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 (5)

  •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 (5)

音频在线听

 

【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这句是阿难请法发问的最后一句,是总结性的内容。如上说了三个人造作恶业,会招感对应的惩罚果报。这些地狱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是很自然就产生的,还是因为个人的造作的业力不同,而谁做谁受,于他人互不相干呢?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世尊慈悲垂护我们,为我们讲解这些义理,好让我这个学佛上修行上的小孩子,也能懂得甚深的道理,并且也能够帮助一切坚定持戒的众生,听闻到这个究竟的义理,能够欢喜拥护尊敬奉行持受不犯。 ”

这里请法又分出了几层内容来:首先第一层,就是要在请法的过程中,自己解决疑惑的问题,解决自己的疑惑,好能增进修行,这个愿望几乎大众都有,但是这里就稍微小那么一点,心态心量也都小一点;另外一层,也是大乘的精髓所在。为什么这部经可以是大乘经典,不是因为讲这部经的时候佛陀六十二岁。在讲第四会《般若部》,不是讲《般若部》就都是说的大乘义理。大乘小乘不是由时间来决定的,往往我们用时间来衡量,这是比较粗暴的,要看内在的义理是否具有大乘的精神。

大乘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于是先是有一个自己能得利益为基础,为什么要你自己先得利益?是因为你要告诉给别人一个手段方法。如果你自己都不试用,你都没有用过,那么别人怎么信受呢?怎么去面对才好呢?就像一个饭店的某菜很好吃,你介绍给你的朋友,朋友也信你说的,有机会去吃。如果你自己都没吃,你说有一个什么菜很好吃,这是妄语,你介绍给你的朋友,说这个菜应该很适合你,这是妄想啊。

于是要去救度众生,要去度人,要去利益众生,要去利益人,那么你是否要先得到这些?如果你自己都没得到,那么你怎么可能让别人得到呢?这就非常重要了。于是在古代对讲法的法师要求甚高,必须要证阿罗汉果后才能开讲。为什么呢?因为修行的甚深内容和过程中的枝蔓细节真的非常多,如果没有实修做底子,很难为别人做一个靠谱的指引。而到了末法时期,这个事情就很难实现了,想找一个证得一果的阿罗汉都很难,何况要找证四果的?那么如果找不到,如果自己没证得就不讲了,佛法怎么办?就断绝了。

所以老法师鼓励弟子要去讲,哪怕是一句经文,一段经文,或者一品、一章,能发心讲,这都是在续佛慧命,都是非常了不得的心念愿力。所以在末法时期,更适合讲简单容易行的,容易听得懂,容易操作上手的修行方法。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能力为你指导的人把关,当他在闭关修行的时候,出没出偏?走错没有?着了魔没有?入了什么境界没有?你都不知道,这个人和你学佛,那就要被你害死了。

往往很多人说学佛很简单,这是人间佛教的说法。如果学佛, 不以出轮回为第一基本目标,那么度众生都是虚妄的,于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成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大家思维思维就是了,如果跟随学佛,连怎么出轮回的方法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告知,怎么走?怎么做?前后关系、次第步骤都没有的话,这佛法就是一团浆糊,谁能学得明白?

大乘随后的大,就在这个心量上,不只是度脱自己而度脱自己,不是为自己而做,完全是因为我要帮助众生;于是我要去为众生探一条路,这条路是真实可行的,那么这个方法,你告诉给大众,决定不犯毛病,而如果这个路你自己都走不通,让别人走,你是坏蛋啊。

第二层的意思就是为大众请法了,好能让随后没机缘参与法会的大众,也能听闻到这个义理,也能得到这个利益,这是阿难尊者当时发下的大心量。我们在 “楞严咒”的前面看到一段偈,这就是阿难尊者说的一段偈,其中说到五浊恶世誓先入,如果还有一个众生没有得到解脱,我是不会停止的,我也不会取不入生死的了脱。这个心态就大了,这完全符合大乘的精神。

在这其中,阿难尊者的变化也非常的大,不再拉帮结伙了,也不再说大家都是小孩子、都是孩童了,而是只说自己是,比之前的说话方式,明显有了巨大的改变。于是在这里面,我们想一想学佛了,是否也发过大一点的愿来呢?

上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4)
下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6)