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80】| 大乘的两只脚

  • 《法华经》略说【80】| 大乘的两只脚

音频在线听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如果有众生听从世尊法教,很努力修行,他追求自然的智慧,乐于独处,深知法的因缘诸性,这就是辟支佛乘了,就像长者孩子中有为求鹿车而出火宅的。

如果有众生听闻佛陀的教法,努力修行,求根本智慧、无上智慧、如来的知见等等,能怜悯慈悲无量众生,利益他们,度脱一切,这就是大乘了,如果有菩萨追求大乘,能做到如此,就应该以‘摩诃萨’命名了,就像那些为求牛车而出火宅的孩子们一样。”

这段里世尊简单为大众讲了一下三乘的差别,这个提法和我们普遍提的三乘不同,这里的三乘都是圣人起步,而我们普遍提的三乘还包括了人、天乘,所以此处就是五乘提法中的后三乘。

前面提到五欲的所谓快乐是粗陋的,如果贪恋这些自然不能出轮回,而佛提供给我们的快乐是以无漏的种种为根本的快乐,这种快乐本身是无量、无边、无际的,又是安稳安全的。这个提法就是佛法第二着力点的“得乐法”。

第一着力点是“离苦法”,我们看“火宅三车喻”里离苦法和得乐法都用到了。显然得乐法更容易让人乐意跟随,而离苦法的前提是他受苦、知道苦、感受到苦,他有这个动力。

为什么我们的第一部分功课要以《地藏经》为主?我们不是要往生极乐吗,为什么要读《地藏经》呢?就是以离苦法做基础的,你不想离开痛苦,不是因为你没痛苦,而是因为你在其中却不认识这是苦,这就是颠倒。

众生有四颠倒,分别对应涅槃的四德“常乐我净”:

不恒常的当成恒常的,不快乐的当成快乐的,不是我的当成我,污秽恶浊的当成净,这四颠倒是众生的通病。我们要借由《地藏经》预支未来的痛苦,从而拿到离苦法的动力,有了这个基础,学佛就不会飘飘然。

得乐法的说头很多,毕竟从无间地狱拔到有间地狱,对这个众生而言也是乐,所以乐有很多,但有究竟的、有不究竟的、有染污的、有白净法的、有颠倒的、有不颠倒的,如果以不究竟的乐作为引导,恐怕效果也就是培养了一个更深着贪恋轮回的众生而已,这对解脱轮回而言,实在是帮助不大。

对圣者而言,得乐法更容易做推广;但对我们来说,得乐法就用不起来,因为我们得到的所谓快乐也是不足够的,且还有很多染污、颠倒在其中,这就使得得乐法对你我、对当下末法的众生、乃至对现在娑婆绝大多数众生来说,效果欠佳,缘法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要预支未来的痛苦,就是要借由《地藏经》的学习,预见到自己未来的遭遇,能预见到,就知道这痛苦逼迫的必然性、紧迫性。现在很多学佛人飘飘悠悠的,也不努力,学也行,不学也无所谓的,这类人就是苦没吃够;吃够苦了,就没那么多废话了。

提到这,也要惭愧于自己水平能力等等都不够,自己也没得到无漏的根、力、解脱、般若的快乐,怎么给人说?怎么让人信?怎么引导他人跟随呢?在古代讲法必须是阿罗汉果及以上才行,也是因为得乐法的这个起点略高,而现在身处末法,臣妾做不到啊。

 

 

佛法就两个着力点,要么离苦,要么得乐。这两个点能抓住一个,都有机会出轮回,我们现在很难驾驭得乐法,如刚刚说这个得乐可以非常多的,我刚刚很烦恼,那么现在不烦恼了,是不是得乐了?可这种水平不足够支撑我们出轮回,所以这个力不够,就是着力点没担着力、没给力、借不上力、使不上劲。

所以只能寻求离苦法作为支撑了,而如果离苦法又没有支撑到位,佛法的两个点我们就都没抓住,这佛法也就没什么可学的空间了,没有需求、没有渴望、不稀罕了。

这也是现在的学佛团队水平素质不够好的缘故,因为绝大多数是恶度进门的,就是由各种痛苦、烦恼、逼迫进得门,如果这个痛苦烦恼解决了,就很可能瞬间泄力,如《地藏经》里提到的“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脱免了这个痛苦,很多人就不玩了;得了要追求的利益了,很多人也不玩了。

如果离苦法是我们能瞄着的着力点,那就要获得长足持久的支撑,而不是仅仅以一两个小情况为目标,这样很容易成为那个退了初心的,这也就是之前说我们要把目标分解,拟定出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和终极目标,而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种心态适合修仙,不合适学佛。

此段经文对大乘描述有两个部分:一是追求根本智慧、无漏智慧、无上智慧等等,二是要悯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他们、度脱他们。换而言之,做好大乘要在这两个点发力,一是实修境界,二是心量、心态、心愿。

这个事情在佛住世时,如此提就妥妥没毛病,但现在末法就麻烦了,智慧怎么得?初果阿罗汉得暖法,得相似智慧的受用,吓人不吓人?就是预流果的罗汉也没智慧,如三地菩萨发光也好,欢喜也好,也没智慧,怎么求无漏智慧、根本智慧、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对末法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是够不着啊!所以追求智慧这个事情,很多人削尖脑袋追求,我私觉得,这事已经离我们太远了。

正常获得智慧的路径有两个:一是走实修戒定慧,因清净戒而得清净定,以清净定得智慧,这是要走通全套的戒定慧三学才行的;二是普贤菩萨指引的方便“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深入经藏的路子好走吗?经文现在很容易找到,各种讲解也可以很轻易寻到,但就算看了,就能得智慧吗?所以这八个字的第一个“深”字就要了亲命了,怎么叫深?如何算是深?多读就是深吗?还是读到什么程度算是深?

