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说阿弥陀经析.215(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 佛说阿弥陀经析.215(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音频在线听

 

【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在一般的经文后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内容:大众听到后很高兴很欢喜,并且躬行信受,然后作礼而去。前文提到了我们是否欢喜的问题,为什么经文读完没有欢喜啊?为什么欢喜不起来啊?为什么一点感悟感受都没有啊?如果不欢喜,各位想一想因为什么啊?是因为我们没契入进去,就像一个故事内容再跌宕起伏,我们如果心不在焉,也不会随着悲喜泣涕。

前文也和各位说到,要找到愿这个突破口,要把自己的愿和佛经的内容结合上,这样就是硬性的技术性的把自己和佛教内容捆绑在一起了,这算是技巧了。但我们也要窥探到这个现象的本质问题,我们是否真地对佛陀宣说的内容有信受啊?

比如有人说《地藏经》是假的;有人说汇集本的《无量寿》是后人编撰的,不能看;有人说《阿弥陀经》是假的;乃至有人说阿弥陀佛是最大号的魔王;南传佛教抨击汉传大乘,说大乘理论是佛教到中国后,和本土演化而来,不是佛的本意;藏传说汉传失真,没有真正修行人;汉传说藏传是喇嘛教换汤不换药。

如此这些说法甚嚣尘上,后来出现了人间佛教,宣扬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若想佛法兴,必须僧赞僧!”不能再互相打互相掐了。可是各位知道,佛教从诞生之初就在不断地面临这些,佛住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就能分化出僧团五百徒众自立门户。

为什么会有多次的经藏集结?就是因为出现了种种样样的说法和提法,于是才要去做统一,统一完毕大家都按这个背诵,第一次集结完毕就形成了最早的上座部;佛涅槃一百多年后又有了第二次集结;直到阿育王统一了五部印度之后,又做了第三次经藏集结,剔除混迹在佛教中的十八个异教,那已经是离佛二、三百年后了;到了第四次出现了贝叶经,才算出现了第一批文字的佛经,已经是佛陀示现涅槃快五百年的事情了。

随后出现了两位大菩萨辩论有无,标志着释迦佛的法运进入到辩论时代的像法时期,此时已经离世尊有五百年之遥了。所以各位要知道,就算大家都是学佛人,也会在很多部分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理解。

佛法甚深甚广,浩瀚如海,而我们就如海里的小鱼小虾,尽情吸取也无法吸纳干竭。如《法华经》的三草二树喻一般,大雨普洽,皆得润泽,一切都可以尽情吸收这些雨水,可是小树和大树能吸收的就不一样多,三种草各有所得,但是却各有所出。所以佛法是普遍的,而我们是渺小的,不管我们是什么根基什么底子,尽量吸收就好,不要担心佛法不够用;也不要妄想自己能通达一切法义,只有如来之于如来才能对一切法通达了知,就算等妙觉大菩萨也不可得知。

为什么学佛?可以从几个层面探讨:

一是要解决自身烦恼困惑;

二是要帮助众生解决烦恼困惑;

三就是要穷究其底,通达一切究竟了义的实相,这就是成佛了。

从小我的层面,允许存在小自私,允许存在小情小爱,允许存在千万种私求,千万亿愿望,但是终究会有一天发现,这种求都会回馈对应的苦楚酸涩。得到是痛苦、失去是痛苦、有了是痛苦、无了还痛苦,拥有的时候多开心,失去的时候就多痛苦,为求得到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如愿会贪爱,不如愿会懊恼,重重不禁,烦恼不止,痛苦不断,都是因为看不明白放不开。

所以从自身层面,自我的烦恼是需要断除解决的,最低层面是缚住烦恼,不令起现行,不要让烦恼爆发。爆发了就很难收拾了,所以怎么让自己不烦恼啊?于是种种方法,无常、因果、苦空都要上,思维思维后,哦,本质就是这样,就是苦空无常的,都是因果使然的,这样就很容易平静自己,从当下的恶浊境界中跳出来,从而解除这个烦恼的迫害。

佛教对大众的教导和帮助绝非到此为止,你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能解决他人类似的烦恼痛苦,还有很多众生有和你一样的痛苦烦恼,你当帮助他们也同享解脱的快乐,这就敦促学人步入大乘,躬行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路了。

可是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会遇到很多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有的人会问超出你境界状态的问题,这里自然会有一部分人仅是出于嫉妒、非要冒充佛菩萨对你考试,这一票不招调的人刨除在外,确实也会因为我们的经历是有限的,很可能同众生的经历出现不同,也就是我经历的事情和他经历的事情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广泛地学习法教,学习经文,要从经文里找到佛菩萨办事的宗旨风范,理解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

然后在面对的种种问题烦恼中试着去落实,去解决。如何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当然是要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前提,然后客观全面地分析因素为基础,最后在其中找到破解之法,最后就是落实坚持。我们会看到很多经文中,佛陀对某菩萨不吝溢美之辞,并且说到很多菩萨也会随这位菩萨学习,这传递了:一个大菩萨也要领受教化九法界的职责使命。

比如《无量寿》开篇,一切大士都在遵循普贤之德,都在按普贤菩萨的行做要求自己,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此时的普贤菩萨已经在做教化九法界众生的事情了,其中自然包括菩萨级别的众生。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你想成佛,那么九法界的众生都要能去教化,如果在你的救度版图里缺少某一块、缺少某一大系列,那你的救度是不完美,不完整的,你的智慧也是有缺漏的,你的慈悲是有瑕疵的,离成佛还很遥远。

所以只有成佛才能掌握究竟、完美、圆满、无漏的所有法义,也才能救度所有的众生,慈悲心能覆盖所有的众生形态而不会产生遗漏,学佛到最后就是要走到这个层面了。当然走到这也是需要巨大的努力和漫长的付出,可不是熬时间、等日子就能获得的。

后续的行走就靠诸根诸力了,有信根就会产生信的力量,就会产生信力的影响;于是五根的有、无、厚、薄,直接导致对应五力的受用与否,这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姿态。佛把信根列在第一位,然后是精进、念、定、慧,对应的力量,也就是信力更重要了,比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更要紧;如果没有信根信力,余下四根力就不得成就了。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214(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216(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