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141】| 化城喻(二十一)

  • 《法华经》略说【141】| 化城喻(二十一)

音频在线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诸天神龙王、阿修罗众等,常雨于天华,以供养彼佛,

诸天击天鼓,并作众伎乐,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

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诸天及世人,心皆怀踊跃。

彼佛十六子,皆与其眷属,千万亿围绕,俱行至佛所,

头面礼佛足,而请转法轮。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

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现,为觉悟群生,震动于一切。

“佛陀为重新提醒本部分讲的重点道理又说偈如下:

这位大通智胜如来在道场一坐就是十个小劫,成佛的最后部分还没有明晰,那些天神龙王等一直用各种珍宝、名花、伎乐等等供养他,经过十个小劫后,他示现成佛,这时大众都非常欢喜激动,而他出家前的十六个王子带着各自的眷属,还有其他人众,拥簇来到佛前,礼敬供养后,请佛陀讲法,请佛陀遍降甘露法雨救度他们。”

这段偈说的是大通如来成佛的部分,世尊说了一个非常悠远的自身案例,不过是为了证明《法华经》的不可思议,与后面的《提婆达多品》提婆作为仙人为他讲授法华是一样的意思,龙女的示现成佛、常不轻菩萨的转正都是和听闻法华有关系的。

这段例子里不仅释迦佛是如此,佛陀更是列举了十六王子的事迹,也就是以十六尊佛来共同作证,这和文殊菩萨讲前缘时提到的八百弟子、燃灯佛是几个王子最后成佛的,都是一样的思路。只不过文殊菩萨那是暗说,并没有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把这些王子成佛后都是哪尊佛亮出来,因为我们对各种古佛实在是太过无知,就算说出来,彼时是如雷贯耳的存在,但我们也实在无能力震惊,因为燃灯佛和释迦佛的渊源,我们略熟悉燃灯佛,所以经文里对法华和成佛关系的铺陈是立体丰富的。

这里有古佛成就的因缘,有现在佛成就的因缘,还有未来佛成就的因缘,都与法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古佛的燃灯佛,如现在十六王子的释迦佛,如超现代的龙女,如后现代的弥勒,如大后现代的各位授记罗汉,说了这样多的案例,就是要告诉我们:法华和成佛的关系!

那么,法华到底说了什么?是我读了几遍或者和人聊天有意无意提起、故意不故意拐到法华,就可以成佛吗?法华讲到了成就的整体思路和过程,只不过现在并没有完全剖露,待随经文节奏分享到的时候,或许各位就能理解了,或许各位会知道就是那么一小段不起眼的文字。

只不过经文如珍宝埋藏,咱们得学着挖,自己挖到什么,能挖多少,挖出是什么质量的,就要看各位是否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就如释迦佛菩提树下示现四十九日;没准备好,就如大通如来坐道场十小劫,最后的部分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示现成就。

这个到底是什么?其实之前也和大家提过多次,就是度世的缘的问题。这个部分理顺了,什么都不那么复杂。

为什么释迦佛四十九日就示现成就了?因为娑婆太恶,所以并没有本着把一切众生都度完的初衷要求,自然可以有大把的弹性空间,就算剩下些未度也不要紧。随后释迦佛提前二十年灭度,也是对弹性空间的一种证明,我们作为学佛人,作为众生,就应该破除一个错误的想法态度。有很多人听说佛的大能大慈,然后什么破事都找佛菩萨,有一天我去某殿磕头,刚刚上去,就来了一位妇女,带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也来磕头,结果她就掏出一个纸条,又是求这个,又是求那个,光念这纸条就好久,只磕了三个头。我出去时她还在叨咕各种请求,包括房子租金要再便宜点到多少钱、幼儿园的费用要如何等等。这种情况可能是个例,毕竟我也只遇到一次,但类似的想法行为可能就不是个例。

你为什么要努力学佛?对佛而言我们并无真正的价值。我给你磕头了,三个头完毕我要提条件,因为我相信你能满足我的要求,所以我才给你磕头的,如果你不能满足我、我不信你,连礼敬都多余,这种和佛菩萨平起平坐的态度、和佛菩萨必较做买卖的心态却是通病。

各位想一下,释迦佛在娑婆行走示现八千次,把娑婆的全部众生度了十之八九,余下的部分也做了托付安排,那么多一个少一个众生,对佛菩萨来说真那么重要吗?如果加减那一个就是你,你想一想这事重要与否?怎么才能让自己是加的那个,而不是减的那个;是计划内的那个,而不是编外的那个呢?这事就关乎到自己了,我怎么才能是佛菩萨救度计划内的,而不是佛菩萨救度安排外的?这就需要我们把和佛菩萨做买卖的心彻底打碎,你但凡还有做买卖讨价还价的心情想法,你对佛菩萨的信和依靠都还不靠谱。

我们为什么学佛呢?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敦促自己去完成这个、完成那个呢?难道只是为了增加筹码,继续和佛菩萨摊牌谈判?我今天多读了几遍圣号,你就必须得多照顾我?看看《弥陀经》,那个往生标准是什么?你能在一天到七天达到念佛的一心不乱,你临终的时候会被接引,佛的承诺是接引你,但接引的门槛就高了,你得一心不乱。如果不是《无量寿经》把四十八愿展开了,露出了十念必接来,我们按一心不乱走,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个往生标准呢?得一心不乱,那就得一直保持,也就是保持到临终,不能说我得了五分钟的一心不乱,那对往生来说是不好使的。

所以,在面对往生上,我们有什么资格和佛菩萨讲条件?我今天多念了几声圣号,多做了点什么,多发了一个善心,你必须接引我?!这种心态上的平起平坐对往生是不利的。偌大的极乐差你我就不圆满吗?所以不要这样思维问题,在内心深处更不要有这种和佛菩萨平起平坐的底气,因此学佛不是你来和佛菩萨做买卖的,这个心情是很傲慢的。

佛菩萨救度众生,总会有几个不上道的吧,提婆达多不上道,提婆的恶友,那个把爹妈囚禁的王子也不上道,难道因为某个世界冒出几个这种歪头瘪棒的劣货,佛菩萨就不圆满了吗?所以我们和佛菩萨的关系,理论上、圣谛上是都有一颗火热的心;但各位想一想,地藏菩萨和佛说话的态度,他虽然已经教化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成就为佛了,但他和佛有那种平起平坐的想法吗?菩萨说自己累劫以来,蒙靠佛陀的慈悲接引,才有如此大力。那么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等式代换:累劫以来,我们就是蒙受佛菩萨救度护念才有今天。这就和释迦佛对舍利弗说:我在过去两万亿佛所教化你大乘,但你都忘记啦。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对佛菩萨的那个心情虽然可以不隔微尘,但我们对佛菩萨的态度一定要真正的恭敬,这种恭敬和依靠是基于对自己如微尘一般渺劣的认知。

因此,你做什么才能成为佛菩萨救度的编内计划范畴?刚刚说到,你没有价值,不会被格外照顾,生或死如烟雾聚散,随风来随风止,万般随它,没有一点安稳可言。你的价值在哪?难道只是每天叨咕叨咕什么经文、什么咒语、什么圣号,就有价值吗?换其他人或许比你叨咕得更好。这种低端的做法,附加价值很少的。

要提升你的价值,才能被照顾、被发现,这就如微尘之于微尘。你做什么才能提升价值?如果没有这个超度出现,我的价值又是什么?就算我能把经文讲解得更好,就一定会被发现吗?会被照顾吗?所以你们不要拿着珍宝不识货。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40】| 化城喻(二十)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142】| 化城喻(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