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163】| 成佛的迟早

  • 《法华经》略说【163】| 成佛的迟早

音频在线听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这时世尊知道这些菩萨们的心念,就对他们说:‘各位要知道,我和阿难曾经在空王佛的教化下,共同发出了成佛的心,阿难因为喜欢听闻,我是更为精进努力,因为这样的缘故,我现在已经成佛,而阿难来护持我的法藏,也会护持未来无数佛的法藏、教化成就很多菩萨,这也是他的本愿如此,所以才会获得如此的授记。’”

这段经文内容很丰富,明线里看到过去佛——空王佛,现在佛——释迦佛,未来佛——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过去佛做了什么,我们不看其他经文很难得知;现在佛做了什么,就算对经典不很了解,也可以知道些;未来佛做了什么,我们看阿难的种种,看那些被授记当得成佛的部分,也会看出个大概。阿难和世尊同时在古佛处发心,为什么阿难这样,释迦佛这样?这个区别怎么来的?经文简单提到:一个是喜欢听闻,一个是努力精进,因此差距就很明显。 

那么过去佛,比如空王佛,是否也是努力精进呢?成佛是迟早都有机会的,但不努力,或者努力方向不对,或者努力方向偏重于某个方向,自然在结果上会出现很大差异。这类三世佛的纵向对比,在弥勒菩萨身上也依然表现很明显,因为过去他贪于求名,所以成佛自然要晚于同辈中的师兄弟,出现同样的老师,其学生有如燃灯佛那样的著名古佛,还有没有成佛的。 虽然成佛不能作为一个标准,但完全可以看出取愿不同、行作不同的结果来。

阿难的结果从这两个方向而来,他行做不同——乐意听闻,加之取愿不同——希望护持佛的法藏,导致在成佛的快慢早晚上出现影响。因此这段内容,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看出阿难成佛晚的原因。 

成佛早又是因为什么?成佛是大乘的结果,大乘路只要正确并能坚持,必定会成佛,所以成佛的早晚快慢就是从大乘到底做什么、你到底做了什么而来。

大乘的根本核心就是救度众生,这话过去说了无数遍,而其他相关大乘内容是围绕这个核心提供服务的。阿难的愿正是如此,也就是说,阿难成佛是大乘路的结果,但他成佛晚,是因为走了一条护持法藏的路,这是为救度众生服务的路,虽然也为救度众生服务,但毕竟不是直接参与到救度众生中去。所以阿难的这个愿,等同于阿难不能早成佛的业,是他的宿愿未满,也是他成佛的业力未消。

阿难成佛后为什么佛寿很长?经文提到是他慈悲怜悯大众的缘故,当然也是恒常护持法藏的果报。如果你护持某佛法藏,希望尽心尽力让法运绵长深远,这是护法心、护法愿,但能持之以恒,为此努力不辍,因果之下,成佛后也依然法运绵长、佛寿长久。阿弥陀佛为什么可以无量寿?法界中类似的佛为什么可以很多?这就是他们在护持法藏的路上、在护法的路上走了很久、努力了很久、付出了很久。虽然这并不是直接取根本核心而成就,但在大乘的路上,成佛只是结果,是水到渠成的。

这段经文给谁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是那些默默付出的护法们,他们辛苦,不仅要维护行人的修行正要,还要为之对抗种种,更要付出无尽的努力护持法运、法藏。随着时间流逝,护法的努力终究还是有漏有尽,但就算他们知道,也依然努力不弃,就像阿难护持那么多佛的法藏了,他不知道彼佛会示现涅槃吗?不知道彼法运会消失吗?当然会知道,可是他的本愿就是这样,他就想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导致他遇到彼佛时、遇到各种机缘时,会选择多闻,会选择护持法藏,而不是选择落实修行及追溯成佛核心。所以,护持法藏,对,但在大乘里是属于服务部门。就像某单位里的食堂或保洁一样,虽然也是这个单位的员工,但却不是做本单位的拳头业务。

发愿成佛中有一种愿,现在看是略有问题的,就是要做什么具体的事情,但又不是核心业务。这种愿的影响力也同其他愿一致,满足了、圆满了,才能成佛。因此,那种连续中五百万的愿更高概率属于业力。获得一次这样的机会尚且很难,而且要如此无量多次才圆满,这样的愿都会让解脱及成就的路变得非常漫长。

空王佛是尊古佛,我们从圣号里略深入,可以看到彼佛的精进。一般佛号里带王字的,都是在某条路上足够坚持、足够努力、几乎没有其他人可以在这个方面超越他的。阿难成佛后叫做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他护持法藏非常努力,因此,这个王字的来源是这个行持的足够坚持长远。 

空王佛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没有佛陀释解、专门讲述,细节是难以揣摩的,好在佛号提供了一个线索,因为就两个字,“王”排除了,就剩下“空”了。也就是彼佛在空上的努力、坚持足够长远深入,是其他人无法超越、企及乃至望其项背的。所以彼佛寿命应该非常长,各种禅定境界能力应该非常了得,在菩萨道时,就是一个努力在各种条件环境下进入禅定的人,对此有极高的建树、极高的领悟、极高的运用、极高的传述。

这样来看,彼佛法运里释迦佛和阿难同时发成就菩提的愿,可以明白这两个学生在空王佛的示现里,攫取到了不同的义理,所以选择了不同的路径,走上了并不相同的菩提路。再继续追溯阿难乐愿听闻的这个情况,恐怕还要更早,只不过空王佛借助他的这个业力,给他指出了护持法藏的路,而为释迦佛指的路是另一条。

释迦佛努力修行的这个情形,恐怕也是由来已久,只不过阿难和释迦佛在空王佛处出现了交集,这个交集借助空王佛的慈悲而来、借助菩提大愿而来、借助大乘而来。这就像两个不同历往的人,因为某件事情出现在相同时间空间,从而促成了两个人以后的缘分。所以,可能阿难发心更早,只不过当时没有和释迦佛形成交集。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62】| 提升信力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164】| 这一辈子就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