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说阿弥陀经析.41(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 佛说阿弥陀经析.41(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音频在线听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这极乐国土的众生,是没有种种痛苦的,感受的都是种种快乐,所以才把这个世界叫为极乐世界。”

前面释迦佛问舍利弗,这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呢?因为舍利弗没有言说,佛陀就解开谜底,这世界是没有种种痛苦的,不只是没有众苦,更是承受种种快乐,所以才叫做极乐世界。

这句经文各位听到,应该马上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叫做堪忍世界,就是一个种种痛苦、烦恼汇聚的世界。这里的众生勉强能忍受这种痛苦,而在经文里佛陀又重新强调——娑婆的本名叫做堪忍,堪忍的本名就叫做众苦,这娑婆世界就是一个诸苦汇聚的世界。一个苦不堪言世界里的众生,若听到有一个没有种种苦的世界,必然要当下升起愿心来,希望自己能去那样的世界,不仅不受苦,反而会有无上的快乐,这就大大地超越了受苦众生的期望了。  

娑婆的苦极乐都没有,而且相反会有无上妙乐。佛教能撬动人心的根源,不在于教法的严密、不在于逻辑的清晰、不在于学术的高深奥妙、不在于神通道力,而在能契合到每个众生的切身利益。但凡有情众生,最关注的一定是自己的苦乐,能离开痛苦得到快乐,这才是佛教撼动人心的真实所在,若我们学佛不能消除自己的痛苦烦恼,谁要学佛?自己的烦恼痛苦都消除不了,如何能帮助亲人眷属实现这利益?所以最最根源的落脚点,就是在这四个字"离苦得乐"上。在这四个字里自己找,想离开痛苦与否?想得到快乐与否?若是这两条都没有办法让我们倾心,那么学佛的动力就很微弱。

佛陀带弟子在学佛的初期,多会让大家观察生命中的种种痛苦烦恼,只有真实地观察到这些痛苦烦恼,才会有动力学习修行。现在对比之下我们活得太安逸了,活得太自在了。古人说:国无内忧外患则亡矣!如果没有压力,没有紧迫感,就不会激发自我能动性,这就让人慢慢地消沉下去,从而失去了战斗力,失去了活力,失去了人类基本的生存素养。我们说再多认识痛苦都是虚妄的,因为人就是这样,别人受的痛苦,那是别人的,和自己没关系,于是别人的生死轮回,就是别人的生死轮回,和自己也没关系,自扫门前雪;可是若在众多的痛苦烦恼的演示中,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些痛苦烦恼,自己有一天面临这些了,要如何是好?有那样的一句话: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永远都是故事;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了才叫事故。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40(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42(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