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三研《普门品》【316】∣适时梳理学佛动机

  • 三研《普门品》【316】∣适时梳理学佛动机

音频在线听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苦,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一个古字,取古的音,古人造字时想表达什么意图呢?古字也有先去、先人、死去的意思,在草下的古人,也就是人去世了,坟头已经长草了,这个字表达了人对生死离别的态度。

与亲朋故知的生离死别是很苦的,想之、念之,却只有坟头枯草摇曳,生时的恩爱眷恋越深重,生死离别后的思念痛苦也就越深重,这种情绪泛存在人类社会中,在有情众生间也是普遍存在的,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欢悦契合,也必有寂寞畸零。 

 

死是为人的第一大苦,又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就算以种种奇怪的方法修仙,色身活个几百几千年,终究还是逃不了面对死亡。

我们再来看看人生八苦中余下的诸苦:

生苦,是不可避免的;

老苦,有人能避免,可能还没老就死了;

病苦,或许有人能很少有病,去世的时候也没有遭受病苦折磨,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四苦是融合在生死的每个环节里,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出来,或许这几个结伴出现,这是人生的八苦。

 

 

还有行苦、坏苦、苦苦这三种状态:

行苦,这个人疲于奔命,没办法休息,也不敢休息,现在很多人也陷在这样的局面里,每天都要努力赚钱、努力还钱,要是有病了,一个月不少的贷款就没着落,所以不敢病,不能歇。 

有的人更是如此,几天不努力就面临揭不开锅的逼迫,现在还算好一点,工作的机会多,只要肯努力总不至于饿死,百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就是处在行苦的局面,就像去安徽旅游,导游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学到点技术,有些积蓄了,可以衣锦还乡回到故土;如果一点本事没有,养活不了自己,就死在外面了,这也是行苦的一种表现,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生在穷山恶水间,没依靠,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想生存就只能靠自己努力。

 

坏苦,就是任何事物都会败坏。

可能我们不大容易看到这种败坏,各位如果有机会看到古装的书籍就知道什么是坏苦了,那时誊写印刷是何等生鲜,可是时光一转,字迹斑驳,笔墨虽在,纸线残缺,古人说:“人寿百岁,纸寿千年,石寿万载。”但就算现在质量最好的铜版纸,可能保存三百年左右罢了,说纸寿千年,这有夸张成分在里面,一张白纸的寿命多少并不重要,如果纸上没有字,它的价值是有限的,想保存千年的并不是纸本身,而是借由纸这个平台承载的内容。

所有物质和物质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这是泛称众生,众多因缘和合而生,因为是众多的因缘和合才衍生出来的,其中如果有的因素不凑巧,这个事物的败坏就不可避免。

正因一切物质都是和合而生,因这个生成的模式决定了之后的必然败坏,所以坏苦很难避免,就像手机屏摔裂了,这就是坏苦;之前的电脑在夏天一热就死机,也是坏苦;鞋子破了,玻璃杯碎了,某个设备无法启动了,这都是坏苦。

我们就在其中,只是不大容易和生死连接起来,再有那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安慰,就更不容易联系到:这个东西会败坏,我们的色身躯命也依然会败坏。

只不过东西坏了,我们有能力可以换一个;但色身坏了,如何换呢?

 

苦苦,是诸苦连绵,苦痛步步紧逼、接二连三的,往往到这个时候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很多人学佛也多是被各种苦踹进佛门的,但是那个苦解决了,就没心力继续前进了,因为学佛的动机不正确,所以学佛的结果也不可能是修成正果。

 

学佛最原始的动机是什么并不重要,或者是因为感兴趣,无波无澜就学了;也可以是被种种死亡提醒,为了利益亲人而学佛了;可能因为自己病苦缠缚,走投无路进了佛门;也可能是内心苦闷,为了排遣、为了获得高级别的心灵鸡汤来学佛。

不管你什么原因学佛,都可以接受、可以理解、可以认同,但学着学着,就要重新梳理自己的学佛动机,如果不能把学佛动机和出轮回、了生死结合起来,这个动机的质量都可能有问题。

小乘是为了自己出轮回、了生死,大乘是帮他人出轮回、了生死,如果我们没够到这个落脚点,佛法的神奇不容易呈现,佛菩萨的富贵也不容易感受,一切圣众的大智慧大慈悲也不容易体会。

上一篇:三研《普门品》【315】∣走在对的路上
下一篇:三研《普门品》【317】∣为证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