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说阿弥陀经析.114(大光佛)

  • 佛说阿弥陀经析.114(大光佛)

音频在线听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继续分享西方诸佛,大光佛,大明佛。

当我们在修持的过程中,走到了遍树幢幡的境地,真的开始广做佛事了,这个学佛的事情就靠谱了。

我们都听闻这样一句话——直心是道场,无量幢幡遍树这是标示此修行人走到哪里,道场就在哪里,这个道场不是固定的某个庙宇建筑,也不是某个名山古洞。

《维摩诘经》中居士对道场有一场精彩讲述:此菩提心才是真道场,于是直心是道场、平等心是道场、慈悲心是道场、方便心是道场、包容心是道场、柔软心是道场、惭愧心是道场、忏悔心是道场、勇猛心是道场、精进不辍心是道场、清净心是道场、无著心是道场、无贪心是道场、持戒心是道场、住定心是道场、般若智慧心是道场,这无量无边的道场不在他处,只在各位内心。若内心中一念清净,念念相继能保持久一点这就是有功夫,能长久清净,这个心就是道场。

所以遍数幢幡等于所及之处皆道场,这种心量和心态不可思议。我们如何学习无量幢佛带给我们的法宝?修持一定是对内而非对外,心外求法是外道,而这个心是万法之根,万物之源,我们抓住这根源,万法都在掌握了。

比如在《普门救度手册》里提到“领众念佛法”,这是因为过年节被宰杀的动物太多,我们路过市场的时候,这么重的杀业学佛人很难过,怎么办?看着难过,又没有手段帮助,所以我们提出了这种领众念佛的方法,你走过去,表面上看着是你的身体在市场中穿梭而过,可是在其中我们升起了慈悲心。

这慈悲心借由阿弥陀佛的圣号散播开去,希望所及众生都能跟随念佛,修行的事情就是这样,你念你得利,他念他得利,不念就不得利,于是我们把心念投出来,谁乐意跟、乐意去做,那就谁得利益,这事就太自在了。

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看,是给了大家一个释放慈悲、落实慈悲的方法,若深说便是这无量幢幡了。你能以此心念,走到哪里,哪里就是道场,你一路走去,便是幢幡耸立,这才是真的向佛学习。

当我们能保持或借由种种方法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澄净下来了,随后的利益就自得了。《楞严经》中有一个比喻,混了泥沙的水澄净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修行过程。把水装在静置的容器,长时间保持,待泥沙自己沉下去了,除去泥沙,清水现前就可以了。

于是净器就是持戒,静置就是禅定,清水现前这是初缚烦恼,除去泥沙这是般若起用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戒定慧三无漏学的过程。我们学佛,不管学的什么宗门,这三个是通用的,只是各个宗门对应的这三者略有不同。

对念佛人来说,静置是保持持名念佛的手段,长久坚持下去,坚持到什么程度才算初步有了成就?就是泥沙自沉了,这就是功夫成片了,到这个时候勉强得到类似智慧的受用,这个部分得到的智慧算做暖法部分,还不能归类般若。

我们在各种环境都可以把佛号纳入进来,走路也好、吃饭也好、喝水也好、吃水果也好,都可以,于是走路的时候呼吸、节奏念佛,吃饭、喝水、吃水果,这个时候做“普门施食”、“普门供佛”,你只要会用里面提供的方法,应该是在任何处、任何时都能找到方法保持念佛了。

清水出现了,泥沙也除去了,就剩下纯净的水了,再怎么晃都不会浑浊了,这就是把无明剔除了。剔除无明,自性的大光现前,这个状态就是禅宗说到的——明心见性了。

明心和见性其实是一回事,明和见都是动词,心和性都是名词,这样就是一个并列句子。明白什么是心了,也真实地看到自性了,自性能看到吗?能。但是这也依然是物化后的结果,如果不物化自性是看不到的,因为自性是和整个虚空法界合一的,自性本身就是无相的。

为什么要物化一个相出来?是为了给我们方便说,就像起了一个名字,只是为了方便称呼,所以只是名字罢了。佛说是相,非相,名相而已,自性也是没有相的,可是为了给我们讲明白,必须要说一个可描述的类似我们可理解的事物,如果不能描述,语言、文字就都无力附着了,那也就没法讲了。

自性的本体就是光,光是可见的,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全部的光,也看不到光的来源和最终的去处。看不到光的全部,只是通过某一个侧面的描述和比喻,我们能略微地明白一点,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你一块他一块大家一拼,大体的样子就出来了,可是就算是再努力地玩拼图,也不如真正自己得见、真正自己去验证。

就像一个球,我们说的再好,我们用再好的技术呈现,这个球也只能是表现出一个侧面,于是任何一个物体,我们一眼看过去其实只是看到了一个侧面、一个部分,我们利用平常学习的推导模式,能知道余下的部分,没看到的部分是什么样?就像你看到一辆车子,虽然你没看到全部,但是通过部分信息,你可以推导出全部,这就是管中窥豹的功夫,这是我们凡夫常常用的。

自性也是如此,佛陀那么辛苦费力气地给我们描述自性,也正是因为希望我们知道一下大体应该是什么,我们虽然不能依靠这些片段去猜测全部内容,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一天见到它的时候,你就会忽然间知道,原来佛陀费劲口舌说的就是这个。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113(无量幢佛)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115(大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