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71)

  •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71)

音频在线听

 

正觉的状态就是阿罗汉的状态,已经把三界的八十八品见惑和八十一品思惑都消灭掉了。他已经完全没有来自尘相和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在这基础上的觉悟才能叫做正悟、正觉。所以各位看看这个起步有多难?这三界的见惑和思惑叫做烦恼障;到了菩萨阶段就要去对治烦恼障后的所知障了。

正觉是要破人我的执着,破我相,而入菩萨位四相就都要破掉了。

《金刚经》中我们常常看到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破掉了才能入菩萨位。

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去阅读《金刚心总持论》,是文殊菩萨和释迦佛就《金刚经》的部分做讨论的一部经,是对《金刚经》里没有展开的内容和多次提到的内容做的一次探讨,所以这部经文是对接《金刚经》的。

人我执着破掉后,就开始破法执,也就是入菩萨位要去做的事情,也叫所知障,所以次第破来的过程是这样的。

各位对照一下脚下的路,别走错了,如果所知障也破掉了,觉悟的水平已经和佛一致了,叫做等觉,也就是正等了。就算是已经达到和佛一样的觉悟,还不能叫做成佛,于是等觉菩萨上升一位到妙觉位。这个阶位的菩萨,就是等着做佛,还有一点点事情要去做,做完就成佛了。

我们知道的大菩萨,比如经文里常常提到的法王子菩萨,其中以摩诃萨菩萨位为主。

摩诃萨是大的意思,有恭敬尊重的成分在其中,是纯登地菩萨到七地菩萨后,得三不退转才可以叫做摩诃萨的菩萨。

一般摩诃萨的菩萨要有几个大。 其中之一就是历大劫,也就是大的阿僧祇劫,又叫无央数劫。努力修行要经历这样漫长的时间,才可以登地上到摩诃萨菩萨这段。

在经文里的大法王子,虽然出现了一大票,但是哪个都不是那么容易就成就的。摩诃萨尚且不容易成就,等觉妙觉就更难了。到了妙觉就是此一生是最后一生,也叫做一生补处菩萨,这一次身形完毕就以佛身出现,在自己的国土示现八相成道,示现成佛了。

成佛就是无上的正等正觉了,就不再是阿罗汉,或者等觉菩萨位的状态了。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不依靠正觉修行三昧,进入禅定的境界。因为不依止正觉,只能依靠妄想心念去修行,所以他们不会有一个非常正确的结果,他们却把注意力投放到要保持这个色身长久坚固上。于是他们游于山林间,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这样修行的人有大略十类仙人。”

这段经文开始就涉及到十类仙人,“精研七趣”比六道多一趣就是“仙人”这类,但是仙人的数量毕竟相比其他道要少。这些仙人不是我们想的那种无形的众生,而都是从人道里修成的仙人,必须借由人的色身才可以,和其他道是不一样的,所以仙道若归类应该归类到人道中。

这里有几个部分要略说一下:一个是正觉三昧、一个是别修妄想、一个是存想固形。

一、正觉三昧。

正觉。觉是觉悟,我们在经文里常常遇到,或者在修行者间也常常听到。

正觉如果广说就非常深远了,我们知道成佛又叫——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心经》里提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便于理解我们应该倒过来看,先来看正觉,然后看正等,最后是无上。

正觉是正确的觉悟,《三十七道品》里没有正觉,但是这八个正都要做到,在这个基础上的觉悟才叫做正觉。

各位思维这是一个什么状态?

这八个正是八正道,也叫八圣道分。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三十七道品》上,八正是《三十七道品》的最后一部分,在这个基础上的觉悟才能叫做正觉;于是除此之外的觉悟,都不能叫做正觉,如果依靠的是其他方法,或者其他的什么所谓觉悟,也可以叫邪悟,所以经文中提到“邪悟诸业”。

“正觉”对修行人来说极其重要。

如果凡夫不明白一切佛理,尚且有情可原,如果修行人不懂得什么是正什么是邪,那就是死罪,就是最大的错误。所以《三十七道品》非常重要,也是修行禅定者,必须要学习的部分。

这三十七品都叫助道之法。修禅没人帮你,你又不学习,自己的助道法就起不来,那就可想而知修行是多艰难的事情,而净土不需要这样,只需要把基础略做,所以净土略好走一些。

上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 (70)
下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