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106】| 药草喻(三)

  • 《法华经》略说【106】| 药草喻(三)

音频在线听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所以者何。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

“如来讲说法义是相同相、同一味的,比如说解脱相、离相、灭相,直到究竟的一切种智都是如此的。如果有众生在其中听闻法义,能读诵奉持,如教义指导那样修行,他所获得的功德,自己是不会觉察和知道的。为什么呢?只有如来知道众生种种体性的不同,知道他们在想念着什么样的事情、在思维什么样的事情、修什么事,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想念、思维、修行,知道他们因为什么法而进入到这个想念、思维、修行里,知道他们借由什么法得到什么法。 因为每个众生都有如此种种微细的不同,只有如来能真实明知。”

之前说“成佛才能更好地度众生”,原因是什么呢?当然成佛的时候都可以以最高的状态出现,不会受各种限制。菩萨行走于世间就会受各种限制,其他众生更是如此,而佛在救度众生上的限制是最小、最少的,如这段提到了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佛陀知道众生种种状态。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佛陀前面半段话强调的是众生如何修行、所得的功德如何他自己是不知道的,为什么?就算佛陀是一味一相的讲法,面对大众提供的、宣讲的、给予的都是相同的,但因为众生种种情况的不同,结果必然也会不同,这些种种不同分出三大阶段来:

第一大阶段:众生想啥、念啥、合计啥,行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心在作祟,佛是知道的。

第二大阶段:众生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思维、为什么这样念叨执着、为什么这样行做,佛也是知道的。

第三大阶段:众生以什么法、怎么修能得到什么法、什么结果,佛陀也是知道的。

这个部分就令人非常惊悚了。你想啥呢,或许自己知道,但佛肯定知道;你为什么这样想呢?或许自己都不知道,但佛还知道;你为什么修这个法,修这个法的结果是什么,你不知道,但佛还知道。

这样来说,我们修了某个法,我们能知道其中会有什么功德、什么结果吗?为什么同样的法,其功德结果不同?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本段经文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行做背后的心不同,而产生这个想法行为的原因还不同,所以同样的行为其功德结果不相同,乃至会天差地别。

这个现象的症结在哪?同样的方法,结果不相同,会很让人无力、无奈。我也这样做的啊,为什么我没有收获呢?过去常说,虚云长老在高旻寺禅七期间,禅合子倒水,烫着他手了,失手打碎了茶杯,借此一碎开悟了。我们照这个例子,拿水烫手、烫脚、摔杯子、砸碗,我们能不能开悟呢?这个行为贴合的是什么样的心念?这是关键,如果只是单独的行为,没有心念的参与,这个行为的效果也都是很局限的,所以佛教讲各种方法要配合心法。

什么叫心法呢?就是你的心如何运用其中、参与其中、作用其中,从而配合外在的行为模式。不要只去学一个什么方法,如果脱离心法的指导和使用,方法本身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之前有人问念佛机是否有效,我说“有,但会差一些”的原因,因为念佛机不能投射心念。所有佛法最后的关键都是心法,脱离心的参与,法若存若亡了,在和不在的差别不那么大了。

心法是啥?佛陀在讲法时,听众应该以什么样的心配合讲法?这就是听课的心法。佛陀讲《法华经》提到“一佛乘方便说三”,也就是说三乘只是为了方便而已,并不是真实如此。如果我们听到了,明白了,就应该把心贴在其中,既然是一佛乘,我应该如何面对所有佛法?一切法如果都能容到一佛乘里,就都是佛法,都是一佛乘的具体运用;如果某个法不能容到一佛乘里,这法就有问题了。导致这种隔膜的心,是不是也有问题了?也就是对应的心法没用上、没贴上、没跟上佛陀的节奏。

我那时候读经,几年下来也是什么道理都没看明白,但就是一个想法:既然佛想让人懂得佛法,才留下经文的,那么我为什么看不懂经文?所以我要懂佛陀到底在说什么。以这样的心投入到读经里,这就是我读经的心法,所以后来才会收获三个字。而有的人读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交作业这种心情,怎么好有大的收获呢?同样的经文,这是一味一相一法,为什么读的人很多,收获不同呢?就是大众读经的心法有差异。

因此,读经也好,学佛也好,念佛也好,乃至拜佛、礼佛等等的事情中,你用了什么心念在做?这就是能收获多少的关键了。越是狭小自私的心念,越难在佛法里开启出巨大的功能效果,乃至在别人那可以有效果的,可能在他这就没效果。为什么呢?也如这段经文道出的原因。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明白,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虽然佛陀的佛光普照、法雨遍洒,但是因为大众的心行不一样,效果结果千差万别。行为对不对尚且需要规范,内心合适不合适更是如此。可是世人带着面具、隐藏着自己的心思,如何知道他真实想法呢?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大难题,所以只能强调完毕、交待完毕、讲说完毕,结果都随他了。

学佛到后期的一个标志是豁达,我们不强调无我,但豁达和无我在某些层面上是很类似的。看明白了、知道了、懂得了,所以不纠结、不迷茫、不反复、不中悔、不狐疑。

你在修行的背后想什么呢?你为什么修行?你想什么,就是代表你现在运用的心法是什么,加之对应的行为,这就会有一个对应且独有的结果。所以在相同行为背后,心念在其中提升一分,法的效果就有对应提升;法能提升到什么高度,全看你以什么心法在行做。

可能我们想什么,自己能知道的,只要仔细观察寻找,是可以找到的,但为什么这样想就不一定能知道了。就像之前提到一种观法,从你发现的妄念开始反推,一环一环地推,发现最初心念分离的那个念头,正是这个念头延伸出后续的妄念。如果这种推念头的观法练习好了,敏感度也足够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知道某念头是如何来的。很多人以为自己的某个念头是凭空而来的,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一环扣一环发展而来,只不过过程你没注意,注意时已经是结果了。

至于佛陀在此段说到的第三阶段的部分,更是我无力高攀的。佛示现涅槃了,我们找不到佛了,也就是不能指望外在的谁告诉你:你怎么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的,你这样想的结果是什么。我们要成为自己的明灯,也就是敦促自己成长起来,分析好自己的情况,掌握好自己的状态,然后配合法,从而完成心法和行为高度的贴合,让法的效果大放异彩。

我在这里说大乘的部分也非常多了,这些都只是在强调心念的部分、强调心法的部分,行为部分早已经放在群文件里了。你会学习,就应该把这两者做结合,找到你能拿捏控制的地方,把对应的心法和做法配合起来。

我们生在末法,应该惭愧自己、忏悔自己。如果佛陀住世时,我们能去听闻,在这样高度的便利条件下,或许我们也早就脱离轮回了,何必现在受苦如此呢?所以没能投生在佛陀住世时,没能亲见佛陀的讲法,这业力也是够深重,这福报也是够浅薄,这善根也是够羸弱,这机缘也是够不堪。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05】| 药草喻(二)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107】| 药草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