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三研《普门品》【335】∣如何不少功德

  • 三研《普门品》【335】∣如何不少功德

音频在线听

 

【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持地菩萨说的这句话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如果有众生听闻了这一品,了知观世音菩萨的自在业行,也明白了普遍救度的神通大力。

二是在满足这个前提下,这人的功德不少。

这个结构也是非常典型的佛经措辞结构,在描述某某利益的前后,一定会有定语,一定会有条件,会有门槛的,而不是说“你只要听了就得多少利益”,《地藏经》里说到“闻在本识”,这是门槛,而不是随便喊两声佛号,他就因此不落三恶道。

经文里描述的利益不管大小,都有它的达成条件,都有它的门槛,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揣兜里的,而是要驱动身口意达成这个条件,你才能得到对应的利益。

 

《心经》里说:“度一切苦厄。”这是利益结果,它的前提是什么?“照见五蕴皆空”,这是需要达成的门槛,你能达到五蕴皆空,就可以度一切苦厄,自己的苦厄可以解决,他人的苦厄也可以因此解决。

如何才能“五蕴皆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要在这样的状态下,不进入这个状态,凭空喊一嗓子“我四大皆空”,就能解了四大缠缚的局面吗?要驱动自己进入到甚深的观照里,在甚深观照的前提下,发现了五蕴空,是这样的前因后果关系。

五蕴空,因五蕴和合而成的身体层面、意识流层面的种种执着全部消解,怎么可能有苦厄困囧呢?

在五蕴层面都是空的,了知了五蕴的本质,也知道了它的假象,就可以控制五蕴展现出各种各样的情形——山河大地入一微尘,虚空法界纳一芥子。

到这个证悟层面可以说这个话,没到这个层面说“虚空入一芥子”,这话就毫无价值,是属于四大类口业中的绮语。

 

很多同修想学佛,但读不懂经文,其实就是没发现经文里埋设的门槛、条件、要求、基础,只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经文说的利益,这样能看懂经文才怪了。

当我们看到一款利益是我们想拥有获得的,就要研究怎么才能获得?如果这个事情难度不大,我就去做,就能获得,佛不虚言;如果这个事情难度太大,就得暂且搁置,就不能念念不忘,总想搞一下子,这种不死心用在正路上是好事,但脱离自己实际状态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比如《地藏经》里鬼王说到:我们鬼类及眷属,因为业力的缘故,多恶少善,做恶的多,能做点善的太少,但如果遇到能行善的人,我们都当他是佛一样对待。

这句里被鬼神护佑是结果、是利益,怎么才能获得?要如说修行,能落实佛教内承认的善;还得坚持,因为他们游荡世间,可不是你这边做完善,人家马上就找到你、护持你,你起码得坚持做,他们这一刻游荡到你周围了,发现你了,才能护持你;如果你没坚持做,做两天就不做了,他们游荡到你周围一看:哦,又是一个坏蛋,赶紧走,走之前教训一下他,有枣没枣打两竿子,那你就倒霉了,这款利益就没得到,对不对?

 

此句证明言辞里的结构也是这样,前面是描述基础条件,描述门槛要求的,后面是描述利益结果。

我们想不想如持地菩萨说的“当知是人功德不少”?如果想,就要去解读前面的条件内容:我要去了解此品经文提到的观世音菩萨的自在业行,也要了解普门示现神通之力,才能对应到功德不少的结果上。

 

这句经文的题眼在哪里?在句外。

这两个条件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说:观音菩萨慈悲示现种种救度的方式方法。

说到这还是走到半路,我们知道了菩萨救度众生的方法就功德不少吗?显然前言不搭后语,不是一对明显的因果关系。

再推一步把关系理清楚。我们知道了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方法,最起码在遇到种种厄难困苦里,我知道要怎么自救,你能自救,是不是有功德的事情呢?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如果你能走大乘路子,帮助更多人学会自救,这不就是有功德的事情吗?

 

“当知是人功德不少”,怎么个不少?你要先听闻到,听闻到后,你得信啊!信了,遇到事情,你得如说修行去落实、去解决。

如果只为自己利益考虑,借助观世音菩萨的力量解决种种事情,谈不上有功德;如果想解脱自己出轮回,勉强有功德在其中了;但想不少功德,就一定得走大乘的路子,让更多人都共享大乐!

如果能借助观世音菩萨的力量,帮助更多人共享大乐、究竟解脱,这个事情才是真正的功德不少。

解读到此,三乘发心所对应的结果就完全不同。

持地菩萨的此句证明完全是站在大乘人的角度来说的,正因此才有了最后一自然段的无量众生皆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之心,这就前后呼应上了。

上一篇:三研《普门品》【334】∣如佛在前
下一篇:三研《普门品》【336】∣ 只剩一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