虽然想走这条路,但苦于没有标准,这不就坑娃了吗?之前提到很多次的“九字读经”、读经的“次第步骤”,乃至前不久和大家说的“做简化词条”,这些其实都是深入的手段方法,只不过是我说的,你能深入与否,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如果经文不熟悉,就先熟悉,熟悉到非常非常非常熟悉,能在平常的事情里跳出经文句子了,这才叫做熟悉,而不是你能背得下来就算熟悉。遇到一个人事物,《地藏经》的某句话忽然就从脑袋里蹦达出来了,这就叫“跳句子”,如果你迟迟跳不出来,你对《地藏经》还不够熟悉,或者对其他经文还不够熟悉,不熟悉就不要做词条。

对于九字读经的方法来说,可以试着练习,但如果经文不熟悉,也还是捉襟见肘。

对我们而言就剩下“深入经藏”的路子了,这路如果走不通,智慧就没路可得了,就只能走歪门邪道,得点邪智狂慧。

现在读经的重要程度是这几千年来最重要的阶段,过去古大德多,圣人常现,大众也不认识字,读经当然不是必须的。可现在不同了,现在上哪找一尊阿罗汉去?与其漫山遍野找阿罗汉菩萨,不如沉下心来,或许能在深入经藏的路线里找到希望。

大乘的两只脚,一是实修境界智慧等等,二是度众生的心量心态。而智慧等等又都是为救度众生服务的,如果我们暂时没有拿到智慧等等,不如先把度众生的心态心量抱住,做个相似三角形。反正最后大乘都要做救度众生的事情,我现在没水平、没能力,但不影响我也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净土极乐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如果没有极乐的出现,大乘的第一脚就把多少人给踢下去了,智慧能力拿不到手,度众生这步就迈不出去,这路就走不上,看着很美好,就是够不着,这事就凹糟得很了。

这段经文里提到“摩诃萨”,是大菩萨的意思,怎么叫大呢?得经历长久劫数的努力,这是时间上的大;得遍历诸佛国土世界,这是空间上的大;得想着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心量上的大;得学习无尽法藏无量法门,这是能力上的大;还有投入的大、努力的大、效果上的大等等。

我们怎么拼这个?现在末法深入,大乘、佛乘的第一脚迈不出去,但我们可以先迈另一只脚,先去度众生,后去学习,这路子野不野?这路子狂不狂?这路子嚣张不嚣张?

原来都要顶戴无量、辛苦无尽、努力无数的,那种水平的才能走进大乘的门,这是基于实修和度众生的硬件考虑的。但极乐给我们提供的方便是:度众生没那么麻烦了,这个硬件要求几乎就没门槛了。在这样的便利条件下,如果还没把这个事情想明白,岂不是将大乘的种种利乐拱手相让了?如果把净土的法理解读到实修一路,岂不是把无量利乐的大门关闭了?

往生极乐多简单?你乐意去,佛乐意接;你什么时候愿意去,佛什么时候乐意接。有这样的后盾在,这大乘多简单!就告诉想去极乐的怎么去就好了。

不明白为什么要去极乐的,你就告诉他,把他讲明白,他乐意去了,余下的事情就是他和阿弥陀佛之间的事情了。我们在其中只不过做了一个桥梁、做了一个简单的摆渡、做了一个简单的链接、一个简单的指路。

他不想去,怎么让他想去?他不肯去,不乐意去,怎么让他乐意去?拿极乐的种种给他说呗,总有一做能促动心灵吧?就怕是我们也讲不明白,也不知道极乐哪好,不知道极乐都有啥,不知道极乐的运转等等,没办法随顺对方的意愿做引导,这就是我们的失职了,没有这个职业素养了。、

如今的大乘已经可以简化到如此,我们如果还做不了,是不是智商有点问题了?没要求你一定要解读多少经文、多少法理、多深多真的,这种对极乐的相关掌握难道是为了别人?为了某个众生吗?我们不也是赖此解脱的吗?就算你不为别人学,你也得为自己把净土学明白。如果在这期间你升起大乘心,想去帮助他人,起码也有点基础可以挥洒一下汗水。

现在大乘提供给我们的便利条件要抓住,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无量劫来根本就没有如此低门槛的大乘了,如此还做不了,你等啥呢?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79】| 救众生不是拼蛮力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81】| 一切众生都堪做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