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八大人觉经略说.138(不憎恶人)

  • 八大人觉经略说.138(不憎恶人)

音频在线听

 

【不憎恶人】

在电影《走着瞧》里一头失去平台的驴子被杀掉吃肉了,当你失去了你能付出的平台,就成为案板上的鱼肉,静待宰割。同样的道理,我们反推一下佛菩萨做什么而成就为佛菩萨?帮助众生,帮助更多的众生,帮助众生得到利益,帮助众生得到最究竟的解脱利益。佛菩萨是完全服务极化的,没有捡择,没有分别,没有一点点挂碍的付出。他们哪里有空闲去怨恨呢?

我们看菩萨们的形象,有的菩萨是四只手,有的是一拾陆只手,有的是二十五只手,为什么他们手不一样多?难道真的就是为了拿一个所谓的什么法宝吗?再看看有的菩萨有二个头 、三个头 、五个头,乃至十个、一百零捌个、一万多个头,这些头在干什么?在表述什么意思?如果不是为了我们,菩萨们有必要这样吗?如果不是为了观察我们的疾苦,菩萨有必要千手千眼,弄的这样怪异吗?菩萨为我们已经做了那么多了,我们还要菩萨们怎么样才醒悟呢?

这个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问题我在思维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更加微细的答案——这个世界完全是由执着组成的!妄想只是一个诱因,而放眼看去全是执着牵引成的绳索线头,捆绑、束缚、牵引、拖拽着彼此,又相互制约和影响着形成繁杂的立体网格。

最开始的一个妄动,让心念产生了四大元素的特征,这四大性状的心念,再去招感对应的外在尘相,形成了或者微细或者粗重的身相,又在这个身相的舞台上开始了新的执着。放眼看去就是立体的三百陆拾度密集的大网,铺天盖地。看上去好像是什么都没有,但是根本走不出去这个执着的牢笼。

也正是因为最开始的心念就是执着,越发展下去,就会在执着上形成更复杂更繁重的执着。如过去说到杂念的部分,当有能力发现八十分的杂念时,我们是没有能力观察到陆十分的杂念;当我们有能力观察到肆十分的杂念时,以为非常厉害了,但是还有三十、二十分的杂念在后面,没有发现到。为什么色界诸禅天的修行者们进步很辛苦?到了这一层,以为已经到了头,没有想到还有更多的路没有走,自己的小小境界只是还在路上罢了。

那天有位同修问我,老师我看到微细的意识流了,是什么样什么样的,问我是不是这样的。大家思维一下,我们常常跟随意识流在跑,很少有人能看到这个杂念的,就像我们在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前,我们看到的是文字,是图案,而其本质就是零和一的信息,就是代码,数字怎么就展现成了场景?所以从表象回归本质,这里是需要功夫的,需要我们看心的功夫,需要我们反观的功夫。要从对外的观察中脱离开来,才有机会进入到对自己内在的观察中去。如果我们一直把心斥逐于外,投入于对外在人事物的观察中,这得什么样的悟性才能看到里面的梗概和微细的组成原则呢?所以祖师是从根源给我们讲法,而我们是从末梢开始走,按图索骥地摸索下去,一步一步地落实,这样方能走得出去。

常常说佛法就像大树,就一个树根,就是一切的宗门。而不抓根本,再向上延伸,就会分出非常多的几百上千个枝杈,这起码也是骨干精髓,如果这个也没抓住,就只能去抓叶子了,叶子可就八万四千之多了,这么多的叶子什么时候抓得完?就算你全都抓住了,最后你还是只抓住了叶子,对大树还是没有理解。

所以我们学佛,想要真正懂得深邃的义理,必须要通过刨根问底的学习模式才能契入,一个问题今天的答案与明年的答案或许就有了深度的不同,这就是佛法的魅力。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才要先得到基础的保障。有的人要求的基础保障是来世再做人,再接着修,这个坚定的心态倒是值得赞叹,可惜不值得赞同和推广。我们好不容易学佛了,不抓紧机会跑路,等没有佛法的时候跑吗?

上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37(不憎恶人)
下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39(不憎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