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153】| 宝珠喻(二)

  • 《法华经》略说【153】| 宝珠喻(二)

音频在线听

 

【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

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佛也如此藏珠喻一样,做菩萨时教化我们:要发获得一切智慧的心!而我们很快就忘记了、荒废了,对此不知不觉。得了罗汉果,自己觉得已经灭度了,是得到很少就满足了,也是资生艰难的。现在追求一切智慧的愿还没有丢失,是世尊觉悟我们说:各位比丘,你们所获得的并非是究竟的灭度,我很久以来就在教化你们根植成为佛的善根,只是因方便的缘故才告诉你们获得了涅槃,其实你们并没有获得真实的涅槃。世尊啊,我们现在才知道,我们就是菩萨,以此因缘被授记为佛,实在是太欢喜,没有过的事情。”

这段经文前面是总结喻的部分,把本喻和我们说了一下,方便我们理解这个喻的所指。再就是进一步提升,回归到佛陀为这些大弟子授记的部分。

资生艰难,这个描述我们比较难懂,之前说阿罗汉的状态是要守心的,所以发愿这个事情和守心的阿罗汉本行是矛盾的。阿罗汉为免退失,不敢发心,就算佛陀各种引导,他们也很难发心,这是因为阿罗汉的成因而来。就像作为罗汉知道这不是终点,但大乘是需要发大乘心、发菩提心的,而这个发心和守心是矛盾的。如果发心的事情没获得圆满、没抓住,又因为发心而丢了守心的本行本业,岂不是阿罗汉的果实也不保了?所以在这个阶段,阿罗汉是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进不敢,退又不肯。

经文用“资生艰难”这四个字,用得是极其地道,非常贴切地描述出阿罗汉的现状。联合喻本身,就像那个游走他国为混衣食,而没有得宝珠利乐是一样的艰难。

没有获得宝珠的利益,还要乞食于外,那么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今天看群里发个链接,也是两年前的内容了,但这个话题一直都很重要。

为什么生活如此艰难,还要继续生活?生活的目的、意义、价值又是什么?怎么才算是活得有意义?学佛了,知道生死的是色身躯命,而神识是不生灭的,所以每个轮回的众生都有一个老灵魂,不管现在身披什么外衣。但是随着轮回、随着色身的生灭,我们与自己灵魂的沟通越来越难,就像喝醉了,或者睡着了一样,就出现了两个灵魂或者说两套神识的错觉,一套是沉溺着、昏沉昏睡的;一套是清醒的,努力觉醒的。

在虚妄的生死里,我们沉溺的是一个假的灵魂,或者说这是一个假我。而在真实的不生灭的范围里,那个神识一直都是清晰、完整、努力的。所以众生在解脱和沉溺间形成拔河赛,清醒一方希望把昏沉的叫醒,昏沉的一方又希望继续昏沉下去,枉顾一次次的呼唤提醒。

为什么昏沉的一方希望继续下去?因为这虚假的生死更容易满足低级别的求愿,而虚假生死很难满足高级别的求愿。之前说人有一种自我奖惩机制,其实这是有情众生共有的,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在这个事情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如很多人有成瘾性,吸烟会有烟瘾,喝酒就很容易形成酒瘾,对药品、对化学物质、对某些癖好行为,也都是这样。为什么呢?就是机体里的自我奖惩机制的缘故。这样做了,刺激身体释放多巴胺,得到这个物质就舒服、就愉快、就飘飘然了;而不这样做,多巴胺分泌就受限,稍微旧一点就不舒服、就难受、就抑郁、就难过,于是想方设法刺激自己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就是奖惩机制的代表作,就是幕后元凶。自我刺激释放多巴胺,比助人为乐,比闻法之乐,更容易获得。所以这种低级别的、色身渠道的自我奖惩更容易获得,也更容易满足、更容易被察觉、更容易形成依靠依赖。

人为什么活着?这答案恐怕也不容易统一。有的人说:就是图一乐呵。这一乐呵是啥?直白点说就是多巴胺。怎么能获得多巴胺,就怎么耍,也就很容易洞穿底线,造作业力,乃至给他人带去伤害烦恼。

佛教说人生酬业,乐呵啥呢?你这一生是吃苦、遭罪、挨累、还债来的,想什么美事呢?我们如果仅满足于多巴胺,这就是肉体层面的满足,但是这副躯体正在走向衰老死亡,这种寻求多巴胺的路线,就把我们带到一条歧路上了。也就是说,多巴胺的寻求只是肉体层面的级别,但生命是色身和神识结合的一个状态,不是毫无知觉的一坨肉。如果我们能接受:色身是神识的载体、躯壳、衣服,那么就分出主次了,神识才是主子。

