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36】|提问的正确姿态

  •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36】|提问的正确姿态

音频在线听

 

【生无所知。不学问故。】

当我们学了一个方法,去实践的时候会发现要做微细调整,很多人不敢这样做,你看佛这样讲的,菩萨这样说的,经文这样记录的,我怎么敢改动呢?因为你不敢调整,所以你把佛法学死了。

佛陀留下三法印:苦空无常、无我、究竟涅槃。符合三法印的内容就是佛陀隔空印证的,如同佛说;不符合三法印的内容,就算出自某某之口也是不应信受奉行的,因为和佛说的是违背的。

因为三法印的原因,佛法是活的,是你可以在根本处不动摇的前提下微细调整、拿捏整合的;而不是经文这样记录的,我就这样奉行,水土不服了也不管,这是不行的。

你想学明白佛法,不懂得如何调整拿捏,死梆梆的唯文字是、非文字非,经文没说的都是错的,经文这样说的就是对的,就把佛法学死了,别说见效了,那都是开玩笑,自己一厢情愿了。  

亦如这净土祖师强调的方法不同了。庐山慧远初祖是以观经做指导的,他们一百二十三人按观经的十六观走的;随后的祖师有推荐追顶念佛的,每天不管再忙十多万句佛号;印光祖师强调的是十念法;再近点的大德强调是一心不乱;还有的强调舍命念佛,哪个是错的?哪个又是没效果的?他见效的方式方法是否也是你可以见效的?

亦如《大悲咒》,有的同修听二遍就能背得下来;我念了很久才算顺得下来,背的时候还不一定哪里就丢一句二句的。这就是差距,再怎么不想承认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像我听某人说他的一个朋友是台湾地产商,跟随他去了某寺院拜佛后,第一次进寺院就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然后选择短期出家,然后这位地产商厉害了,《地藏经》读了几遍,就能全篇背得下来。

虽然不推荐背经文,但人家读几遍就背得下来,这就不是背的了,那是宿世修行在这个方面下了大气力的。就像很多人总羡慕这个那个,你看人家如何如何,人家过去在这个方面下功夫的时候,你干啥了?现在看人家吃果子了,眼馋了。

个人条件里确实有宿世行做这一方面的因素,但如果都推到宿世,这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过完吗?这就不符合佛教的教义了,不能推论到让人安忍于粗鄙恶浊的现状,如果我们都用定力用忍法对抗这恶浊的苦恼逼迫,你不在内心层面需求真正的解脱和出离,这种锻炼定力和忍辱都是走差道的玩法。

你为了寻求真正的解脱和出离,才用忍法和定力来对抗这娑婆的恶浊苦烦,这是对的,因为忍和定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不是目的。如果把忍辱当成目的,把定力当成结果,这种修行都是走偏了,没走在正路上。

所以佛法里的任何一个方法,大至一个宗门,小至一处微调,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因为不是结果,所以这个方法你得拿着,度过对应的河流,你要舍弃这个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可能在中途要用多种方法,如果非死抱一个方法不撒手,不换手,这是和自己有仇。

换方法,加方法,调整方法,以什么为限,以什么为标准?以你的适应做标准。

你适应不了,你的问题出现了,你的方法解决不了,那你的方法就要调整,或者全部的舍弃,重新学习,或者做调整能达到效果,如果迟迟拿不到效果,是法的问题还是你自己有问题?

你学的方法是要解决问题的,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效果,你学啥呢?学的只是一堆执着,学得是一筐的妄想,学得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所以有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佛法;解决不了,你就要去考虑怎么调整。

怎么考虑?请思维。如果没有这个水平能力怎么办?要询问他人了。

有的人是比较气人的,自己要问问题,然后又不肯说实话,你来学佛,不是找算命大仙的,你当学佛都是大仙了?你到那一坐,眼睛一搭啦,人家就嘟囔嘟囔的说你的各种问题?你要是这样问问题,去问大仙,不要来问我。我不喜欢问问题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问二句,挤二句,不问不说。

如果能找到可以回答我问题的人,一定要把我自己的状态和真实想法完全地展露,然后去询问我的疑惑,这样对方才能知道我的疑惑是因为什么而来,受什么影响,如何破解,这是问问题的正确姿态。

上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35】|“学”和“习”
下一篇:《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略说【37】|要把出轮回的部分学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