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说阿弥陀经析.118(大明佛)

  • 佛说阿弥陀经析.118(大明佛)

音频在线听

 

【大明佛】

在俗谛我们把极乐分为四土,最低的凡圣同居土,这是极乐天人、八功德水、七宝池的所在;这是七重罗网、行树的所在;这是黄金为地、昼夜雨天曼陀罗花的所在,但是这不是全部的极乐,全部的极乐必须是四土都要涉及的。可是随后的方便有余、实报庄严、乃至常寂光,对我们来说就更遥远了。

佛陀并没有多提其他三土,而是更大笔墨描述最低的凡圣同居土,如果就是一个庄严净土,真的不值得如此众多的佛陀赞叹,不值得如文殊、普贤这样虚空法界的大肋士菩萨发愿往生。因为极乐是一土生四土皆生的,这太方便了,也就是去了极乐就和回归法身差不多了。相当于四土就是四种状态,我们只要进入最低的状态,就可以企及到最高的状态,这在其他世界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在极乐就非常容易,这是大菩萨们看重的地方,所以菩萨们不是贪财去极乐淘金的。

常寂光是大菩萨和诸佛法身所在的层面,而一般的菩萨就要在下一层土示做种种方便,状态再差一点的阿罗汉辟支佛就要在更低的土。所以当我们理解极乐的时候,乃至有的同修可以借助佛陀加持观察极乐,发现和经文描述的一样。但是《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的描述略有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的人一看极乐也没多少人啊,其实是自己在的凡圣土的局限,不能洞彻四土。

圣俗二谛就是这样。圣谛那是真相、是一真、是无分别、无染污、无生死、无圣凡的;而俗谛不讲那么高深,多少理解了一点去做就可以了,就得利益了,随后等机缘再说深邃的内容。这圣俗二谛也是过去常常提到的“不要拿方便当究竟”,不要拿俗谛的道理去揣摩圣人境界,也不能全然不顾一直在说高深的理论,容易失去脚下的路,从而无法落实学习修行。

于是体相用这三个字一同。可是体相用可以互相推进,我们现在是在用上着手,通过对用的种种感受理解和分析,去窥探产生用的相,等摸到相的边了,再深入到体中,所以这个过程就更漫长了。这也是我们说一个人从发心到成佛为什么要那么久的原因,因为活很多、很重,而且不可替代。所以去了极乐不是万事大吉,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罢了。

明是相,那么什么是明的用呢?明的用就是照明了。这一个字就又落到了我们脚下,我们在佛法里找到了什么来做生命走向的照明了呢?是否找到了照明呢?是否找到了脚下的路呢?明的用,用在哪里?各位我们的心是否被佛光照明了?是否如净琉璃一般内外光照,相互应彻了呢?

所以这个明各位思维,明的对面就是暗了,什么是暗啊?如何对治暗啊?什么表现算暗啊?简单举例:烦恼是暗,解除烦恼是明;烦恼灭尽才是寂灭不生不死,于是解除了所有烦恼就是常寂光。众生的生死是分段生死,菩萨的生死是变异生死,是心念的起灭,一个心念起就是一念生,就有一念要灭,起心动念便是烦恼根源,这是圣谛的道理。放在俗谛每个心念都有染污、分别、妄想,都会有贪、嗔、痴的成分在其中,所以少打妄想,以佛号、想佛、念佛、忆佛来做手段,剔除妄想,这就是消业,这就是净念,这就是真正的净业。

这就是明的用了,也就是大明佛的这个明的用法。就像佛陀是一束强大光源,透过我们层层乌云遮蔽的无明天幕,终有一线曙光照在我们前面,我们才除灭了黑暗的烦恼和痛苦。于是欢喜替代了痛苦,悲伤被幸福瓦解,就像开水浇洒在薄薄的冰雪上,冰雪的消融就是无明的消融,就是贪爱不起、分别不生、就是真正包容、欢喜无量。

明本身又因在圣地不同也分出不同境界。简单来说,巨大光明如千万个太阳的光明,不敢以眼观看,这是佛的光明,这是如来的法身光明;太阳的光,我们依然不敢肉眼直视;月亮的光,可以直接观看了,柔和清凉;而还有一种日月光折射的明,更加幽暗,我们在什么样的光中呢?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117(大明佛)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119(宝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