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轮回,到底轮回的是什么?是肉体吗?显然不是,而是肉体承装的灵魂,是这个神识在一次又一次地出发和到站。那么这个神识到底为什么要轮回?在轮回中,这个神识到底要干啥呢?这才是生命的本质意义,真正的价值核心所在了。如果能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我们就可以让这次短暂的生死,焕发出极大的价值,让这段生死有了真实的意义。

既然理解了生命的主次,灵魂是主要的,那么灵魂的目标是什么?神识在寻求什么?我们都知道佛是三业圆满、身口意三业都清净的,佛是终极解脱。

我们粗暴地套用一下:我们身口意不圆满,所以轮回的目的,不过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舍身取生,来获得圆满身口意而已。这事说破了,返回来说“人生酬业”又是什么高度的事情?酬业是酬还业债的意思,如果挂在身口意三业高度上,人生的目的是酬业,也是在圆满三业。只是酬业是被动的,而圆满三业是主动的。因为我们不懂得生死轮回的目的,不理解神识轮转反复的原因,所以被动地在酬业、在消业、在抵偿债务。通过学佛,知道了这个根本目的,主动去偿还,这就是在主动圆满三业。

既然你想主动偿还业债,主动圆满三业,那就要懂得这三业是怎么形成的,是怎么跑出来祸害自己和他人的,我们才能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更高效地促成这个结果。这三业其实是什么?之前说:没有圆满的愿就是业。神识的反复轮回,生死一次又一次的跋涉弃离,不过是因为宿愿没有圆满,而这些不圆满的愿,不断再拉扯你,让你去这、去那、去某某地方,圆满某一生、某一世、某一刻的一个想法念头。

人生酬业啊,这业是自己提前预定的,是之前自己种下的,是自己之前抛射的那些所谓的愿、所谓的想、所谓的念、所谓的牵挂、所谓的不舍、所谓的贪求、所谓的美梦……所以,就要把那些没有必要的、没有价值的愿清理掉,以免给自己招感未来的生死困厄。这也是虽然我们走大乘却不支持大家发大愿的缘故。

走大乘为什么不发大愿?因为大愿太大、太高远,不是现在就能努力触碰满足的;不满足的愿,不就又成为新的业力,从而导致这轮回不尽、生死不尽、众生不尽了吗?所以生死轮回的根本目标是圆满宿愿,也就是圆满三业,也就是清净三业。如果真懂了,就不要再随便抛射各种没有价值的念头、想法、愿望了。

极乐众生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他们这样念,不抛射乱七八糟的念头想法,所以他们无量寿。而我们呢?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呢?我们心念所及的又是啥呢?吃点啥、好看的衣服、包治百病、多看两眼美女帅哥,然后又这又那的一堆,哪个是清净的?哪个不是招感的?

我们提出“愿等于业”这个理念,好像外面也没有人说,但还是要强调:没有圆满的愿等于业,圆满的业就等于圆满的愿,所以消业其实就等于是圆满宿愿。你现在有什么业力,就是你过去有了什么样的愿,你现在承受的生死百端,就是你过去的翻飞妄念。

我们系统功课三部走,第一步主要落脚在消业,第二步主要落脚在培福。这两个阶段是什么?消你的宿业,也就是圆满你的宿愿;培福你现在的求愿,也就等于不把现在的愿念弄成未来的业。这样的配合下,这一生在努力消减过去的业、在圆满过去的愿、又不给未来抛射需要完成的愿。这一生的价值意义如果弄明白了,是不是很非凡、很厉害、很可以啊?然后在第三部里只求往生、直取极乐净土。

这配合很完美,从你圆满宿愿上,从清净三业上来说是非常完美的。从往生的信愿上,借由地藏系列启发你往生极乐的真实愿力;在观音系列培增你对佛菩萨的信心善根;在阿弥陀系列完成终极引导,实现彻底解脱。对往生极乐而言,信愿行都具足了;对长线的解脱道而言,宿愿、宿业、现在愿、现在业、未来愿、未来业,都囊括在其中高密度、高复合度地处理了,现在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系统是过去几千年,乃至过去无量劫都没有过的系统。

