地方,你得很努力挖掘才行;而且内容太坚固,就像挖的并不是松软土壤,而是坚固岩石;幽表现出法义难以把握的程度,可谓如烟雾一般不好把握;远自不必说了。

我们读《普门品》,就会发现这种感觉,好像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种种利益、种种内容,但就是触碰不到,像中间都是厚厚的玻璃、有一层冰一样。这就是“深固幽远”不好挖,如果锹镐工具再差点,努力的恒心毅力差点,敏感度差点,这四个字就给我们甩开老远,连尾灯都看不着了。

无法挖掘到经文义理,经文说的各种利益也几乎都是看得着、摸不到;再有点小傲慢,有点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拿到利益了,却什么都没有拿到,这就麻烦了,如此之人遑论学佛,白走生死一趟,终究毫无收获。

佛乐意讲那么深远幽固的吗?因为大家听了不受益,当然佛也不乐意讲这些。怎么才能更好受益?本段给出方向性的指导就是“今教化成就菩萨”。单看这句有两种断句方式:现在教化大众成就菩萨,和现在教化这些是为了帮助菩萨成就。所以这句经文从结构上来说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让谁成为菩萨,还是让菩萨成为佛?这句的解读就出现这两条路线上的差异。

这样一解读,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在哪里了。如果教化菩萨成就为佛,和我们有一毛钱关系?如果教化大众成就为菩萨,这就可以和我们有关系了,也就是佛讲法华,乃至其他经文方向上,是要帮助大众成就为菩萨;而已经成为菩萨的,佛要帮助他们成就为佛。这样解读就没有瑕疵了,没有毛病了,我们的方向性问题也就清晰了。

因为我们差距太大、深固幽远,所以如果我们直接取水、直接成佛,这太难;而成为菩萨,就是挖井挖到湿土、挖到泥,就算没有挖到水,你只要继续努力,就可以挖到水。《法华经》重中之重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成就为菩萨,也就是如何善行菩萨道!

这和前文的一佛乘、十如是是没有隔阂的,一佛乘和十如是可以理解为实法,成就菩萨、挖井遇泥就是方便法,也就是给了我们可以借此契入一佛乘、契入十如是的一个方便手段。

《法华经》权实二法的核心就是这些,再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再怎么说都是锦上添花,多一朵、多一分、多一段而已。所以我们用“化城喻”来理解:帮助大众成就为菩萨,这也是一个化城;在没有到终点前,所有可安稳停靠处都是化城而已。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201】| 《法师品》(23)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03】| 《法师品》(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