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再说解脱菩萨成就因

  • 再说解脱菩萨成就因

音频在线听

 

同修:老师,我刚读完《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一品,有一事不解。婆罗门女母虽升天,而文中并无像光目母说后为是解脱菩萨。这是否与婆罗门女最开始发愿中未提及其母,而光目女则是加上了愿母离三恶道有关?所以悦帝利因缘不成熟,遂得天人报,却未得解脱。

老师:解脱菩萨的成因很关键。你是再思维一下,还是我直接说原因?

同修:我私自揣测,一是得知因果等事,二是天福尽后,生无忧国土。既知因果,得闻佛救拔,专心修行。恳请老师开示。

老师:解脱菩萨的成因是能说话时表达的一个基本诉求:“你有什么办法,让我脱免?”我们看到这个诉求表面是这个众生受苦了,又要十三岁毕,再落地狱,他不想再落地狱;深处表达的是他自我寻求解脱的动力。这一点,婆罗门女的母亲没有,摩耶夫人也没有。佛教一直宣扬、一直奉行、一直秉承、一直如此的就是“个修个得、不修不得、多劳多得”。

 

任何事情、任何结果都可以从因缘两个角度契入进去,从而思维其中的节理关联。为什么这个叫“因”,那个叫“缘”?

“因”,又叫亲因,也就是得他本人自己努力、自己参与,这才是“因”;“缘”呢,就是外部促成因素。就像种子能萌发,是因为种子可以萌发,这是亲因;而外面的风雨、阳光、空气,这是缘,提供帮助,起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

因此一尊菩萨的成就,若没有他本人自己的参与,只靠外力、靠别人回向、靠别人发大愿,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很多人被这种外缘迷惑,而没有看到本案例里那个婴孩、那个贪吃、那个爱骂人、那个无忧国土众生、那个解脱菩萨,彼时的亲因。正因如此,我说婆罗门女的案例是失败的案例。

而那个并不非常光鲜亮丽的光目女的案例却是成功的案例,真把自己母亲救度成功了。在这一点亲因的促动参与上,摩耶夫人没有,婆罗门女的母亲也没有。

从经文来看,摩耶夫人问的、想的、考虑的还不是落在一个众生角度,那么她怎么容易接受救度?虽然其他经文有提到她的事情,但在《地藏经》的过程里并没有产生亲因促动。所以任何救度,如果亲因不参与、不配合,外力的救拔是非常辛苦、非常难的,而且救度质量有限。

 

这也是为什么“普门超度”要引导众生发愿,如果他自己不发愿,阿弥陀佛也是接不走他。只是众生不懂发愿的重要性,不明白发愿是契合阿弥陀佛法身接引的刚性标准;也有的不知道怎么发愿,所以在超度里引导发愿,引领发愿,不会,可以跟随模仿,我说什么,你就如此说,如此简单,满足佛陀接引标准就可以往生。

众生往生如此,我们往生也如此,现在学佛也是如此。如果亲因不参与、不配合,只是非常怠惰、非常懒散、按部就班地做些什么模式、仪轨、形式,也可以,但效力自然要差出几大截来。

外力促成终究是有一个上线,有个天花板,有个沟壑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外力不是万能的,你不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其中,佛菩萨的力量也是无法拖你出轮回的。

 

成圣更是如此,你不亲身参与,不把自己身心投入其中,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成了菩萨?对众生而言,解脱意愿非常重要,这是佛菩萨能开展工作的基础。如果众生不寻求解脱,佛法对这类人众能有什么用呢?并不是另外一个人发了一个什么愿,你就能如何如何,产生巨大的本质改变,这种想法是外道想法,不佛系。

我也多次提到:光目女发的愿里有很多不圆满的地方,这在后面的《地藏经》讲述里,做出了相应修正。如“永劫不受女身”, 她发愿,让她妈“永劫不受女身”,这合适吗?所以经文后面提到,除非她自己想以女身出现,这就是在修正此愿。如果这个愿不修正,解脱菩萨就少了一种救度众生的手段,她不能以女身出现了;如果出现女身的情况,地藏菩萨彼时就妄语了。

这个愿有不少地方不够圆满,或者说有明显漏洞,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彼时只是一个家庭妇女的角度在发愿,而并不是回归了菩萨高度格局在发愿,有问题、有毛病、有瑕疵,这可以理解。但,这对一些人产生了错误指引,以为这个愿是妥帖、没有毛病的。

