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说阿弥陀经析.182(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 佛说阿弥陀经析.182(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音频在线听

 

【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菩萨的病在哪里?也就是有疾菩萨的疾在哪里?经文又说到“众生病是业力病,菩萨病是愿力病。”这一句石破天惊,道出了惊天秘密,哪里有真业力啊?因为没有真众生,所以就没有真业力;菩萨病是因为愿力,有病的菩萨成了众生,等于有病的菩萨有业力,等于致使菩萨有疾的愿力,就是业力。这是几个等式间的互换,听上去很复杂,但是若我们在纸上画一下,就会很清晰。

大家听过:佛是身口意三业圆满。这句中就发现了端倪,身口意三业应该就是身口意三个方面的愿力;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圆满了一切身口意的愿力,所以叫做圆满三业。佛是以宿愿度众生,这宿愿就是过去的身口意的业力,也就是为了这些愿才投入轮回的,换句直白点的话:佛没成佛的时候他的业力就是身口意的愿还没圆满。

我们把这句横推到一切大菩萨身上是通用的,对观音菩萨而言,一切众生未度尽他不成佛;对地藏菩萨而言,一切众生未成佛,他不成佛,这是他的愿,同样也可以叫做暂时不成佛的业。我们若能理解这个内容,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表面上说佛是口业清净、意业清净、言出必果,换个角度来说:佛成佛了,他三业清净,不再投射新的愿力,所以说下的话都是决定、肯定、确定的;如果说的话不肯定,就会形成口业的不圆满,对不对?

所以我们应该信受佛语所说,这半句经文强调了三个往生状态:过去发愿就过去得往生,现在发就现在得,未来发就未来得,什么时候发就什么时候决定获得往生保障。

如果我们对佛陀有信心,这话听到了就应该欢欣鼓舞,太好了,不可思议,我只要肯发愿,我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决定不会疑惑,决定不会有障碍。

这半句经文强调的是愿,但在背后看得到信的力量在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我们不能信受佛语教诫,听到一句“发愿就决定往生,”会不会狐疑不信?会不会有傲慢心,会不会大言不惭,嗤之以鼻呢?

各位同修当下扪心自问,是否真的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了?若真的这样发愿了,就决定往生,这是佛语在前,佛没有口业,应该信受佛说的话。如果我们真的发愿往生极乐,佛陀临终会来接引,只是在本经中描述了另外一种不能往生的情况,就是心颠倒故。

心颠倒了,就算佛陀来接引了,我们也有愿要往生极乐,也去不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心的颠倒,就是愿的颠倒,虽然过去有愿佛陀也乘愿来接,可是我们却改了这个愿,把其他的愿念放在第一位了,就出现了颠倒业相。

我们来思维一下:过去发愿的人已经往生了,未来发愿的人未来会往生的,我们现在发愿了,这辈子能不能往生呢?如果愿不被更改掉、不被替换掉、不颠倒,就一定可以往生。所以这三个往生前用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若”字,这若字有意思了。

为什么要用三个若放在三个往生前?粗暴地理解三个若是语气助词,不参与影响,只是为了读的方便好听、文字的美观和对称,在佛经里确实大面积存在这些,所以很多人把若当成语气助词,不去理会其中的深意。

“若”最简单的理解:如果、就像、就如、好像。和如字有点像了,如果有人已经发愿了,在极乐世界的国土,就如他已经往生了;如果现在有人发愿去极乐了,就如他现在已经往生了;如果以后有人发愿去极乐了,就如他以后会往生极乐一样的。这样一来豁然开朗了,原来经文是这个意思,说的是决定往生的保障,但是“就像”往生,好像还有点什么细节没有铺陈出来。这个细节是什么?就是衔接前文的心不颠倒。于是心颠倒故,种种法生,种种法生故,种种业生,种种生死变灭,种种轮转往复。

我们怎么才能保证往生极乐的心不退失、不颠倒?就是放在第一位,坚决不能动摇。如果有人来说了:你学佛有大福报啊,来生一定会投生到大富人家,做大官会有巨大的影响力,如同王侯将相一般。这话说的对,但是少扯;如果你这个心一动,往生的愿就落下去了,你投生来世的愿就起来了,这就又是生死牵引了。

当我们发出的心愿是真的时候,会有人来给你考试的,会给你出难题刁难你,看你会不会退失这个第一愿心;如果退了,他就高高兴兴的,哈哈哈你看还没修行吧、修行不得力吧、学佛学个花架子吧、学佛不扎实吧?这类人,从往生极乐的角度来说是坏人,是你的拦路虎绊脚石;可是如果没有这类事情发生,我们怎么可能知道自己的愿是真是假呢?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接受到类似的轰炸,我们以为坚固的信心,很可能禁不住一顿炮轰。

就如我认识的佛教第一网站的般若文海的创始人,他历经几年的千辛万苦,把能收集到的佛教内容都打成电子版,当时的字库还不完善的时候,他的电子版发布在网络上。算是真的很殊胜,可是他听过了基督教的一堂课就动摇了,回头问我:是啊,为什么学佛的国家都很穷很差,而信基督教的国家都很发达富有?

我并没回答这样的问题,但是从问题中能看到他对佛教的信心,被一节课就轰得摇摇欲坠了。他是对佛教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的人,或许以后会被记录史册的,却禁不住一堂课,我们想一想自己是否有足够强大的信心能抵抗呢?

我并不怀疑你们的信愿,但是因为这样多的案例发生,我不会再傻乎乎地相信,所以我不怀疑你们的信愿真切,但是我也不相信你们的信愿就是足够真切强大的。

第一愿就是放在第一位,雷打不动的。什么事情来了,先以第一愿为根本,不触及第一愿的就无所谓,但凡想夺取第一愿地位的念头,全部拿下,不能让他冒头上来。

所以这是建议大家没事要学习、要多念佛、要多读经文、要发掘散念圣号,为什么?只是希望大家二十四小时不空过罢了。能常常思维三宝,这就是在念三宝,只要这个习惯能保持,往生极乐的愿就很容易得到维护,不会因为发出后失去支持、退失成为业力。

愿是业,愿力就是业力,我们可以选择投向哪里,靠愿投生这是随愿而生;靠业而生,这是共业招感而生。

于是对我们普通众生来说,靠愿力很好;对于某些大德,人家靠功德回向,靠业力也可以往生极乐。而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强大的业力指向极乐,所以愿力是我们当下最容易上手,最容易激发,最大保障的力量。如果把愿力的投射也丢了,或者投射的不真切,中悔了,到一半反悔了,这愿力就夭折了,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继续轮回下去。

愿是业,我们随愿而来,逐业而生,业尽情空,满愿而归。这是一条入轮回、在生死、出生死的路。我们把自己调整到都是准备满愿而归这个阶段就好。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181(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下一篇:阿弥陀经析.183(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