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108】| 药草喻(五)

  • 《法华经》略说【108】| 药草喻(五)

音频在线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

如来尊重,智慧深远,久默斯要,不务速说。

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

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

“这时佛陀以偈重新讲了一下:

能破诸有的法王出现在世间,随顺众生的种种根性、念欲而方便说法,如来的智慧是深远无极的,很久以来都没有把重要的部分和大家说,也不急着说。那些有智慧的人听闻了就会相信、会理解,而那些没有智慧的人听闻了会陷入到疑惑懊悔中,这就会导致永远失去法利的。

所以迦叶啊,佛陀是随种种力而说法,以种种缘帮助众生得到正见的。”

第一句是“破有法王”。“有”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有”就是存在。佛教提到诸有,应该就是二十五有。所谓“二十五有”就是深入在轮回的二十五个点,比如地狱啊、鬼道啊、畜生啊,这就是三个点,但还有天道众多可以投生的点,所有三界六道可以投生的点一共二十五个,共称为“二十五有”,也可以简称为“诸有”。《楞严经·二十五圣圆通》也是二十五个,出轮回、证圣、证圆通总共就是二十五条路线,所以二十五有是轮回路,二十五圆通是涅槃路。

佛教研究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诸有的这种固化认知是无法描述真实的,从无始劫以来,所有的修行都是借空破有,把有破净出轮回。

为什么要破“有”?

因为没有一个什么状态是真实的。如《金刚经》里说“如露亦如电”,露水说有,但又不长久,太阳一出就消失了,闪电更是短暂。

因为不长久,所以不能说有;因为不坚固,所以不能说有;因为不真实,所以不能说有,世间种种、世界的种种、所有众生、所有物相、体相、性相也都是如此,因为不长久、不坚固、不真实,所以不能说实有,勉强说如露如电,承认它是相续不断地存在着,而不是一直保持某个状态地存在着。

但凡你认为的有,可能都不是真实的,是短暂的、虚妄的、错误的、片面的、片段的。投入生死的原因不外乎是认为了一个真有,有那么一个什么东西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轮回的源头、妄想的源头、生死的源头、堕落的源头。所以出轮回就要破有,借助空法得证,就是这个意思,把困扰你的什么东西用空法看破了、明白了,就不受约束了。

是什么困扰你、囚困你、约束你、制约你了?肯定是你认为的真实有。这世界到底什么是真实永恒的?困扰你的那些也不是真实的,不是永恒的,是变灭的、是迁讹的、是转换的、是相续不断的、是念念迁流的。我们在轮回里痛苦、烦恼,是什么让你痛苦了?你痛苦的一定不是真实有的,一定不是永恒存在的,一定是可以转化变化的,一定是可以迁讹变灭的。

很多人执着于家人孩子等等,现在你是孩子、你是家长,你有了相对应的身份,可是这个身份是固定的吗?仅这几十年如此而已,对不对?而且还是仅对某个对象如此,如果这个对象变化了,你的这个身份也就变化了。就像一个老师,他得有学生,才合适叫做老师,如果他没学生了,他的老师身份也就即刻消除了。作为父母,只是面对他孩子的时候;作为孩子,只是面对他父母长辈的时候,所以身份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物质世界也依然如此,山河奔流,风雨侵蚀,会出现沧海桑田,最高的山就一定是在陆地上吗?很多年前,这山也是在水里、在海里的,那么山是固定不变的吗?是永恒的吗?所以,“有”只是相对而言,对于大山来说,人的寿命不值一提;对于朝生暮死的飞虫来说,人的寿命就是永生不死。我们没办法真实观察到沧海桑田的变化,因为这个变化过程不是人类寿命极限能施加观察的,随便的一座山都可以是几亿年前形成的,这期人类的文明史在几亿年面前,短暂如弹指一瞬间。

人是真有的吗?是真实的吗?是永恒不变的吗?依然不是。物质世界也是如此,佛教的世界观极其庞大宏观,理论上,一个劫就是一个世界从诞生到毁灭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总称,劫又被叫做“大时”,是一个很大的时间单位。在劫的面前,某星球上的某山的沧海桑田,不也如弹指一瞬吗?因此,所谓有,只不过是相对而言,如果没有这个相对,有无也就无所谓有无了。 

无始劫来,出轮回基本都是依赖“空法破有”来完成的,而证悟空法也需要各种条件。如刚刚提到的所谓有,只不过是相续相对的有,不是真实有,空也依然如此,是相对相续的空。

杯子里注水了,杯子里的空转换为有,水用完了,有又转换为空。用沙子烧结出玻璃,然后各种加工而有杯子,这杯子就是真实有吗?此一刻可以是杯子,但彼一刻就可能是玻璃碴子,前一刻就是一堆沙子原料,所谓杯子只不过是短暂的一个杯子的状态而已,并不真实、不恒常、会变化的。生死亦然。我们的生死不过是一个片段的、短暂的存续状态,这个状态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打破,从而令这个状态消灭。就像一个杯子,可能用着用着就坏了、摔了、磕了、碎了。

什么因素会打破这种存续状态的呢?你发现一个,就可以尝试解决这个。如果能解决,就增加一分存续的可能,减少一分提早下课的可能。在生死里,我们和周围的众生结下各种关系,这辈子是这种关系,下辈子、上辈子、几辈子前的某辈子,可能就是其他关系。佛教说“无缘不聚,无债不来”,没有前缘不会相聚,没有债务不会再来。所以人生的真相就是酬业,还债而已。你的亲人可能就是你的债主,你那个亲亲爱爱的宝贝,可能就是你的债主。

前两天听到一个消息,我一个小学同学的父亲过世了,怎么死的呢?别人说是饿死的。那个人当初是很牛的,村里的赤脚医生,年轻时很能干,一个人拉拉扯扯把两个孩子养大了。但年纪大了却因病卧床,久病床前无孝子,别人给他拿点水果,他女儿发现了就给拿走,不让他吃,因为吃了会大小便,还要给他收拾,嫌烦。如果他知道养的孩子是这样,是不是应该生出来就掐死?可是他不知道,还含辛茹苦地养育周全孩子们。所以,无债不来啊,还了一笔业债,也难免又陷入在新的业债里,没完没了地报来讨去的。

要看破生死,这是一场迷梦,是一场颠倒的跋涉。所谓颠倒就是认假为真,把假的当真的,把真的当假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想得利益,能不能得到利益呢?可以从众生普遍受苦的现象里得知,也可以从结果反推。因为众生都陷入在二十五有里,随着轮回的深入,各种有不断地裹挟、覆盖,就如盖了一层又一层的棉被,盖了几十层,能分出东西南北吗?

如果佛陀不慈悲大众,不投入世间示现做佛,没人能从这样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只有极其少数的辟支佛能免离,可是辟支佛也绝对不是常见的。佛陀示现世间,以佛法为大众点起明灯,照亮脚下的路,看到要去的方向,知道要怎么走,能避免各种坑沟天堑。如果众生对佛陀的指引不能信受,或者以自己的想法去测度佛的意图,能不能避免各种苦、领受各种乐呢?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07】| 药草喻(四)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109】| 药草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