 

经文的价值和意义非比寻常。佛和菩萨不知道这个事情吗?知道,为什么不改呢?为什么要改呢?彼时他就是那样发的,为什么要改?他就是那么想的,就算有错,可以以后修改。但彼时就是那样的,佛菩萨并没有文过饰非,并没有重新阐述修正彼时光目女愿的错误,这就是圣者的格局:我有毛病、有错误、有过往,我承认,不加分毫,不减分毫。但错了,我也要承认,以后要改。

说多了,你思维。

 

 

同修:难怪是解脱菩萨。不起厌离心,不能出六道。起厌离心后自修,再蒙佛菩萨加持,以示我们解脱法。

我们能得闻净土法门,算是取巧方便,借助阿弥陀佛力,哪怕只是因为净土的种种好,升起的贪心,也能因阿弥陀佛大慈悲往生净土,再在极乐世界转入佛道,毕竟成佛。倘若自己不发愿,佛菩萨虽大慈悲,却不能助力。只能等机缘成熟,再百千方便而度脱之。

哪怕地藏菩萨如此大力,却依旧不能使得悦帝利永离六道轮回苦海。弟子虽然也读过“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却没有如此思维,也不觉得光目女当时发愿有缺陷。正如某师所言,显宗就是最大的密宗,秘密都在经文中。只是我愚痴,没有认真读,看不到而已,实在是惭愧。

感恩老师慈悲开示。

另外老师,我听某法师讲《地藏经》时说,摩耶夫人是佛母,不但是释迦母,贤劫千佛,皆以摩耶为母。这就是菩萨的慈悲不住涅槃吗?

 

老师:看《悲华经》 或有答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彼时释迦佛发愿要成佛,一大群人就围过来,发愿说:你要是成佛,我发愿那时做你的父亲,你的什么什么。只有一个人发愿说:以后我做你修行的对境。就是后来的提婆达多。彼时发愿要做什么什么,做佛母也好,或者其他关联亲眷也好,终究是自修自得。你不修,千万亿劫以本愿力在佛前,也是虚度。

 

所以愿望的投向非常关键、非常重要,而在过去佛讲法里,某某发愿如何如何,佛并不会阻拦,不会加以规劝,这是佛度众生很明显的一个特征。

你想做良医,佛就告诉你怎么成就良医,并不会说,做医生终究是下策,救治心灵才是上策。所以类似这样那样的愿,并不一定是对的、是好的,并不一定需要,并不一定是对大众有价值、有利益的,亦如此处的摩耶夫人,没有这人来扮演,自然有别人来扮演。虽然这种角色以特殊原因而有唯一性,但其可替代门槛太低,不是一类很好的愿。

 

如果做佛的学生,可能不用孕养千佛,早已经自己成佛了。但因为那样的愿,也是他不能成佛的业,不完成就没有可能脱离这类角色。这类轮回角色不甩脱,怎么成就解脱呢?

过去无量无边劫数里,无量无边的人众在无数佛菩萨前发下各种奇奇怪怪的、而不是依托修行本身的愿,这类人众很多,这类事情很多,在过去看,或许有其价值,但和佛教修行获得利益的刚性原则是背离的。所以只能说,彼时的愿,成就了此时的他;彼时的愿,也拖累了此时的他,如你我一般不二。

 

同修:是的,老师。正如《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到“应当发愿”,而不是必须。发心不同,所以一切智成就佛早已成佛,而地藏菩萨仍然救渡三恶道众生,此皆是发愿不同所致。菩萨无量菩提心自然不退转,而我们凡夫却只是一时善根触动,很难不退转。而发愿往生净土,借助阿弥陀佛大力,就很快,所以一切诸佛共同赞叹。

弟子虽发愿做良医,但这是此世娑婆此生所行。弟子的根本大愿还是,“此世为最后一世,往生净土,花开见佛,再回娑婆劝众生一同去净土。”感恩老师再次强调发愿的重要性。

有愿无信,边地疑城;有信无愿,不能往生,正如舍利弗。

老师:我们不这样提,不提“再返回”的部分。

同修:收到。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0.4.28

上一篇:枯木生花
下一篇:救度悦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