你的宿愿到底是啥?不过是为了救度你那几个亲友而已。你过去救不了,现在没有手段方法或许也救不了,因为过去救度一个众生的成本极高,手段方法很难,门槛太高,很不容易。而现在往生一路简单、容易、方便、高效,又没有什么门槛,这方便你我完成对宿愿所牵扯的众生的救度。不会做、不懂得怎么做,这套系统的各种设置就是为此而来的。

不会,可以学;不懂,可以问,如果把这套内容弄明白了,你想一想,在干啥呢?既在圆满你自己的宿愿,又在消解宿业,你可以轻松上路;又在培植善根福报,帮助你快速消除、圆满各种愿;又不让你发大愿,还告诉你怎么救度亲友,怎么超度众生。你的根本宿愿、进入轮回的根本念头,不就是为救度亲友吗?这套系统高集合度,一套全概括其中、囊括其中。既照顾了你自己解脱的根本需求,又给大家一个低成本、低门槛的完成大乘愿的路子,这就是一佛乘啊。

这段经文里各位罗汉提道一个情况,现在才知道自己实在是菩萨,而不是所谓的阿罗汉。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对我们而言当如何思维?

“藏珠喻”的相关说到这个人求愿甚低、得少为足,所以宝珠对他没有什么真实的用处。就算有宝珠,他流浪多少年,不也没饿死没冻死吗?说明没有宝珠他也能活,只不过是活得不好而已。

对我们而言,如果不学佛当然也能活,毕竟很少有那种靠学佛吊命的,只不过我们如果不学佛,可能活得不好。对这些罗汉而言,他们满足于当下获得的,不追求根本解脱,但他们为什么又是菩萨?就像富楼那是释迦佛的助教,其他罗汉不是这样吗?当罗睺罗出家时,佛陀并没有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而亲自带他,而是叫舍利弗带,舍利弗负责教他,为什么?这不就是佛陀在以大乘的法给舍利弗,让舍利弗实现自渡渡他吗?如《地藏经》里福度罗汉,为什么要福度?这是佛要求他们这样做的,而不是他本情就这样想做的。那些比丘出门乞食或者应供,吃完了拍拍屁股走人吗?你得给人说两句,实在说不了,你也得给施主说句偈、回向、祝愿一下,这又是干啥呢?不就是佛让他们做自利利他的事情吗?这就是菩萨道的本行、本业。

在这些罗汉乃至比丘不了解大体情况的时候,就已经在做大乘的事情了,只不过没挑这层窗户纸而已。到法华阶段了,这层窗户纸挑开了,这些罗汉才知道:原来已经做了很多很多大乘的事情了,其实已经在落实菩萨道了,说自己是菩萨有什么不妥呢?

但对我们而言,我们是一果没一果,自然不合适这样说。所以我们怎么说?我们趋同、趋向于佛菩萨的大乘,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做相似三角形,而不是照搬照抄。

佛菩萨救度众生、解脱众生、圆满众生、开悟众生。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做呢?也要这样做!但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不可能什么愿望、求索都能满足,我们以往生极乐来满足你的种种需求,借助阿弥陀佛的伟大和慈悲来满足众生的种种求愿。你求的,极乐都有;你想去,我送你;不会、不懂,我可以带你,你跟随,是不是很简单?

这就出现一个小问题:那个众生的某个求愿,是否我能用极乐的种种加以满足?是否我对极乐的熟悉程度可以达到这种高覆盖的转化?之前说:理论上说,所有众生所有种的求愿,都可以成为必须往生极乐的理由。这里有两层高度:一层是他的求愿等于往生极乐的理由;二是他的求愿是必须往生极乐的理由。一是你所有的求极乐都可以满足,在各种层面满足各种需求;二是在轮回里获得的所有都是有漏尽的,你真想永远拥有,只有往生净土获得无尽寿命,你才能永久拥有,不然你现在拥有的都是暂时的,是短暂的,是转瞬即灭的。

你会不会傻了吧唧地、千辛万苦地努力,终于得到了一个拿到手就没了的所谓利益呢?你想永久拥有某款利益,就必须要有无尽寿命。什么叫无尽寿命?如这娑婆的所有众生,四禅天天人可以有五百劫寿命,再厉害点的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天人可以几万劫的寿命。是很长啊,但不恒常!这几万劫的寿命相比于人的几十年寿命是非常长,但在极乐的无量寿面前,都是小菜一碟,不够塞牙缝的。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52】| 宝珠喻(一)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154】| 宝珠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