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八大人觉经略说.161(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 八大人觉经略说.161(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音频在线听

 

【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如果辟支佛能走得通,那么佛陀说到的山河大地皆演妙音,就是对的。只是我们没听到,我们没发现,这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这世界不缺少智慧,而是缺少发现智慧的心灵。什么样的心灵可以承接这智慧的托付?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花盆养花,花长得高大粗壮艳美与否和花盆能提供多少的支持是有关的,于是花盆提供的就是一种支持,这个支持限定了花的成长,想超越花盆能提供的范围,那很遗憾,这个花会枯萎乃至死掉。

展开来说,种下的种子是我们内在的性能,花盆是我们心量的大小,花土是我们的德土,花土里的营养决定我们的根基。花想养得好,看看这些因素具备与否,还要看播种的机缘,这就和我们学佛是一样的情况,机缘成熟了,别人两句话你就明白了;机缘不成熟,就算天天在耳边唠叨也只是徒惹烦恼。就像这QQ群,总会有新人来,总会有人走,有人进来只是为了发个广告,有人是误打误撞进来的,有人是朋友告诉引荐,而离开又有各种各样原因。在最开始的时候还常常自责,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才会这样?后来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不能强求的。所以你来了,我信你不会走;你走了,我就当你没来过。

心量就像花盆的大小,花盆大小决定了能装多少水土,能承载多大的花草。当我们常常去看这个花美不美,香不香的时候,要思维一下,花盆是否够大,我们的心量是否够大。心量开阔才能慈悲一切,如果心量狭小卑劣,别说慈悲一切,让你包容一个朋友都难。我们学佛能否快速高效有成就,看什么?看心量,所以从分享《八大人觉经》开始,这个部分提了很多次,因为这是关键所在。心量扩大了才能提慈悲,慈悲心升华才是菩提心,这是大乘佛法的正路,一切修持大乘佛法最后都必然要由这一条路走通。诚然法门八万四千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都借由心量大小的不同,能展现的形式不同罢了。

所以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扩大了心量,提升了慈悲心,你才能谈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学佛仅是小乘,这句话听明白了吗?就算你学了再多的佛,念了再多的咒,如果菩提心没有,就是没有最后的成就,就这样简单。因为菩提心是最后一块,契入圣果的最后一步,前面达不到后面就没有,就像上六楼,不管你做电梯还是爬楼梯,你得一层一层来,不经过五楼你甭想到六层来。

所以我们在这分享了再多,关键是我们能否跟随脚步,跟着看看其中变化。我们在路上,我们在进程中,而如果一些标志性的东西出不来,就要思维是哪里出问题了,看看心念是不是真的?心量是不是打开了?慈悲心是不是起来了?是不是真地想对治自己的毛病习气了?看看学佛的心是否真诚?佛陀住世的时候,听一节课,参与一场法会,很多人证果啊!我们是末法,提证果是有点过分了。但是学习过程中会有感受啊,你告诉我你的状态就可以了,就像定字辈有位同修和我说:老师我是不是拖你后腿了?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最近看《地藏经》看不明白了,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担心自己出了状态,怕拖我后腿。读经读到深不见底的感觉,这是啥状态?有同修和我说过《普门品》深不见底;有同修说过《心经》深不见底;有同修说过《阿弥陀经》深不见底,这是正常的状态,这是你进入状态了。

要问这个状态我会不会有?我怎么才能得到?这就靠谱了。如果别人的修行状态不能激励我们,那么你是孤独的斗士,必然死在孤独的战争中,你不会有战友,不会有伙伴,更不要提不退同修做法伴侣了;而且你也不会有老师,不会有善知识,因为你不懂珍惜,你不懂得学习。

就像一个学生对老师非常恭敬,早晨来了非常虔诚地和老师问好,然后放下书包去操场玩了,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很好吗?他符合学生的标准吗?他做了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了吗?核心本质的东西不抓住,搞那么多形式没用的。不是没有我们可学的,而是我们的心态不对,所以学不到。佛经尚且有摄受力,让我们能学到适合自己状态的内容,何况真正地学佛?学佛的底子不是别的,就是你的心态,就是各种心,你生起来多少?是否是真的?然后才是落实行做,你的行做是否坚定,是否闲着没事给自己找点理由借口的?

上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60(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下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62(梵行高远,慈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