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八大人觉经略说.177(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 八大人觉经略说.177(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音频在线听

 

【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这一句单独地拿出来再和大家分享,这是《八大人觉经》最后一条觉悟的最后一句话,余下就是一个流通分,本部经的分享就算粗暴简略地做完毕了。

大家看到这里或许感觉好像已经说过了,是的,重新翻看这八条智慧,前四条是关乎个人修持的心态部分,第五到第八条就是度众生的部分了。

第五条要成就辩才无碍,然后教化一切众生;

第六条菩萨的四摄,要无分别地面对一切众生,平等教化;

第七条体念出家僧人的勤苦修持与他们慈悲一切的精神;

第八条也是教化众生。

我们想成就这大人之所觉悟的智慧,八条里一半是要度众生啊!一半是修行自己、提升自己!这就和四宏愿是一样一样的,为什么发愿?为什么修持?为什么学习佛法?为什么要成就为佛?这个动机非常地清晰明了。

这八条如果汇总就是:修持提升自己,有能力时救度众生。

《八大人觉经》是最早翻译成汉语的第一批佛经,是最早流入中国大地,也是最早和儒道契合的经典。佛教在刚刚传播到中国的时候,为了存在下来,要挖掘教义里和本土儒道的一致性,又不能失去佛教鲜明的特点。那个时候在本经中,多能读出小乘的意味来,而这个时候再来读诵会发现根本是立意在大乘上的,所以佛经不可思议了。会随着时代的更迭展开对应的内容,所以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正人说邪法,是为正说”;反过来,“邪人说正法,是为邪说”。经无分别,法无执著,在于我们怎么理解,怎么去看,怎么去读,以什么心态面对,以什么基础契入!这就是佛看众生都是佛,而众生看佛只不过是一堆木雕泥塑。

苏东坡和佛印老和尚的故事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有一天佛印和苏东坡在那聊天,唐宋文人有附庸风雅的习气,那时学佛是最高的风雅,尤其是和禅师聊聊禅话。所以唐宋时期但凡名人必学佛,高官贵人也常常是寺院里的常客,中国最为强大,最为丰饶的唐宋都是佛法大兴的时代。有数据统计,在北宋时期,中国的社会生产值占当时全球的三分之一,宋朝创造了当时地球所有财富的三分之一,可见这个繁荣是非常了得的!物质财富极度发达,人们就开始追求回归精神层面的安乐,佛教正满足了这点需求。

那时和禅师对弈,或者机峰对辩,这对当时附庸风雅的人来说是最高荣誉,最高的享受。苏东坡虽然官途不那么顺畅,常常因为直言被贬边地,但是他和佛教的因缘也是非常深厚,同他最为要好的就是佛印了。苏东坡很好胜,而且有点急,所以有点小计谋就找佛印去显摆,结果佛印老早就知道,根本不中他的圈套,所以他常常很郁闷,心里憋着就要赢一把。

后来他们就聊到以什么心态看人,苏问到:我在你眼里是什么呢?佛印说:在我眼里你是佛,苏一听欢喜的不得了。一是老和尚说我是佛,这是很高的评价和赞誉,这说明我学佛很有成效啊!二是我一直都没赢过他,现在我不用战斗就胜利了,太好了!于是他就来个落井下石说:你在我眼里就是一堆臭狗屎。说完哈哈大笑甩袖子回去了。笑了一路,回到家必须和家里人显摆显摆,不显摆不是他的风格,结果被苏小妹听到了,当然这也是一位才女了,在当时宋朝女子中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她爹苏洵,她哥是苏东坡,她老公是秦观,她是很有名的文人,然后她就听出毛病了,提醒苏东坡,人家修到佛的状态了,内心是佛所以看什么都是佛了;而你修到啥状态了?你以什么心态看事物,就说明你修到啥状态了,你看人家是臭狗屎,看来你的心态就是臭狗屎的心态啊!这一大盆冷水就浇了下去。

内心里是什么,决定以什么样的心态看事物,这就是执着引发更深层的执着的模式。面对外在的人事物,如果一直认为是外在的,就会忽略这些都是内心投射的影子;而如果都说是内在的影子,这些外在的相续不断的相又是存在的,不能说这些都是没有的。所以就很容易落入误区,也是学佛最难把握的行于中道,所以执着空也不对,执着有也不对。很多学佛人常常讨论问题,这个是假的,那个是空的,这个是无的,这是真的空观、净观吗?不是,而是一种执着,是执着了一种叫做无、空的执着,只是换了一个东西去执着罢了。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看人家执着有,就笑说这是没有的,这是假的,这是空的;而忘记了自己在执着一个叫做空、假、无的东西,同对方的执着没本质区别。

所以我们很少辩论什么,因为对于辩论来说几乎张嘴就错。举个例子,在大概五、六年前,因为某些原因我去佛殿在观音菩萨像前磕头,忽然就来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谁在磕头?”当时一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傻了,没法回答,说是我,那么我是一种执着;说没有人磕头,这是一种执空;说佛在磕头,这是大妄语;说凡夫在磕头,凡夫也只是名凡夫而非凡夫!这一下糟糕了,对于这个小小的问题来说想回答圆满几乎不可能!因为傻了,所以也没回答,磕头完毕就走了,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张嘴就错是什么意思了,而那时我还是很好战的,常常和人辩论。

现在的我已经收敛很多了,早些是非常夸张的,有某个问题必须辩论,而且常常争论得心也乱七八糟的。后来知道这不是学佛,这也不是修行,只是消遣佛法,闲着没事当龙门阵的茶叶沫子罢了,所以毅然放弃了那时非常高的威望。

上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76(愿代众生,受无量苦)
下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78(令诸众生,毕竟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