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三研《普门品》【48】∣闻的背后是真信

  • 三研《普门品》【48】∣闻的背后是真信

音频在线听

 

【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我们要挖掘自己的需求。

可能很多人活得蛮滋润的,身体还好,还没到各种病苦袭扰的阶段,但是内心层面的烦恼有没有啊?

身体不痛苦,内心也没烦恼,那完蛋了,菩萨和我们暂时没缘分,因为我们不需要菩萨帮忙。

如前文提到“烦恼是菩提,有烦恼要上,没烦恼创造烦恼也要上!”有同修不理解问这句是什么意思,我们真的没烦恼吗?

如果你真的清净,那境界可就很不可思议了,起码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五种神通都可以开启。

各位想一想,所谓开天眼可能对修行人也是有很大吸引的,但是五种神通全开启,也还不算佛教的真神通,佛教的神通在第六个漏尽通上,没得到漏尽通,前面五种神通都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我们没有烦恼,起码这些神通能开启、能使用、能真正地去感受和驾驭。

各位想一想,我们没得到这些,那就是我们还有没发现的烦恼在内心里纵横驰骋,因为没发现,单纯地以为没有烦恼罢了,不是真没烦恼了。

所以,创造烦恼就是去发现自己的烦恼,挖掘自己的微细烦恼,而不是没事找事惹篓子。

如果我们能挖掘发现自己微细的烦恼,发现潜藏在深处的种种暗流,就会发现原来真的是妄想不断、杂念不止,如地藏菩萨所言: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这一连接,我们真的需要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帮忙了,因为我们真的有好多好多的烦恼啊,如经文说“受诸苦恼”,说的确实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这样贴进去的点找到了,余下就是达到菩萨加持的门槛。

 

“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这句也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前提条件是你得有福报听到,然后你还要有善根能信,最后你得有因缘去落实一心称名。

我们扪心自问:谁没烦恼啊?

或者你们面对这个群,看到其他同修都是光鲜亮丽的,好像就自己是灰头土脸的;可是你看到他的光鲜亮丽,殊不知他也有遇到烦恼的时候,也有被困难打败的时候;我在这没完没了地说了十多年了,从看明白“信、愿、行”三个字到现在也十多年了,大坑小坑也没少跳,多少坑是爬不出来就在里面躺着的?

都有烦恼。

再扪心自问:咱们谁真正一心称念佛菩萨的圣号了?

这个问题抛出来是不是很打脸?

我也没做到啊!

这就是悟性很差了,根性差,方法都堆到嘴前面了,就是不干,佛菩萨看着也没办法,干着急,佛菩萨空有大力量施加不上。

古人说这个人很有力气,夸张地说恨天无环、恨地无把,如果天有环,能把天拽下来,地要是有一个把手,能把地掘起来。

佛菩萨面对我们的不跟不随也是如此,空有力量无法落实,空有慈悲也仅能做同参道友,不能真正地引入圣境。

这一对比,经文正宗分的第一句就出问题了:

我们没契合进去,《普门品》的利益就只有看着的份,没办法染指了。

 

这一句经文可以说是整部《普门品》唯一核心方法,没抓住,里面的利益就只能靠撞大运了。

“闻”是一个很复杂的字,看似简单。

粗暴地说就是听到的意思,但是谁还没听过观世音菩萨的鼎鼎大名?

尤其是中国曾经出现户户观世音、家家弥陀佛的局面,普遍供奉观世音、普遍念佛,说没听过“观世音”名号就不那么现实。

《西游记》没看吗?观音出场频率很高的。

现在很多寺院也成为旅游产品,有的地图上都有照片的,真的没见过吗?

电视广告也常常见,这能叫“闻”吗?

这种普遍存在、却不能深入人心的见和听,都不能上升到“闻”的程度。

 

地藏经》里“若闻在本识”,这个“闻”怎么做到的?

说直白简单点,这个“闻”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做到一心称名;再直白点说,我们没做到一心称名,是因为没真正“闻”到这尊大菩萨。

正是因为我们没真正“闻”到观音菩萨,所以对观音的种种神迹心怀疑惑,就算勉强信也不扎实,遇到事情考验了,就把这种浮皮潦草的信丢在脑后了。

遇到事情,不去想如何在佛法里解决,这本身就是没真信的表现,不用强调别的,因为没真信。

就像看电影电视,演员演得很热闹,没把观众带进情景里,观众能随你一起哭、一起笑吗?

佛菩萨演着神话故事,我们冷眼看着,然后说脑洞特别大,能得利益吗?

信不起来本身就是很大的一个麻烦。

 

为什么我们拿《普门品》做增信?

你哪怕误中,按其中提点的方法去把问题解决了,你也能真实地去信那么一下;如果常常能靠菩萨解决问题,对菩萨的信力就坚固了。

到这一个阶段,事情来了就是求菩萨加持解决,菩萨绝对乐意帮忙,因为菩萨想问题和我们想问题不一样。

上一篇:三研《普门品》【47】∣找到门槛才能迈过去
下一篇:三研《普门品》【49】∣检验“闻”的成果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