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200】| 《法师品》(22)

  • 《法华经》略说【200】| 《法师品》(22)

音频在线听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菩萨,比如有人口渴疲倦很需要水,但是他在土层很高很厚的地方向下挖井,挖出来的都是干土,他知道自己离水还很远,继续深入挖掘,终于见到湿土了,乃至见到泥了,他就知道水已经不远了。菩萨也应该如此,如果没有听闻、没有解悟、没有按《法华经》修行,应该知道这是离菩提还很远;而听闻了、理解了、思维、修行了《法华经》,就一定知道距离成就菩提很近了。”

这一段就是“挖井喻”了,虽然非常短,但这个比喻是非常重要的。

世人挖井,怎么挖?在哪挖?如何挖?这都是技术活,可能此处就不出水,换那么几米远就出水,不管这些怎么说,这些技术性、讨巧方面、方法、手段、套路上的差异,全部都放下不说,只说效果:挖不到湿土,挖不到稀泥,你离挖到水就还不知道要有多远。只有不断努力,不说任何放弃,不做任何修改,闷头就是坚持,这是最笨的挖井方法,挖到湿土,挖到稀泥了,不管你努力了多久,总共付出多少汗水,你的努力效果就要获得证明了,因为就快挖到水了。

此段经文几乎不讲任何技巧,不说任何方便,不提任何可能,就是一个很轴很轴的心,就是这个坑,一直一直这样挖,这个先决条件各位要注意。

这里提到两条:一是这个人口渴疲劳,他需要水,这个水不是他几年几辈子以后需要,而是现在就需要,那么现在挖井来得及与否?如果认为来不及,那就会改换门庭、会见异思迁、会做出别样选择,可能会跑开、会走掉、会心急,而不能专心挖井。二是“穿凿高原”,在高原挖井这明显不明智,可就是不明智的人才会认这个理:水在地下土层里,只要挖得足够深,一定可以出水来。这个道理是很铁、很硬、没毛病,只是不那么灵活,不聪明。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彼佛告诉大长者子:想获得此相,你要久远度脱一切罪苦众生!这时候长者子如果聪明,脑袋转得快,他会不会信?恐怕很难信这样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和“水在地下”是一样的。学佛诚然是需要智慧,但在获得智慧的路程中,很多过程、很多做法、很多行为并不智慧,可能会显得非常笨拙,会表现得非常愚痴,但大方向上没有错,他肯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机会挖出水来,亦如挖井。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为什么不举刨坑的例子,或者扫土的例子?因为挖井,你得先相信“水在地下,只要挖,就可以挖到。”得先认这个理,然后才能一往无前,才能义无反顾挖下去,才能排除万难,坚持不懈挖下去。如果这个理都不能相信,井是挖不了的。

为什么他可以挖井?是谁给他讲的:水在地下呢?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认知,因为就是这样看的、就是这样用的、就是这样示范的,才能这样模仿。亦如学佛,你为什么相信可以成佛?这和“水在地下”是一个事吧?但我们可以形成“水在地下”的认知,却不容易形成“坚持不懈努力可以成佛”的认知,因为地下有水这很清晰,方向很明确,但怎么努力才能成佛?如何努力、如何付出努力才能成佛?就又和挖井不一样了。因为这个如何“努力就能成佛”的说法,好像佛说了无数次,我们仔细一看,好像有没有说到,不敢确定。如果就这个问题做考题,一定会烤糊一大票所谓学佛人。

古今皆是:到底坚持什么样的路子,才是如挖井那样,最终一定可以成佛呢?当然,答案我们说了无数遍,在群里泡一阵子都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只是有可能,你都不知道到底自己知道了什么样的秘密。

如果找各尊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那可多了,百八十处都是可以找到的,但那是不善学习,不擅于学习。擅于学习是找他们的共性,找他们共同拥有的部分,只要这个部分抓握住了,我们才有条件抽丝剥茧找到成因,才有机会懂得成就为佛菩萨的核心道路,也就明白了:如何妥妥成就大乘圣位。这个部分抓握住,就等于明白了“水在地下”的道理,很笨拙,没有任何技巧,没有任何花哨,没有任何方便权衡的硬道理。

佛菩萨的共性是什么?或许这样问也会烤糊一大票学佛人,因为共性很多,但所有共性最后高度重合为大乘核心,最核心的部分不外乎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可以支撑一路挖下去的核心认知,知道了,能如此奉行,也就是明白了“水在地下”,我啥废话别说,什么乱糟糟都别想,什么无关紧要都不涉及,就是挖,撸起袖子玩命干,只要这三个字不丢,你绝对成就菩提。

我过去说这三个字有纠偏功能,你的大乘路、学佛路、菩提路,如果脱离了这三个字,都不用废话,肯定走错了。不管脱离到什么程度,明白这三个字是纲领核心了,你可以转回来,这就是《法华经》的一转功能,就是《法华经》可以将各种乱七八糟都转到菩提正路上的原因。

因此,“挖井喻”很关键、很重要,明白这个喻所指的相关,不啻于在菩提正路上吃了一颗定心丸,决定没有错谬,绝对不会出任何偏差的。如果这个部分不理解、不明白、不清楚,虽然读了《法华经》,虽然听闻了《法华经》,也就是不善行菩萨道,没有很好落实菩萨道,不管你多努力、多辛苦、多奔忙、多劳碌,很抱歉,你在偏路上急速飞驰。

大乘一切核心秘密只有度众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点点其他内容。你但凡说一点别的都是在捞偏门,各种法门、各种设置可以为此服务,可以扶持帮助,可以促成度众生,这就是正路菩提;而如果和度众生没有任何关联,这所谓大乘就那么回事,自己逗个闷子罢了,不当事的。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99】| 《法师品》(21)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201】| 《法师品》(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