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八大人觉经略说.35(虚伪无主)

  • 八大人觉经略说.35(虚伪无主)

音频在线听

 

虚伪无主,这句是连接上下文的,放到全文中去说就会更通透。虚伪的是前面提出的所有的无常的、苦空的五阴,不管是物质层面、感受层面、精神层面、意识流层面,都共有一个大标签:虚伪不实!所以在这里找不到一个主体。然后就引申出经文的后面两句来,这部分我们以后分享。

很多人喜欢读《金刚经》,这当然很好,这是有些个人因缘、历史因素在其中。比如说中国大乘佛法到达的时候,是文化文明非常兴盛的时代,虽然梁武帝那个时候还不算多么正统的好时候,但是唐宋这两大朝代确实是大乘佛法的黄金阶段。

尤其在唐朝,佛法非常兴盛,在唐宋阶段文人以学佛为荣,现在很多人以学佛为耻。那时全国上下都在学佛,所以那时佛法可以说是阳刚光明,而现在的佛法就是阴柔无骨了。那时大德辈出,人才济济,诸大菩萨相继到中国建立道场。

因为那时还是在佛陀法运的像法阶段,佛陀在经文中说到:正法时期持戒得度,像法阶段以禅定得度,末法时期就是净土得度了。大家要知道按这个难度推下去,末法时期就是般若得度。所以若无净土则无末法,遍观过去无量诸佛的法运,都没有末法一说。

唐宋的学佛风气,正好赶上像法,禅定得度的人很多,禅宗大行其道。随着唐宋文风的流传,行为传统的延续,我们后人继承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比如说喝茶,非要搞个禅茶一味来,不然好像说他不懂茶一样。

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政治风气、文人风气、民风、禅风完美结合,所以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大量这方面的影响,包括对经文的影响也是这样。《金刚经》就是首当其冲的一部经典,在唐宋《金刚经》是四大度亡经典之一,还有《楼阁善住》、《一切如来心秘密》、《佛顶尊胜陀罗尼》这三部经。所以很多人喜欢《金刚经》,这是有原因的。

有的人或许在唐宋的时候也是学佛的,那个时候学佛必须读《金刚经》,就像现在人学佛必须读《阿弥陀经》是一样的。但是时过境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奔流不息,不舍昼夜。

我们现在已经在末法阶段了,到了末法阶段咱们就老实点讨论末法阶段怎么办的问题,不要总去追寻唐宋遗风了。深入末法一千多年了还去追唐宋,我这腿脚是不够长了。咱们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末法就是末法,不能说因为我学佛的热情很高,非说末法是正法,这没意义的。

正法阶段,持戒严格能成阿罗汉;像法阶段,持戒严格,然后能修禅定就可以得阿罗汉;但是末法阶段,想成阿罗汉,必须是持戒严格,然后禅定有成、般若现前,也就是全套的走通戒定慧,才能成阿罗汉,这三段状态就是那么大的差距。

放眼去看,真正能走通全套戒定慧的人,肯定有,但是不是咱们呢?这就很难了。正法阶段他们出家人带戒刀,犯戒了自杀。像法阶段就已经不流行了,到了末法阶段更不要说这样坚定地护卫戒律了。所以末法阶段,如果佛陀不慈悲为我们宣说净土法门,我们根本没有一条路可走的。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只一条路,你选择也好、不选择也好、乐意也好、不乐意也好、认可也好、不认可也好,就这一条净土的路,不走这个,你没有第二个门,除非你天资卓越能走通全套的戒定慧,成为真正的阿罗汉,不然的话,全部免谈。

有的时候看有的同修,真是很为他们捏把汗,在这个门外晃悠晃悠,在那个门外晃悠晃悠,咱还有命晃悠吗?也正是基于这种种原因,所以和大家分享学佛功课建议的三部走,不是非得要你读《地藏经》,做小回向配合“普门超度”,而是你需要《地藏经》小回向和超度。

这个系统已经有很多同修真正走到一半就走通了,这个结果是超出原先预想的,不要总问谁做到了,你自己去做,才是关切你自己利益的事情。打听别人的境界,那也不是你的本事。别人得个多大的莲花,和我有什么关系?我自己的莲花多大,才是和我有关系的,才是我们应该去努力的。所以不要总去徘徊在心门之外,如总在等待,那就要说可惜不是你了。

这个三部走三位配合的系统已经接近完美了,很多同修真正地跟随、真正得到保障了。问题是你得到了吗?你真的在跟随吗?你真地在坚定执行吗?我没要求多久的时间,没要求十年、二十年的去行做什么,也没要求一定要磕头多少万,某经咒圣号几十万,只是希望拿出三年的时间,扎实地走进这个系统,如果坚定可能一年就有消息了。 

上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34(生灭变异)
下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36(心是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