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说阿弥陀经析.145(持法佛)

  • 佛说阿弥陀经析.145(持法佛)

音频在线听

 

【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执持正法之佛陀。有非常多如恒河沙一样的佛陀,在各自的国土佛刹,以真诚言语出广长舌相,对一切大众宣讲:你们这些众生们,应当相信如上的称赞及不可思议的种种功德,这是一切诸佛都在护念的。”

持法佛,是下方世界代表佛中的最后一尊了,前面分别是: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加上最后一尊代表佛持法佛,我们就略能看出下方的诸佛都是和法有关系的,并非是某佛和法没关系,而是这下方诸佛在表的是对应法的部分。

持是拿着的意思,在净土法门里有一个名词叫做“执持名号”,这个持和执都是拿着的意思,就是别动不动就给放下了,你放下了就不叫执了。几乎学佛的人都知道佛教里非常有名的一个词叫“放下”,放下就是不执著的意思,于是我们去执著了什么,就会有一个放下出来。比如执著美食,就会有一个放下贪嘴的口腹之欲;执著华丽服饰,就会有一个放下身贪;但凡有一个执著,就会有一个放下去对应;执著什么就要放下什么,这放下和执持看上去是不同的,那么哪个对,哪个不对呢?

在学佛的路上,我们有很多东西要破除,要放下,其中最最开始的部分是见思烦恼,然后是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就是错误的见和错误的思维;尘沙烦恼是错误的起心动念。对应的破除见思惑得阿罗汉果,若破除尘沙烦恼即是登地菩萨,若把根本无明的无明烦恼也破掉了,就是真正的等妙觉菩萨,觉与佛齐,次补佛地了。

所以若进入到破除上,必是进了大道中心了,不是在外围转圈的时候了。三界见惑共有八十八品,三界思惑共有八十一品,见思都破掉就是真阿罗汉,纯出轮回的圣人了。我们一提破,确实境界要高一些,于是放下就是破的一个手段,因为我们执著了这些,所以放下执著,就不会被这些执著的事物捆绑牵引,这是一个很常用的手段方法。我在有一阶段和一些学佛人走得很近,他们比较喜欢说“放下,执著了”等等,可是我不喜欢说放下,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懂如何放下,不会如何放下,怎么做才叫真放下呢?

在自性的角度来说,本是不著不粘不滞不留的,我们见到了什么,就见了什么,看到和没看到是一样的;而如果我们心起计较了,就是这个事物被我们执著了。古德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杂念起了不可怕,也不要怕得要死,哎呀我又打妄想了,我又冒杂念了,怎么这么没出息,学佛怎么那么没有功夫?这些想法都是在随着粘著继续衍生的。这些想法都是在跟随妄想跑,虽然你发现了妄想,但是却还在跟随着跑;发现了妄想杂念就及时的打住,怎么止呢?就是换项目。所谓杂念肯定不是在想着佛法,一定是在想着其他的和佛法不着边的事物,所以当我们觉察到心念跑到佛法以外了,这个念头就算是杂念了,能及时地发现就有转的可能,若迟迟发现不了,转的能力再高也没有用,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场,和没上场是一样的。发现妄想杂念了就换项目,回头去思维佛法就可以了,去想着佛、念着佛就可以了,这就是转了项目换了题目,就不是随着妄想跑了,这就算是放下了当初的那个妄想杂念。

在早些的时候不会换啊,也就非常不喜欢听他们说,放下啊,放下的。后来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和古德说的不同,当时就在想:为什么我发现杂念的时候总是非常晚呢?为什么不能提前一些发现呢?就在循着妄想递生的轨迹回溯,去找这些念头都是怎么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地产生的。

通过几次很侧重的观察和推演,发现了其实这些衍生出的杂念,真的都是很微小的一个事物被我们发现了。比如一杯水、一个水果,从看到的那一瞬间,忽然就产生了一个和此物有联系的人事物,比如我们到了某个环境,会想起某个人,吃了某个食物,会想起某些事情等等。

后来就在思维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我们每天都要看到、听到一些信息,这些不断形成的连接,就会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杂念被延续下去。后来读到了一个所谓神奇记忆法,因为本人的记性很差,所以对此比较感兴趣,看完后,就明白了书里提倡的记忆是锁链式的记忆。那么人所有的记忆是否都是这样呢?后来通过反复论证和推演,确实是这样的,人的记忆模式就是像链条连接的,但是这不全面,还有一种扇状的,但是最后也是链条式延续的。

也就是一个事物,可能是几个事物都能连接到的,这是扇状的,不是线性一对一传递的,而可能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传递,这样就导致人的记忆会有错误,会被屏蔽,或者多对一的传递,会通过锻炼形成一对一的线性记忆,其他的记忆链条就被人为屏蔽了。人的记忆是这样的,我们的杂念衍生方式也是这样的,所谓杂念就是记忆链条罢了,只不过是记录的世间杂事,是不重要的琐碎罢了。所以若想把这种杂念链条断掉,确实是需要强大的观察力和自我控制力,而且需要长久的熏染,把我们面对世间杂事的心态,用佛法心态去置换出来,从而当我们看到这个事物的时候,不是用世间观念去连接延续,而是用佛法观念去观察和思维。

这些要做到,确实需要下一些功夫,而且需要在佛法里有足够长的时间浸泡,才能慢慢地置换掉世间杂事的念头。用追念头的方法,就是循着发现的这个念头往上找根源,找几回就会发现,这些事情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没有大事。只是当这些念头被激发后,随后激活了我们内心中的各种情绪,于是有了贪爱、有了嗔恨、有了怨气、有了不满、有了种种的情绪在其中鼓动,情绪一鼓动这事就麻烦了,就从看到的相衍生到沾染相、执著相上了。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144(法幢佛)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析.146(持法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