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三研《普门品》【314】∣大乘的核心秘密

  • 三研《普门品》【314】∣大乘的核心秘密

音频在线听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在称念的时候,每每的念头都不要有疑惑产生,观世音菩萨是清净的圣者,在苦恼、生死、困厄的不顺痛苦中能作为众生的依靠。”

这四句偈强调了称念的基础心态,在称念中不要有疑惑,随后三句又重新做了一次阐述:一、观音菩萨是清净的圣者;二、所以才能在大众的苦恼困厄中作为大众的依靠,成为大众的依靠。

 

我们把这四句偈的顺序重新排摆一下,各位看看:

因为我们在生死轮回中承受种种的苦恼逼迫、遭遇种种的不幸困厄,在这样的局面下,大众都希望能找到真正可以依靠的,想要有一个靠谱的依靠,自然要选择清净的圣者作为对象,我们听闻观世音菩萨是清净的圣者,如何才能获得他的加持护佑呢?就是要在意念、称念、呼喊他的圣号时不要夹杂疑惑。

重新排摆顺序后,这四句偈说的事情就很清晰了,前后的次第关系也很明显了。

反过来推一下:我们想在称念的时候没有疑惑,想找到生死依靠,想获得来自菩萨清净圣力的加持护佑,帮助度过苦厄困窘,这四句偈的着力点、关键点、技术难点并不在“念念勿生疑”上,而是在我们是否清晰了然自己的需求中。

这四句偈对我们能产生作用的题眼在“于苦恼死厄”上,我们是否能扎实获得如此种种的加持护佑,不在于菩萨是否清净、圆满、有大神通、大誓愿力,这不是关键点。

菩萨普遍加持,以法身层面普遍示现、普遍救度,既然是一个普遍释放的力量,这自然不是效果产生与否的关键点。

 

 

有的人到某寺院去求佛菩萨,或者去某个地方求佛菩萨,总会想,或者会问,或者会搜索:这个地方灵不灵?灵不灵,那是你心的问题,和菩萨灵不灵没半毛钱关系,你的心弄对了,就可以灵;你心没对,就算佛在面前,也不灵。

开启这个关键的门是在“信”上,你得信才行;如果不信,如果夹杂不信,如果转瞬又疑惑,如果行到中路疑悔了,这都是信有缺失导致的。

“信”是很麻烦的一个问题,不管是从什么角度阐释信、解释信、获得信,信都是宿世行持下的展现,不是此一生我做了多少事就能升起清净信力、就能有足够持续动力的相信。

所以我们干巴巴地强调:你要相信啊,你要相信才灵哦!这都是没任何用处的,你有信力的基础可以很容易产生信力的效果;没有信力的基础,也就是信根不给力,怎么强调要信的重要性,也都是望洋兴叹,不解决问题,如《金刚经》里有一句:若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当知这个人已经在过去无量佛所种诸善根了,这就不是在过去几尊佛的前面修善根那个水平了,都是在佛前修善根,修得多、修得少、修得深、修得浅,在遇到相同内容时,所做出的选择、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

 

我们从结果反推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我过去没在无量佛所种诸善根,这个信可能也会有,但会对深法有疑惑。

经文里说到什么是新发意菩萨呢?其中有一个表现就是“对那些自己没听闻过的经典教义很难接受”,还有“不能对教义深入理解”,刚刚发了这个心,也就是宿世修行的底子不够厚重,在这些事情上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

就此一生此一世,我们如何强调要有足够的、坚定的、清净的、持续的信力呢?总不能说:你信了就能好好学,你不信就不能学,这不就把受众和教义割裂了?如果此一生我们的信力不给力,怎么办才能让自己在信力上略有补充?解决的方法在大乘的核心秘密里,大乘的核心秘密是度众生,高大上的说法是发菩提心。

因为你能发菩提心,你是要帮助众生的,你是要救度众生的,你是要护持众生的,你拿什么做这些呢?拿嘴啊?靠一张嘴随便说吗?还是靠自己肆无忌惮的傲慢?

 

菩提是觉悟,菩提心是觉悟的心,菩提行是觉悟的行,什么是觉悟的?觉悟众生说到底不就是救度众生吗?靠什么帮助众生觉悟?一定是要靠佛法才能帮助众生觉悟,觉察到自己的错误,醒悟于自己的迷梦。

如果没有佛菩萨外力的引导,众生在轮回里就是一个封闭的圈,再折腾也是走不出去的,无外乎起起伏伏,都付诸生死轮转,所以觉悟众生其实最后就是救度众生,菩提心、菩提行就是要救度众生,就是在救度众生。

上一篇:三研《普门品》【313】∣如何解决求出离的刚需
下一篇:三研《普门品》【315】∣走在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